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追求快乐睿智、和谐互动的生态品德课堂,追寻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而传统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教学设计,似乎使学生成了课堂设计的木偶人,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2.
课题引入十分重要,而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却往往被忽视,以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结尾,费时少,收效大,可以使学生对整堂课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可以使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进行串联,条理清楚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伏笔,承上启下;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勇于攀登.如果一堂课有良好的开头,生动且有效的教学,最后却草草收场,难免使人感到虎头蛇尾,甚至还可能产生前功尽弃之弊.因而,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堂初中英语公开课.这堂课的内容是有关西方万圣节的。在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图片和实物组织了很多课堂活动,比如说猜节日、表演节目、绘画、做游戏、发礼物等,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下课的时候,我问了旁边的一个学生:“这堂课上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他摇了摇头,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兴趣其实是很浓的,但老师组织的活动好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有的课堂活动其实还没有结束,就又开始了另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操练得太少,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来说,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连续保持15~20分钟时间,而一堂课是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有意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呢?一、充分备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明  相似文献   

5.
张韡 《师道》2008,(9):51-52
课堂作为师生间直接交流的场所,包含着各种情感因素。这些情感中既有师生间的情感,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我曾经上过一节以加深同学间了解、促进同学间团结为目标的英语课。这堂课给了我许多感慨,让我懊悔又激动。这是一堂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Part B对话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Happy birthday./How many…?/This is for you.”  相似文献   

6.
有的教师上课时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全部“收入”课件,一堂课下来,连个板书都没有留下,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陈爱花 《教育》2014,(6):58-58
课堂本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而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错误却显得那样少。这一现象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不是学生不犯错,而是好多错误都被老师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有意回避。其实,出错了,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最有价值。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可能是一堂课中的亮点,也是思维碰撞的焦点。“错误”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一堂课总是围绕着教师的教来完成。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教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有时还会让课堂处于冷场,整堂课下来,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更累。课程改革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去年五月我为一年级老师上示范课“数数”。前半堂课既照着我预设的思路进行.又有意料外的惊喜。可就在我逐步把课堂推向高潮时,因为设置了一道趣味题而出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学生“添乱”的场面。  相似文献   

10.
张雪艳 《四川教育》2007,(10):40-41
【案例】我听过一节随堂课——《称赞》(人教版第三册),执教教师教学"粗糙"一词的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刚读完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粗糙’是什么意思呀?"教师微微一笑,扫视着全班同学,可惜没有一个人举手,显然大伙儿都不懂。这个抽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课堂不应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应当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精彩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天地,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相似文献   

12.
<正>四维空间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整体。那么,有效课堂的"四维"是学生、教师、教材与"生长"组成的小宇宙。有效课堂不应该单纯的体现在一堂课上,它是一个立体空间,以生长为主线。一、有效课堂需要怎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知道学生在一堂课中的重要意义,传统授课方式为人所诟病就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课堂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必须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有效课堂首要解决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力充足的班级上课轻松、愉悦,课堂充盈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制定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桌丰盛的宴席,课堂里适度的故事,就是饮料;如果说一堂课是一位漂亮的少女,课堂上适度的故事,就是少女身上恰当的饰物;如果说一堂课是春天,课堂上适度的故事,就是香气四溢的花儿.课堂的故事可有可无,多之无用,少之无缺,但到了适度用到好处,则可以使课堂丰盈,让课堂充实,叫学生愉悦,听之,学之乐亦无穷.  相似文献   

15.
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每一堂课都必须准备大量的内容向学生讲授,而学生只能埋头记笔记,甚至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教师讲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交互活动,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学习积极性被很大程度地削弱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中,教师讲话的时间可能占用课堂时间的百分之八十  相似文献   

16.
卞建国 《课外阅读》2011,(11):312-312
笔者于近日聆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教师把《长亭送别》的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在课堂上分别表演了经过改编的现代版《长亭送别》和古代版《长亭送别》。应该说,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素质教育课,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然而这堂课却在结尾留下了不足。教师在学生表演完之后作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布置了一项作业:课后自己查工具书疏通文字,并且背诵课文的若干语段。  相似文献   

17.
罗旭梅 《考试周刊》2011,(82):100-100
新课程提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也常发现,往往学生的一个精彩回答就会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变得灵动。新的课程资源是一个互动生成的动态系统。教学是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智慧交流、思维的碰撞,教师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18.
导入新课是教学环节中的起始步骤,每一节语文课开始阶段,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总是充满期待,好的课堂导入定会与整堂课的设计融为一体,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为语文学习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如何导入新课才算科学合理?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顺"势"而导,能够实现学生和课文间的有效"桥接"。  相似文献   

19.
有人觉得,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精辟讲解,可我在听课时最关注的却是老师对学生的倾听。好的倾听是一种亲切的款待,款待的主人会比客人受益更多,而这种款待也会造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因为,恰如其分的倾听,能够引起课堂的共振,在共振中,老师和学生可以息息相通,取  相似文献   

20.
一个老师,上到晚课最后一节的时候,课堂开始闹起来。老师有点生气地说:“算起来,这堂是我今天上的第九堂课了,累得我都说不出话来了,你们小点声儿。”一个学生却在下边漫条斯理地说:“我都不用算,这堂是我今天上的第十五堂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