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创作颇丰,且与传统历史小说有较大异处,曾在八十代初的文坛引起波澜。周梅森的历史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历史小说转向的开始,他在历史中与现实对话,作品经历了由国民性反思到人性追问的变化,始终执着于打通一条历史与现实相接的通道,以文学的方式解决现实何以如此的问题,呈现另一种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周梅森小说的评论文章显示出一个类似倾向,即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周梅森实现了创作“转型”。笔者认为这个界说值得商榷。实际上,周梅森前后两个时段的创作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不能基于题材分野就将之割裂开来甚至厚此薄彼。本论文结合作家创作谈,从叙事模式、叙事意图、价值理念这三个方面考察比较两大题材系列的文本,来具体阐发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永剑 《文教资料》2011,(18):16-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革命历史小说的新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被一些研究者称为新革命历史小说。新革命历史小说之所以在世纪之交出现一个创作热潮.主要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包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大众文化心理的促使。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历史小说的创作题材,因此历史小说不能完全离开历史随意地创作.然而,同是历史小说却可以有不同的样式,这关键要看小说家从什么角度切入历史.施蛰存与冯至的历史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深入认识历史小说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小说基本是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冲击下的一场文本"狂欢"。进入新世纪,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取得巨大成功,它们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开拓了文学的发展空间。但这些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在写作上存在着消解历史、游戏人生的不严肃态度,丧失了文学的纯粹性,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市场经济的附庸品。  相似文献   

6.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伴野朗的创作起步于中国,创作灵感也来自中国生活的体验.他以中国帝王将相、刺客、侠士、"反骨"、谋臣等为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历史人物的魅力;以活跃于古代国际舞台的英雄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历史小说与历史题材推理小说齐头并进,古代题材与现代题材双管齐下,使伴野朗在古今中国历史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挥洒自如,在战后日本的中国题材的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家世小说、叙述往事的小说、历史小说、传奇志怪小说、新写实小说,商战小说,文化关怀小说等。从本上看非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伤优于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伤,作家们之所以要逃避现实与社会变改和个人的价值取舍有关。  相似文献   

9.
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鲁迅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鲁迅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侧重表现个体人物自然性心理冲突;两位作家创作意旨、手段、切入点、文化个性之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中期,陈翔鹤的历史小说受到批判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评价,借古讽今,嵇康的叛逆精神,历史背景.他的历史小说因为坚持个性化的历史叙述,偏离了主流文学的要求而受到批判,这种政治化的批评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十分有害的影响.虽然他的个性化创作受到过批评,但在文学史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推动了当时历史小说创作的小高潮,而且其创作方法对后来的新历史小说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是虚实结合和羽翼信史的典型代表,但学术界很少对两部小说作比较研究,尤其忽视对《东周列国志》的研究,这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通过素材与模仿、史实与虚构、艺术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不仅来源于三国史料,也接受了列国故事的影响;冯梦龙辑演《东周列国志》,虽然仿效《三国志演义》的表现手法,但整体上仅仅是对历史材料作艺术处理,限于“信史”的创作观和历史素材的特点,致使结构松散。  相似文献   

13.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立波作为湖南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的承上启下者,贡献是巨大的,以他为中心,湖南形成了“茶子花”派,他的乡土小说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追求一种清新俊美的艺术审美风格,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赢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博爱的世界主义"价值取向和非暴力思想,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他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改造思想、人道情怀和温雅如铁的坚毅个性等影响极深.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以使被传统研究模式所遮蔽的周作人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更生动、更具体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最大的家族",其中"乡土小说"更是佳作迭出,尤以长篇形式为最。在已有的八届茅盾文学奖36部获奖作品中(不包括两部荣誉奖),乡土小说有13部之多,占获奖作品总数的36.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乡土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变革,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乡土题材小说的关注热点,也随之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