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纬 《湖北教育》2000,(8):74-75
摆一摆:拿出5根小棒,把5根小棒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摆成一排。摆好之后,再添上1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小棒,就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究竟摆了多少根小棒?(生自主摆小棒,摆后交流摆法)生:老师,我是1根1根摆的,我一共摆了11个1,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生:我是5根5根摆的。我摆了2个5,2个5根就是10根,加上多的一根,就是11根小棒。生:老师,我觉得我的摆法最简单了。我一边摆了10根小棒,另一边摆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师:为什么觉得你的摆法最简单呢?生:(答非所问)老师,您买过铅笔没有?师:(故作惊讶)老师…  相似文献   

3.
师:大家拿出10根小棒,摆成两行,有几种摆法?试画在卡片上.   学生动手摆、画后,选择典型图示贴在黑板上.   师:真不错,大家这么快探索出了5种摆法.下面请大家以第一行的小棒根数为标准,把第二行的小棒圈一圈,然后将这些图示分类.……  相似文献   

4.
师:大家拿出10根小棒,摆成两行,有几种摆法?试画在卡片上.   学生动手摆、画后,选择典型图示贴在黑板上.   师:真不错,大家这么快探索出了5种摆法.下面请大家以第一行的小棒根数为标准,把第二行的小棒圈一圈,然后将这些图示分类.……  相似文献   

5.
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 摆一摆. (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我讲解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如果这三根小棒的位置是这样的时候,叫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摆一摆。(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7.
师:大家拿出10根小棒,摆成两行,有几种摆法?试画在卡片上。学生动手摆、画后,选择典型图示贴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发展能力。如,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思维缺乏条理性,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如:教学3的组成时教师提问:3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用小棒摆一摆,并说明是怎样摆的?有几种摆法?多数学生先摆3根,然后向右移动一根小棒,再移动一根小棒,分别摆成说明2和1组成3,l和2也组成人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想到另一个。这样就为5的组成教学中“还能想到什么?”作了知识和思…  相似文献   

9.
一、实际操作(摆摆、看看、想想、算算) 1.用四根小棒(二长二短)摆一个长方形: ①观察这个长方形是怎样摆成的。②把摆成长方形的四根小棒展开成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长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③观察这线段是由哪几条线段组成。如果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④先量小棒的长,再求出周长(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求周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11.
小小的火柴盒里面也有大学问,比如用火柴摆图形,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天,宋老师拿了一些火柴分给胡湘萍、章彦琼和胡至芬三位同学,然后提出如下问题:“8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胡湘萍:“可以摆成1个或两个。”[图1(a),(b)]。章彦琼:“可以摆9个。”[图1(c)]宋老师:“还有其他的摆法吗?”同学们不语。宋老师:“这样吧,我再问一个问题,4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章彦琼:“4根火柴能摆成一个正方形。”宋老师:“如果在这个正方形上再加上两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胡至芬:“又增加了4个小正方形,再加上原来那个大正方形,一共是5个正…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应用题时,教材先安排了"准备题"的教学。 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不 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不一样。 片断一:(每个学生先准备15根小棒) 师:(挂上卡片)按要求摆小棒,然后填空。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3个2根。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学生纷纷动手摆小棒,一会儿就摆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 行的几倍?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大胆探索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遭遇学生的质疑,当你的课堂中遭遇学生质疑时,你会如何处理呢?我们先看以下的几个教学情境:故事一:我能摆成三角形!我在执教"三角形边的关系"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了2cm、3cm、4cm、5cm、6cm长的小棒,任意选三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摆成三角形。通过汇报交流,大家已经认可:当两短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时候,就能摆成三角形。这时一个学生却提出自己的三根分别长2cm、3cm和5cm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在同学们用小棒拼摆中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我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案例点击】在课前,我布置每人准备2cm、3cm、4cm、5cm、6cm长的小棒,任意选三根小棒,动手摆一摆,能不能摆成三角形,并记录下来。上课时,学生已经发现了:当两短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时候,能摆成三角形。但在此时生a却提出:"三根长2cm、3cm和5cm的小棒也能摆成三角形。"问题一提出后,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出现了如下的教学片断:生1:通过刚才的探索,我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精彩片断】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知道干什么吗?生1:摆角。师:不,是用来摆三角形的。你们会摆吗?生:不行,不行!要3根小棒才能摆三角形。师:那好,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是5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你会再配一根小棒,使这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摆小棒,也有学生在纸上画)生汇报结论:6厘米、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1厘米、0.5厘米。师:上面的…  相似文献   

16.
提问的艺术     
提问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疑问和惊奇是激发儿童产生学习的精神动力,特别是以动激趣。动手操作,可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如教7的组成,小朋友拿出7根小棒,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摆成两堆,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开动脑筋,迅速动手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回答,教师有序地板书。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儿童由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加深对7的组成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会提问题是学习中极重要的一种方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7.
摆出窍门了     
杨国义 《数学小灵通》2013,(10):12-13,16
图1是从上面看一组立体图形看到的图形,这组立体图形用了8个正方体。这8个正方体可以怎样摆呢?我是这样摆的。从看到的图形判断,摆成的立体图形分为左、右两组。那么,就可以这样摆(如图2)。我是这样摆的(如图3)。我想出了两种摆法(如图4、图5)。我能摆出很多种呢!因为我找到规律了。先在看到的图形的小方格上摆6个正方体,再把剩下的两个正方体或并排、或分散、或上下重叠地摆在已经摆好的正方体上面(如图6、图7),这样摆成的立体图形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操作引人师: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除法,今天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按要求分小棒。准备题:10根小棒,①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②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③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 )个(?),剩( )根。 (抽一名学生在幻灯机上摆,其余同学在自己桌上摆,教师列式略) 师:我们在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中,发现有时按要求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时不是正好分完,有剩余的小棒。像后一种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进位)》教学师:34+16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的学具帮忙,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写一写、算一算。有了结果之后,再在小组交流你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10根可以捆成1捆,4捆和1捆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如图1)  相似文献   

20.
“5的组成”是“5的认识”的教学重点,建议在新授和练习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实施如下的愉快教学: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掌握5的组成1.指导学生有序操作学具,弄清5的组成。师生都拿出5根小棒摆成—排。先启发学生回忆在学习“4的认识”时,通过分小棒,知道4的组成有:3和1组成4,2和2组成4,1和3组成4。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我们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5的组成有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