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真理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主观性是指在被认定为真理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与它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属于主观臆想的内容。真理主观性以真理量的存在为前提。真理主观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承认真理在内容上具有主观性,既不违背真理唯物论的原则,又可以加深对真理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主张摈弃“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并认为在哲学理论上坚持这两个概念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反对“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这一命题,并认为承认这一命题,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唯物辩证法。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讲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不同意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名言。我觉得他的这句话讲得很好。它把唯物主义的精神表达得那么有力;是对那些“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的人的当头棒喝。我也说过一句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接近的话:“真理属于对具体事物作了具体分析的人”。我非常喜欢列宁讲过的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活的灵魂是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我认为“真理的具体性”,在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论中,是其重要性不亚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真理的主观性问题是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向不够重视,只是空泛地承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没有给予认真的研究,以致实际地否认了真理的主观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真理主观性问题的足够重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正确的主观认识。 主观,相对客观而言,指在性质上与物质相反的人的意识、精神。意识的内容虽然跟物质对象不可分割,但却不归结为物质对象,而表现出主观性。因为它是物质对象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真理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只是把其中的某些问题的讨论意见,作如下的简介。(一)什么是真理第一种意见:把客观真理说成就是客观存在,并且把真理区别为两种:即客观真理和思维真理。他们认为,关于真理的问题,一方面是客观真理的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它的可认识性问题,这两方面相结合但又不能相混淆。抹掉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真理的绝对客观性,只承认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就是宣扬:不能有不依存于  相似文献   

6.
真理的本质属性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另一种认为主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理由为: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的获得过程具有主观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应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具体真理的讨论中,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承认真理的具体性,不承认真理的抽象性,把否定抽象真理变成否定真理在任何意义上的抽象;另一是承认真理有抽象,但不承认“真理总是具体的”命题中已包含抽象,主张用“真理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来修正“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两种情况,实质上属于同一个观点:在真理观上把具体和抽象割裂开来,把具体加以孤立化、静止化、绝对化。本文仅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理论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8.
真理和谬误仅差一步之遥。不是吗?“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是伟大的列宁说的。因为这一步之遥,发现真理就千古流芳;沿着真理只向前移动了一小步,变成了谬误,就遗臭万年了。最著名的例子,要算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了。赫拉克利特是克拉底鲁的老师。他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本意是说,一切事物都处于流动变化之中,永远凝固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又不排斥事物的稳定状态。只有微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使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所以,…  相似文献   

9.
在真理论问题上 ,我国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 ,一方面承认真理论的“发展论” ,说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着的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一方面又讲“既是又是论”。其“既是又是论”与“发展论”的表述是相互矛盾的、不相容的。第一 ,它混淆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第二 ,在相对性绝对性的关系上 ,只讲两点不讲重点 ,陷入了折衷主义、二元论。第三 ,它忽视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不利于人们探索真理发展的道路。对于真理论的“既是又是论” ,笔者拙见 :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0.
在理性多元论的情况下,为了使正义原则能够达成重叠共识,公共理性要求我们只诉诸于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性信念和推理形式来推演正义原则。哈贝马斯批评罗尔斯的论证缺少一个公共的道德视角、混淆了可接受性与实际接受的区别,以及误解了道德真理。罗尔斯认为他的论证是一种理性的公共证明,而不是一种妥协,并且认为没有必要承认重叠共识的认知意义。我们认为,罗尔斯的无知之幕限制了公共理性,道德哲学不应该放弃道德真理的追问,哈贝马斯的道德商谈模式更能保证社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长期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跋涉的教师,我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追问自己:语文之“道”在哪里?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那么,思考便成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反之,如果我们认为真理的存在缘于人类认识的局限,那么,思考就成为突破局限的一种必然选择。那么,回答“语文的‘道’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在思考中追寻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会思考的教师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答案;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有希望最终穿越那片复杂的“思辨之林”,从而达到语文的单纯,找到语文之“道”。毋庸置疑,不管学习哪一…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提法是:我们要在四个坚持的前提下来谈思想解放,也就是把四个坚持作为思想解放的前提条件。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应该反过来讲,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做到四个坚持。什么叫思想解放?我们讲的思想解放是讲的为了认识真理,而有许多东西是妨碍我们认识真理的。种种妨碍我们认识真理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迷信,旧思想,旧习惯,这样那样的禁区,所有这些  相似文献   

13.
<正>真理是否包含谬误,在“文化大革命”前,哲学界曾有过讨论。现在刊物上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而且有人认为,承认不承认真理包含谬误,涉及到是否同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涉及到是否认真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的问题。这里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从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来反对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 现行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讲解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时,都承认实践和认识是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都承认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都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具体讲解二者的关系时,又一般只讲到前一层意思,对后一层意思不讲或者只在其它地方附带讲几句。笔者认为,在二者关系中突出实践重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不全面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也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绝对真理是辩证地理解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人们承认有客观真理,就必然要承认有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客观真理是同一个真理,并非指不同的真理。绝对真理同时具有相对的性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也是同一个真理,是真理内在矛盾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否真理?这是认识史上长期争论、悬而未决,至今仍有异议、含混不清的问题。感觉主义肯定感性认识确实可靠,理所当然地认为感性认识是真理;理性主义否定感性认识的确实可靠性,必然地认为感性认识不是真理;温和怀疑主义或温和不可知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也承认感性认识是真理。恩格斯、列宁对感性认识是否真理的问题有肯定性论述。我国高等教育教科书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否真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采取不置可否的回避主义。综合人类认识历史和恩格斯列宁的总体思想与实践常理,正确的感性认识可以称为真理。  相似文献   

17.
真理属于道理,但道理并不都是真理。真理和道理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从根本上讲,真理旨在揭露事物的真相,道理旨在为某种价值主张作合理化辩护。只有梳理清楚了真理和道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属于讲真理的学说,哲学属于讲道理尤其是讲哲理的学说。哲理体现着思想的深刻性,哲学原理实现了思想的精致性,但其在思想的深刻性上却无所进益。科学著作中包含有道理和哲理与哲学著作中包含有科学和真理是正常的和正当的,但在阅读和理解它们时则应小心避免产生种种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不外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第二种认为有的真理(指一般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有的真理(指自然科学以及语言学、逻辑学等真理)没有阶级性;第三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我是持第三种看法的,我认为:真理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阶级性的。下面围绕讨论中主要分歧之点谈四个问题。一、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 我在去年八月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真理属于客观范畴的看法,许多同志表示不同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具有不带任何主观附加成分的客观内容。作为它的对立面,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的、歪曲的反映,其内容带有主观附加的成分。尽管谬误是对事物歪曲的反映,但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真理。人们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无法回避谬误,研究谬误的有关问题,穷究谬误的底蕴,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0.
调和(和解)     
①调和是对分裂、对立的否定。“调和开始于有区别的东西彼此对立”,但“调和是这种分裂、分离的否定,是在他方中承认自身、寻求自身及其本质”(理17·203)。②调和是对立或矛盾的解决,是真理之所在。“对立的任何一方面,只要还是抽象的片面的,就还不具有真理,但每一方都是能自行解决矛盾的东西;真理只存在于双方的调和与中介里,……。哲学所要做的事只是就对立的本质加以思维的洞察,指出真理只在于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