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2.
叶虹 《母婴世界》2010,(12):80-81
有一位儿童心理专家曾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一种大方向或原则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 专家们都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战胜挫折的基础。 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4.
杨学华 《教师》2016,(6):112
"挫折"是指孩子在实现自己目标时暂时遇到的困难。小到搭积木不成,大到高考落榜,都可视为一种挫折。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分析受挫原因,研究受挫心态并针对具体而特殊的个体采取的一种教育。现在班级管理中的挫折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下面则分析挫折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4,(9):156-156
挫折教育到底是什么?它既不是在孩子受挫时袖手旁观,也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因为生活中每一天都有挫折教育的机会。其教育的核心恰恰是在孩子受挫时,父母及时给予他全方位的支持!6月28日下午,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特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陈忻带来主题讲座"解读真正的挫折教育"。100多位家长齐聚现场分享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缺乏挫折教育,使得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即便有些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放手",客观评价孩子,及时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一、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90%的家长对孩子照顾过于周到,以至越俎代庖。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吃好、穿好、学好,而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挫折教育,有些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动辄喝药自杀。因此让孩子受点挫折,并学会面对挫折,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二、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1.设置活动,有意培养孩子受挫能力。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一块去爬山、跑步,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在体验生活美好的同时,品尝一下运动的辛苦,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2.放开手脚,大胆培…  相似文献   

8.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9.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或创设某种挫折情境,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意识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娇惯任性、受不得任何委屈和挫折。于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对挫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改善家庭教育 (一)接受挫折,磨练意志 许多家长说:“我们吃过的苦太多太多,不能再让孩子去受苦,要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但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应是让孩子成熟、成人、懂事。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艰辛、什么是挫折,又怎能成熟、成人?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你尽管费心费力地给了孩子那么多,可孩子未必能理解、能领情。由于没有苦的体验,就很难有甜的感受。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经受些困难和挫折,通过对苦与难、失败与挫折的切身体验,使他们得到一种悟性,并得到意志的磨炼,从而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自己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种困难与挫折,不管父母怎么保护,孩子终有一天会飞出父母的港湾,开始自己的生活。不如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孩子养成积极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有着坚强内心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得身心健康发展。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炼和大的挫折。这一  相似文献   

13.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制约,造成中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些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长辈的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中,久而久之,这些长期生活在顺境中的孩子抗挫能力差,受不得半点委屈,有些孩子因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何谓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一种大方向或原则下,尽可能  相似文献   

16.
幼儿挫折教育小议·李磊缺乏坚强的意志,经受不了挫折,是当今独生子女独有的一种不良现象。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一种培养孩子坚强意志的有效手段。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做值日时总想发筷子,得不到满足时,就委屈得很,总是缠着我问:“为什么不让我发筷子?”表情很沮...  相似文献   

17.
周爱民 《现代教学》2011,(11):47-47
如今不少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经受不住打击和挫折,所以,挫折教育应运而生。可如今一些家长和教师在开展挫折教育时,往往会走入误区。一到假期,家长就开始闻风而动,鼓励孩子去旷野跋涉,到深山探险,去边远山区、穷乡僻壤体验生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形成吃苦耐劳品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挫折教育并不等于吃苦教育,抗挫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无充分准备状态下进行的。其实,挫折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一不留神摔倒在地,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  相似文献   

18.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切实掌握知识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的教育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孩子们从踏入幼儿园起,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孩子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是很有效的。但是,  相似文献   

19.
“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幸福的品质十分稳定,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过程是痛…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认识幼儿挫折教育 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幼儿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