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抒艳 《贵州教育》2012,(11):40-42
一、三维目标重方法与过程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逐渐感悟,新《课程标准》中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的课程目标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基本目标。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局面,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这样就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转换教学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科学发现表现为探究过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不应当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和追求数学育人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数学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其中实行探究性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活动,既是对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生历史意识教育是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注重思想观念教育,关注对学生历史的析评能力培养和采取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等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宏观的、科学的历史意识,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学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指教。 一、历史教学的目标——传授知识,完善素质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的教育功能。以往,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学科教育的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及美育功能,而较少涉及到形成具有统摄作用的观念、意识等深层次的文化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教导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形成良好个性。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注重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基于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凭证据说话的历史意识与当代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历史教师应在理清史证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7.
冉利 《小学生》2011,(5):32-33
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技术才得以发展,国家才能强盛。教育创新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过多地局限于重视学生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令而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有客观的看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这种思维的形成,要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指出: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还应培养人的良好行为和能力,并深入其精神生活之中,因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与体魄,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现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指出: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还应培养人的良好行为和能力,并深入其精神生活之中,因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与体魄,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现状。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所不同,它需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过程,教师必须是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让学生更多地主动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知识的形成、练习、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以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广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将“研究性课题”纳入必修课程中,研究性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研究性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  相似文献   

14.
高考数学复习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注重指导学生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适应应试化教育的惯性思维影响,造成高中物理教学不能够与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相吻合.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把重心从物理知识的灌输转向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的各种现象,遇到问题时应该认真分析,合作探究,在具体实践深化对物理知识的深刻感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研究方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物理知识,接触一些物理实验,理解一些物理习题,从而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上碰到的难题.物理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所呈现的课程目标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二是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三是在知识传授中,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扭转了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泛政治教育化倾向,力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道德品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历史教育要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的,这已经成为今天史学界和教育界的共识。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了生机和动力,使中学历史教学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何文斌 《教师》2013,(4):93-93
一、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课程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就娘得很有必要。必要性表现在:①可使《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②弥补现实教育存在的缺陷,尽管新课标在甘肃省西和县实施多年,但在中考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研究性学习引入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培养,弥补现实教育存在的缺陷。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过程,这样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人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伺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