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薛慧 《历史教学问题》2003,(3):80-80,74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 :“通过历史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 ,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 ,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的国际竞争的意识 ;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 ,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健全的人格 ,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  相似文献   

2.
现今实施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与以住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业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这样就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了.注重了学生学习历止方式的突破。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而,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历史意识”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笔者认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十分关键,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意识"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①笔者认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十分关键,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6.
语境意识是历史学科思维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科思想方法,在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历史课程标准中有明显的渗透和体现。培养学生语境意识,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应从六个方面培育学生的语境意识:在中外联系的语境中学习历史;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阅历把握人物的思想观点;动态把握关键历史概念;关注制度政策的产生及运行;了解史料的形成概况;弄清不同解释的不同立场。  相似文献   

7.
颜长香  卫伟 《考试周刊》2011,(81):158-158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能极大地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创设质疑情境、强化史料意识、加强情感体验等途径,积极塑造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习历史结构就是要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横纵向内容及其关系。学生在历史知识结构化形成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历史整体的感知、理解和把握,从较为系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并获得免疫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是一门极具德育功能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这就给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因此,探索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丰富  相似文献   

12.
范杰英 《华章》2007,(5):69
"全球史观"作为一种较新的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历史学术界,也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注重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上海版教科书更是以文明史为框架,摆脱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编写的传统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55):131-132
质疑是探究历史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注重对学生质疑、探究、求解的精神和富于创造的性格的培养,对于推进学生历史认识的深入与拓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历史教学如果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而形成解决历史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进行创造性历史学习,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王跃武 《宁夏教育》2012,(7):117-117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因此,探索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现实社会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参照,也是达成对古人、古事加以理解和解释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历史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现实社会的现象或体验中形成对历史的解释,"由今及古"去参悟历史应该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的人生阅历、史学素养,"由今及古"体悟历史人物的心境;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由今及古"打通历史理解的经络;更为重要的是"由今及古",参悟历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贯通古今"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6.
林丽娇 《文教资料》2013,(1):170-17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提高综合历史素养。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从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历史教育价值观、吃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学生对历史实的掌握,造成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简单化、方法呆板化。新一轮《基础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历史课程标准》不仅注重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而且在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以及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等。  相似文献   

18.
郑秀琴 《中国教师》2011,(Z1):40-41
<正>新课改要求历史学科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向能力培养上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尝试着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的意义,掌握好的历史教学方法,组织新颖的历史教学活动,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会正确学习历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最新教育改革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本文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古籍的学习以及寻找现实与历史关于环境、环保的结合点为新课改教学的途径,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期望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形成一个强烈的自然生存理念,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