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谓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隐性流动是与教师从一所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或行业的显性流动而言的,是指公办学校的教师在自己的业余时间或假期搞有偿家教或在外兼职,虽未离开本职岗位,但将主要精力放在校外"第二职业",在本职工作上形成"隐性怠工",从学校的角度看,是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这  相似文献   

2.
教师队伍中的显性流失表现在外部的教师调转改行,由原来的教师职业变为从事非教师职业;隐性流失表现在教师队伍内部,一部分人表面上职业仍是教师,但其全部精力或主要精力却是与教育、教学无直接关系的行当。隐性流失是教师队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才流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两者都使教师队伍象水土流失一样减少了教育事业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陈贵超 《高教论坛》2007,(5):135-138,141
地方性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但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一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存在着流动和流失的现象,特别是"隐性流失"的现象,给地方性高校师资工作造成困难,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多方面论述造成地方性高校教师"隐性流失"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地方性高校教师"隐性流失"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人才隐性流失的危害杜晓雯高等教育中教学人才的隐性流失,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失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等教学人才的隐性流失,不是指教师因各种原因调离学校或教学岗位,而是指一些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的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以外...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隐性流失是指高校教师人事隶属关系与其精力分配发生错位,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兼职上,弱化本职工作效率的一种行为。隐性流失较之于显性流失更具有隐秘性和不可控性,所以它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会降低学校凝聚力。为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教师隐性流失,提高教学质量,应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教师团队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放弃本职业进入其他行业或者由一所学校转入另一所学校的职业转换或工作空间变更现象.调查发现,当前,海南省中小学存在优秀中青年教师、农村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缺乏有效交流和合理流动机制等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无序流动导致优质教师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当对教师流动予以宏观调控,建立起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引导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7.
高雪 《教育导刊》2014,(10):67-70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发生职业角色转换和社会关系改变的一种社会流动现象。中小学校的教师流动主要是指教师因岗位流动到其他学校,或因离职、退休等原因而离开教学岗位。教师流动问题是当今美国中小学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教师追踪调查”是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针对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进行的调查项目。文章基于对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所进行的“教师追踪调查(TFS)”项目研究.了解当前美国公私立学校教师流动趋势,分析造成教师流动的成因,探索当前美国为解决教师流失问题所制定的政策和计划.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龙胜平等乡蒙洞学校,有一位"元老级人物",他从教25年,一直坚守在这所学校,从未想过要离开贫穷落后的山乡,也从未想过从"糠箩跳进米箩"的美好。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都奉献给了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奉献给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被方圆百里的人们称为"固定的花园,不流动的园丁"。他就是蒙洞学校侗族教师、校长蒙忠。  相似文献   

9.
所谓岗位成才,就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通过工作的实际锻炼、自学和岗位培训,成为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较大的人。岗位成才,作为一种成才模式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从而区别于其他成才模式。它的特点是:1. 成才的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因为岗位成才者不脱离本职工作岗位,所以他首先要钻研本职业务,成为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进而成为所从事专业的专家。一个立志岗位成才者,一定是生产(工作)上的佼佼者;反过来说,一个生产(工作)上的佼佼者,一定是岗位成才道路上的奋进者。  相似文献   

10.
赵晓 《教学和研究参考》2004,(2):47-48,F003
从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分类来看,主要有3类:一是土地资产的显性流失与土地资产的隐性流失。土地资产显性流失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应得的收益流入土地使用者,土地开发者或其它企业或个人的手中,形成国家土地收益的有形损失。土地资产隐性流失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权益虽然没有被其它单位和个人获取,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受到侵犯,但土地资产的实际流失却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30个县10356位乡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云南乡村教师中近80%有流动(调动)及流失(改行)意愿;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呈现出"向城性"与"返乡性"两种趋向;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最为强烈;总体上工资收入越高,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越弱,但学校区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子女上学及家庭生活"、"工资待遇与工作负担"、"学校位置及交通、住房条件"、"学校管理与教学风气"、"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为此,须要关注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和夫妻分居等问题;应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在教师招聘时实行"家庭来源地优先"的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回本乡本土从教;想方设法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周转住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组织、企业,如果知识型员工发生规模性流失,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以C中学为研究对象,界定了教师的流失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流失形式,并针对其存在的教师流失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8月18日起,俄罗斯教师、医生、药剂师和文化工作者可依法在同一部门里做兼职工作。其实,专业人员做兼职工作的情况以前就有,但原则上并不合法,存在着各种局限,如中学教师只能在本校做技术工人或当保安来挣点零花钱,学校领导们为此绞尽脑汁,如在空缺的岗位上登记“不存在的人”(即用假名),而实际上这份工作却由本校教师来完成。新法令出台后,教师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另做一份与本职类似的工作,而且仍然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苏北农村学校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优生"流向城区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他们被称为"流失学优生"。但是流动并没有促进所有流动学生的正向发展,多数学生进步不明显,少数学生染上不良习惯。为此,需从帮助"流失学优生"适应环境、家校合作无间断监管和培养"流失学优生"优良的学习品质等方面着手进行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在办学理想的牵引下,对现存的和周边的各种校本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审慎经营和顶层设计,并在规划各类办学资源过程中整合现有资源,寻求理想理解、教育发现和行动创新。所"文化"或"物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必将或显性或隐性地传递自身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我们要注重引领"主流"教师文化,优先建设校本教师文化;注重创设"向上"班级文化,着力建设校本班级文化;注重开发"多彩"社团文化,创新建设校本社团文化;注重搭建"互动"创建文化,积极创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力量.师资的素质与投向,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乃至学校的办学声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一九七八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多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素质优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好教师,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教师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一种“隐性流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与教育质量,甚而危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所谓“隐性流失”,属于一种“人在曹营心在汉”.名存实不存的教学现象,这种现象,看似合情,实则有悖于教育与管理规律,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处于一定部门、地区和职业的人力资源发生变化,进入新的部门、地区和职业岗位,可分为正常流动和非正常流动。正常流动主要因为工作表现较差等因素员工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而非正常流动则是关键人员或工作绩效较高的员工在关键时刻离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教育局便在一些学校试点有条件开禁有偿家教,尝试对有偿家教进行规范化管理。然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教师们普遍处在观望之中,对此反响不大。为规范“有偿家教”市场,南京市教育部门规定,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必须征得所在学校的同意,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报告;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不得影响本职工作,不得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受聘学校的学生应恪尽职责;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在保证本职工作完成的情况下,仅限于…  相似文献   

19.
一、民办职业学校人才流失的界定 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地理区域范围内或不同职业种类间的职业变动,是劳动者寻找或变换职业的基本现象。“职业流动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内部流动(人事变更),二是由内向外的流动(人才流失)。至于由外向内的人才回流则是两种类型的流动被充分激活后产生的积极效应。另一种情况即是非良性流动状态。”职业流动是人力资本发挥其最大效用所必需的,只有合理的流动才能激发出职业学校教师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而频繁流动、变更岗位造成人力资本的内耗,也是不合理的,必然会造成人才的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语习得中的"显性"和"隐性"进行一系列的探讨。通过分析学者们对"显性"与"隐性"的定义及观点,进一步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显性知识可促进隐性知识的发展,隐性知识可以帮助显性知识的学习。在语言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儿童或具有高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更适合隐性学习,而成人或低语言分析能力的人更适合显性学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二语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