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留白,是书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从而给人留出想象的空间。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上勾勒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美的表现方式入手,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易理的思想,分析了中国画的意境与神韵的特点、阐述了中国画境界美的形成和构成方式,提出了接触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文化艺术的模糊化、重表现及其生命精神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人将哲学与艺术相融,哲学精神寓于艺术境界之中,艺术是哲学的一种延伸,也是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画艺术家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他们师法自然,使画格随着他们完善的人格一起提升。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古典精神,必须从复杂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寻找出远引着中国画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钟嵘在《诗品》中因其对阮籍作出"其源出于小雅"的评价,使得阮籍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空前绝后的存在。阮籍诗歌继承着《小雅》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精神,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阮籍诗歌中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为《小雅》所不具备,《小雅》境界亦有阮籍诗歌所未及之神韵,二者在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讲究神韵之美。工笔画以精谨细腻的笔法刻画事物,工细逼真,呼之欲出;写意画则用简练概括的笔法描绘事物,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一个精雕细刻,一个"轻描淡写",将中国画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语文课上,我们该如何工写结合,勾勒出课堂画卷的神韵之美呢?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布局     
<正>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  相似文献   

8.
写意中国画的鉴赏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穆幽深"是写意中国画的至高境界.鉴赏写意中国画主要从笔墨、构图、境界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审美理想是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写意",不拘泥于"形似"、不"摹拟"自然,着力于事物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传达,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心理和谐"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在西方看来,只有通过艺术的创作、加工完成这一精神飞跃,才能真正表达美的"形式和谐"的最高境界.但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都把"和谐"作为其绘画艺术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胡静 《文教资料》2009,(20):95-96
写意精神并不是中国画所独有的艺术追求.罗马尼亚画家柯尔尼留·巴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写实和表现相结合的造型手段,也达到了中国画当中的"写意"所讲究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本文对巴巴的个性化油画语言样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绘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源于古代老庄的道家思想,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画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品格标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中流淌出无限的神韵美,这种审美源于作家审美观照中的物我契合,从而形成静穆悠远的意境,它把人的生命意状、人生情致和山水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是人类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它能通达一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是人类生命韵致的审美绽放。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画视觉化问题,已引起了业界广泛注意,这自然也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中国画视觉特性的反思。实践证明,传统中国画视觉特性的根基是书法线条艺术,她不仅反映在气脉贯通的整体空间布势之中,而且渗透于气韵生动的骨法用笔,正是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文化精神内质和笔墨润物无声般涵养了中国画的视觉传统特征,那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意象审美境界也就成了传统中国画视觉特性的美学核心。因此我们不能抛开传统视觉特征来另搞一套所谓视觉创新。近年来的中国画大展上,失去了以书法艺术为要根基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笔墨趣的中国画视觉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创作可谓"地道的中国诗",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神韵与气象。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天音禅趣与清静雅逸,神韵主要表现为随意适性与天然风流,气象则主要表现为宏衍博洽与收放自如,而这些正是"诗佛"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于洁鑫 《考试周刊》2014,(14):28-28
诗画的一致,乃中国画家追求的最高之理想,也是中国画最高之境界。一幅意境妙生的中国画,题上一首富有情趣清新优美的诗词,使诗情画意更浓,加上书法和篆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从而使诗与画﹑时间与空间﹑听觉与视觉得以升华,诱发思古鉴今的意气和品物流笔的风雅。这种风雅和品格在一定意义上与画家的文学修养和文化气质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和灵魂。而中国绘画中的"写意",尤其是"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它是一种观念,经过思维、思想过程和沉淀,在中国艺术大范畴中具有普遍意义。元倪瓒所谓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逸气"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即我们追求的"大写意"。清吴昌硕说:"老缶画气不画形。"齐白石则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17.
戚彩霞 《文教资料》2007,(26):49-50
中国艺术的独特境界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哲学对生命的崇拜和对生命精神的追求,自然导致了生命哲学在艺术中的充分体现,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绘画形式和观念。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生命精神的文化渊源,生命精神对中国画绘画形式的影响,以及生命精神在中国画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制度文化树人,是学校面向师资管理的制度建设理应蕴含的教育文化价值追求。我们在制度思想建设上要体现出科学性、主体性、人性化追求。打造教师管理的制度精神,是一种较高境界的人性催化和生命拔节的过程,而教师制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9.
原始美术都是与实用结合的.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欲望。西方艺术用科学的焦点透视自然,中国画家则以散漫的自由精神意识,主观散点透视,探求大自然神韵,追求无我境界。线条是东西方原始美术共用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发展,西方艺术家不断地追求空间感、体积感.在色彩渲染方面寻求表现力.而中国画进一步拓展线墨的艺术张力,逐步形成各不相同的绘画体系。主观的理性创造虽不直接具备自然科学的品格,却是达到艺术把握自然神韵的一种合理的审美方式。西画具象描绘的硕果,也为中国画家打开了广阔的艺术视野。中西方艺术家各自发现对方的创造价值,交融渗透是现代艺术大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