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重新复苏,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如何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开发,保证世界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了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遗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协调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遗产保护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龙洞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列定的4A王牌旅游景点,其旅游客流量的变化有其自身的特征。通过对其客流变化进行多层面的统计分析,揭示了黄龙洞客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借此对黄龙洞旅游客流变化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旅游翻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旨在提高英语专业旅游翻译方向的学生、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员在从事涉外业务所需要的英语交际翻译能力。立足于世界自然遗产——湘西民族旅游区武陵源,就如何教好旅游翻译这门课程以更好地实现与异域语言文化对接,从重视语言基础、重视输入、加强输出能力培养和注重跨文化交际翻译能力培养几个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景观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分析其二十多年旅游开发和生态景观保护。提出以环境容量为基础 ,科学规划布局 ;运用经济原理 ,开征资源保护费 ;加强法律建设 ,整合行政资源。达到管理科学、生态平衡、风景秀丽、保护与开发协调、持续发展 ,走循环经济之路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揽胜     
正闻名遐迩的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风景区之一。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张家界,相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一脉相连的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三大自然保护区组成武陵源,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武陵源地处武陵山脉中段;武陵山脉则横亘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诗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景区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青睐。然而,目前武陵源景区解说的英译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期待视野"概念下,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解说特点,然后总结出武陵源景区解说汉译英应遵循的原则,从而为旅游景区的解说翻译打好基础,更好地宣传国内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0.
遗产是自然的存在物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遗存物.作为能够发挥效用的资源类型之一,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基于旅游形态的遗产资源发挥和体现着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的多重属性.而作为遗产旅游经营的内在核心,当前的遗产资源旅游经营模式则表现出与遗产价值多重属性的不对称以及失衡.通过以世界遗产地荔波作为研究个案,对其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剖析和优化构建,使其更加符合遗产类旅游景点经营的多重价值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1.
肖星 《地理教育》1994,(1):22-23
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确定我国的武陵源、九寨沟和黄龙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洋,连同以前已列入该《名录》的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黄山和泰山,我国目前共拥有10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1月1日,从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传来一个令中国人骄傲的好消息:我国武夷山和大定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分别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5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其中泰山、黄山、庐山、峨嵋山、武夷山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这25处遗产地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财富、世界的遗产”,它们是:长城,故宫,周D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引市,敦煌莫高窟,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  相似文献   

15.
花季文苑     
截至2003年7月4日,我国共拥有29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21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和4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它们是:泰山,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石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庐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天坛,武夷山,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龙门石窟,安徽古村:西递、宏村,云冈石窟,还有云南“三江并流”和部分明清皇家寝陵。但是这样的荣誉对这些遗产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双重遗产旅游地兼有自然与文化双重旅游价值,是海内外旅游胜地.文章基于此,分析了影响其游客满意度的内容,如基础设施、服务态度、管理力度、旅游项目,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旅游资源,是名的“世界自然与人双遗产”,是安徽省“两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的龙头。明确黄山旅游市场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准确定位黄山的旅游市场,进一步促进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17,(5):31-37
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对张家界其它区县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结果表明:(1)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带动了慈利县和永定区旅游发展,扩散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抑制了桑植县的旅游发展,极化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2)现阶段,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远大于桑植县、慈利县和永定区的旅游发展水平,与其它区县形成的旅游发展差距难以缩小.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采取破除景区门票制度,景区内外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将游客从景区向景区外引导的措施可缩小张家界县域旅游发展差距,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山已列入世界自然和化的双重遗产,发掘黄山的旅游化审美价值,将有助于黄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本从五个方面考察黄山旅游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