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晓曦 《考试周刊》2013,(36):173-174
音乐审美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往往被忽视。音乐课上有意识地进行审美训练、提高审美技能、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合作学习中丰富审美体验、利用创作训练激发表现美的热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让音乐课真正充满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门技能、技巧很强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重视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学生在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方面的音乐素养,培养识谱能力,为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钢琴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但是,目前来看,钢琴教学中似乎更重视钢琴技巧的训练与提高,大大忽略了钢琴教学的情感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钢琴教学应该回归到钢琴艺术教育的本质,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体验并升华音乐情感,从而更好的把握钢琴演奏技巧与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4.
董莉 《甘肃教育》2011,(1):44-44
传统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片面地追求高音、追求歌唱曲目的难度,忽视了声乐艺术特征和审美本质的体现,使得声乐教学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训练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就成了当今声乐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声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审美训练。  相似文献   

5.
杨瑾 《考试周刊》2014,(91):50-50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优美的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呢?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通读、理解内涵、感知品味。下面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及积累的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大提琴演奏的音乐旋律抑扬顿挫,能够带给人们独特地审美享受,帮助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满足人们的音乐审美需求,因此,深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但大提琴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要求,若要演奏出动人的旋律,就需要演奏者经过深入的思考和一系列训练,准确了解把位,并熟练掌握揉弦技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提琴演奏中交叉式、跳跃式、伸张式等换把技巧.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相关的揉弦技巧.  相似文献   

7.
歌唱技巧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对生理、歌唱乐器的调节上,都必须以感觉为基础,如果歌唱技巧的掌握失去感觉的前提,歌唱将是苍白无力的.歌唱的目的是为审美、为艺术,而技巧训练是为获得高超的技巧,终极的目的是为歌唱.如果歌唱表演不遵循技巧训练的规律,不以科学的方法为前提基础,势必终将得不到技巧,不能艺术的歌唱.影响歌唱技巧提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科学地歌唱方法之外,在技巧训练过程中还必须以心理学的相关因素对歌唱生理器官进行调控,对于抽象的科学方法进行以内在心理指引使之具象化,达到人声一体,心想,神话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学作为中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青少年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美术教学是通过组织学生美术欣赏与美术创造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的.美术欣赏课对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美思维的建立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美的鉴赏,而不是单纯的某种技巧训练.单纯的某种艺术技巧的训练与作为复杂情感的审美思维活动的欣赏其价值是无法比拟的,尤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更显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是单纯的技巧训练与德育都无法代替的.相反,它却包含着某些技巧的常识教育和某些德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里面,进行色彩写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一环,通过给学生讲解色彩理论知识,进行适当色彩写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色彩写生的表现技巧及对色彩审美知觉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并通过色彩写生实践,掌握用颜色塑造形体、表达视觉审美意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全球化,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越来越重视声乐教学。声乐教学的最基本内容包含三部分:视唱、练耳以及乐理,重视演唱技巧教学的同时,也将声乐理论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训练。在声乐技巧练习中,将视唱练耳融合在教学中,不仅实现教学的全面性,也实现教学的理论性与技术性,促使教学发挥出辅相成的作用。文章主要研究声乐技巧训练与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声乐技巧训练中进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探究视唱练耳的作用与影响,为声乐的科学性提供借鉴理论,促使声乐训练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朗诵在中文专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高专中文系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诵艺术技巧,对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感悟力,培养他们文学鉴赏的审美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讲授外国文学课程中,精心挑选一些适合朗诵艺术训练的经典作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摩、模仿、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诵艺术训练的课程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重视在艺术能力和艺术技巧方面的训练,往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美教育。而审美作为音乐艺术的核心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着重探讨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倡导在音乐教育中要实施审美教育,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朗读训练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手段之一,朗读,就是字正腔圆、声音响亮地读,它是将书面语言再现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再创造。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朗读也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模仿,而且"还具有审美享受与情感体验的愉悦性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提供朗读环境,教会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仿句训练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表达技巧,提高作文水平。教师应紧紧依托教材,掌握特征,深入课文挖掘出适合仿写训练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扎实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5.
高师钢琴教学中应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能力培养,课堂上结合相关乐理教学及演奏技能技巧训练,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运动感觉能力、记忆联想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从审美层次倾听音乐,深刻地感悟音乐,充分的想象音乐,进而达到键盘演奏技能和多方面音乐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训练,又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好方法。在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之前,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审美,从作文训练中受到美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陶冶美的情趣,要让学生受到生动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中美术特长生要拥有良好的审美素养,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美和创造美。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提高他们的整体艺术修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美术创造和绘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的审美和绘画技能得到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绘本阅读能给小学生带来视觉、语言、审美等多个方面的感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绘本阅读来丰富学生的写话内容。一、通过绘本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绘本故事进行讨论和交流,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绘本之后,根据图来说话,复述绘本中的故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图文结合的故事印象深刻,因此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复述技巧。很多绘本故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学应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绘画手段的观念。而代之以鼓励儿童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这种新观念并不是将传统一笔抹杀。传统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是艺术技巧训练,新的观念并不一味拒绝艺术技巧训练,而是在艺术技巧训练与儿童自由创造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1.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 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标准和评价标准。“你画得不像”不应再是教师的评语。儿童的绘画心理自由、单纯、稚气、求真,儿童画的叙事性、情趣性、夸张性,以及重情不重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