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光小美女     
胡潇 《初中生》2012,(Z5):129
获第79届奧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法国杜维尔电影节最高奖项——"戛纳大奖"、2007年度美国"独立精神奖"、东京影展最佳导演等两个大奖、金马奖观众票选十大佳片之一。这是一部借助孩子来敲开观众心灵之门的家庭喜剧。亲情的温暖足以让人感受到爱意浓浓,家庭中的每个人虽然在性格上都不那么完美,却都对奥利弗充满了爱意;每个人身上都有说不尽的烦恼和压力,却都坚持带着奥利弗朝她的梦想前进。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爱心、理解、沟通,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购物的学问     
购物的学问刘丽军花钱买东西,似乎人人皆会。然而说到科学地筹划分配家庭个人收入,却不是每个人都注意到的。同样数目的钱,使用的效果往往不一样。现在社会普遍认同"能挣会花",在挣钱方面自是各显其能;单说花钱,是每个人都少不了的。"会花"同样需要一定的经济知...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爱心、理解、沟通,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飞人     
有时很多人都这么想:“我真想像鸟儿一样会飞。”有许多人还作过这种尝试!虽然我们无法了解所有曾尝试过飞行的人,但至少其中有些人我们是知道的。例如,大约在公元1020年,英国人奥利弗曾试着用一副鸟那样的翅膀飞行,他飞了两百多米后,摔落地面,折断了胳膊和双腿。奥利弗虽然受了伤,却仍感到满意。他说他犯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到不同的个案,而让我感叹的是,绝大部分个案都涉及家庭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家庭中生活,不同的个体对家庭的理解也不同。科克认为,“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  相似文献   

7.
潜水艇     
正导演:理查德·艾欧阿德主演:克雷格·罗伯兹/帕迪·康斯戴恩类型:剧情/喜剧剧情:十五岁的奥利弗坐在教室里的时候脑中总是充满各种幻想,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普通中蕴含奇异的存在。在同学里他总是显得不合群,他注意到同学祖娜也是如此。祖娜在铁桥下约见奥利弗并拍下两人亲吻的照片以此来刺激前男友,奧利弗为此被祖娜前男友教训,而这却让两个人真正走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8.
家庭与幸福     
人是现实存在的,然而现实的人却总是不满足和不满意于人的现实,总是要把现实变成人所希望的和人所向往的现实。这就是贯穿于人类存在始终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个道理也许每个人都知晓,但是每个人却又在苦苦地追寻,而任何事物也无法改变人对未来的憧憬,而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对于人的追寻无外乎有几点:对事业、爱情、家庭。他们追寻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想更幸福,但是对于“幸福”的界定,每个人的想法却有千差万别。对我个人而言,拥有一位知我、懂我的爱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今生最大的财富。在我的周围有很多朋友,他…  相似文献   

9.
伊铭 《家长》2010,(2):86-87
调味品在每个家庭的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有时人们从市场上买回了调味品,却发现是假的,让人很是恼火,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来教您几个辨别真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也许我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而在家里,我却沉闷、孤独因为我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里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地球上有十亿三千万个家庭,到2000年时,地球上的家庭总数可达十六亿八千万个,虽然全世界的家庭数正在日益增多,但家庭规模却逐渐趋向小型化,1980年,全世界每个家庭的平均人口为4.3人,到2000年将降到3.7人。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学首先是一门家庭人际关系学,从“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从“核心家庭”到“三代同堂”,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幸福指数直接相关。每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在追求着两个字:“幸福”。幸福是什么?对家庭而言,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状态,又是一种内在品质,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外部状态易得易失,内在品质却相对稳定。家庭的物质是外壳,精神是内核,没有内核的外壳容易破裂。  相似文献   

13.
考上大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那一笔高昂的学费对我们这个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从我步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家里的负担就一下子加重了许多。为此,上学之后我就想着利用课余时间找个工作赚点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4.
善良是人类美好的品性。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对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极为重要。一、创设和谐美好的、充满爱意的家庭内部人际环境,培养孩子爱人的品性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首要一点就是爱人。一个人对生活的信心,对今后从事事业的忠诚,都来源于他对人充满爱心。而对人的爱,首先应表现在对自己亲人的爱。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家里的亲人。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家长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美好、充满爱意的家庭,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亲人的情、亲人的爱。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尊重、爱戴长辈。孩子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孝敬长辈、爱戴长辈,那么爱意将会在孩子心里萌发。因此,作为家长,每到长辈的生日时,可带孩子给长  相似文献   

15.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6.
刘东秀  南丽 《中国德育》2012,(19):40-43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爱要得法,才能在这张白纸上描画出最美的色彩。” “每个人来到社会上都要承担责任,孝敬父母是第一步。” “道德素养离不开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德育应回归本源,从民族文化中寻根,以人性化的方式自然提升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有些父母平时会给孩子讲好多的道理,却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上不加注意,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错误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红蜻蜓》2023,(12):14-17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号召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来读书,从而建设书香社会。对于读书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口味: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读戏剧,有的人喜欢读诗歌,有的人喜欢读科普。大家兴趣不同,读书的方法却可以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域意义上的故乡,一个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地域意义上的故乡,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都能回去:可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童年,我们却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强调各级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呼唤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每个家庭都应该充分认识,利用和发挥特殊的家庭教育优势,每个家庭都应该经常反思并克服在教育中的不当与失误,每个家庭都应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每个家庭都应该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如何全国每所学校“守土有责”,每个家庭也“守土有责”,地么,新的世纪,中国教育必定大兴,中国国运必定大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