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月评     
◎孩子懂感恩长大少犯错 《生命时报》2012年8月21日讯近日,据美国每日医学网报道,心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不仅心情好,而且品行更端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多明戈斯山分校的心理学家选取了700名10~14岁的学生,逐一评估他们的感恩之心,随后对他们进行为期4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对父母的养育、老U币的培养充满感激之情的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心情也更愉悦,而且他们的行为更加检点、规范,很少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2.
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当孩子得到了爱时,他们很是心安理得,甚至认为,这是大人应该做的,根本没有感恩之心。尤其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就如何让他们具有感恩之心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3.
彭杰慧 《广西教育》2009,(31):54-5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需要。目前很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霸道,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习惯了索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唤起他们灵魂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让幼儿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设计意图在三生教育活动中提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激发孩子感恩之情。感恩,即对自己身边的一切充满感激之情。从家人到朋友,再到我们整个生活的环境,都应该让孩子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只有学会感恩,孩子才会真正的热爱生活;只有学会感恩,孩子才会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然而感恩对于孩子来说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今很多孩子却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只知道享受,却不懂感恩;他们只知道被爱,却不知回报。如何通过教育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该从娃娃抓起,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学会感恩才能体会幸福"被十堰市实验幼儿园确立为核心文化理念。多年来,该园积极探索,努力营造出尊重传统美德、以感恩为核心价值的幼儿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汪瑛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60-260
幼儿的感恩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家长具有感恩的心,对孩子适时的感恩,可以潜移默化的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带领孩子、影响孩子,而且,家长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道对自然万物进行感恩,能促进孩子的大爱、大感恩之情感的形成,让孩子的感情高度升华,人性趋于完善,感恩之情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7.
肖德安 《下一代》2013,(7):11-11
近些年来,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省市还将"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感恩行为,收到了可喜效果。?然而,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仍有许多孩  相似文献   

8.
<正>新世界出版社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的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就能赢得别人的喜欢。  相似文献   

9.
秦守芬 《山东教育》2008,(7):122-12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都是感恩。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和行为,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情感脆弱、凡事唯我独尊、对父母的苦心不理解、对他人缺少关心等。其实,就是他们缺乏感恩之心.我们的孩子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种现状很值得父母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当培养孩子从幼年时起就有感恩之心。孩子有没有感恩之心,通常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有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当孩子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可能产生报恩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第二,要亲身体验。孩子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认为那是父母的  相似文献   

11.
激活中职学生感恩之心,激励他们成才。学校要重视感恩教育,分析学生缺少感恩之心的现状和原因,开展多种培养感恩之心的活动,引领有效的感恩励志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合共育,让学生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2.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例,却屡屡刺激着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社会少了感恩之心?在感恩缺位的现实面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作何反思? 如果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源头,父母们难辞其咎。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们往往一方面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很容易把感恩的种子埋在心底.并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参与、指导,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鉴于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为学生布置了替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此,也希望我们刊登的文章能引发家长一些理性的思考,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关键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很少。孩子对父母都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老师和社会呢?笔者当班主任时间较长,明显感受到很多学生缺乏对人对事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  相似文献   

14.
3~6岁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感受外部的情感。那么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呢?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长辈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王任梅 《教育导刊》2006,(12):50-51
常常听到许多教师和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一颗感恩的心,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会感恩,也不懂得表达感谢.  相似文献   

17.
1620年11月,102名英国清教徒漂流到北美洲麻省一带上岸。他们人地两生,饥寒交迫,死亡过半。后来,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渡过难关并迎来了第二年的大丰收。为了感谢上帝的恩赐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决定过一个感恩的节日。在生活中是需要这种感恩之心的,可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他们把师长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对同学的帮助受之泰然,从不会感谢;也有的家长对老师的付出不懂感谢,认为我花钱送孩子上学,老师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谢的。因此,有不少老…  相似文献   

18.
<正>感恩,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很多人缺失感恩之心。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面对国内外不断涌动的一些所谓的"新思想"、"新思潮",导致我国一些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滑坡。此外,由于许多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导致一些孩子从小就形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行:他们在学校轻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及老师对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给自己快乐的理由,是发自内心对于万事、万物感激之情。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情怀,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经过三年的课题实践,我们认为:一、强化感恩教育的责任心与紧迫感从教二十多年,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孩子对人对事缺少宽容和感恩,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孩子的温室。在家里,孩子是  相似文献   

20.
章迪丽 《考试周刊》2011,(17):238-240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其感性善良的一面,这就要靠成人、教育工作者挖掘其感恩情感的潜能,树立感恩榜样,实施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其爱心和同情心,孩子若常怀感恩之心,则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