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形成“全课程育人”的重要战略阵地。而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由“样板房”到“新常态”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点课题。在课程思政整体建构格局中,并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要依据“输出目标”“教师主体”“评估尺度”三维结构,设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达成的生态模式,助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范式发展,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育人耦合同行,“有畏”更“有为”,为高校课程思政“导航”“定向”“固本”“强基”。实践证明,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教学模式,打开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高校全员育人为手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婷  李赵健伟 《科技风》2023,(15):136-138
从把稳课程建设“为战”方向、塑造课程教学“为战”计划等七个方面对“信息系统工程基础”课程如何贯彻“以战领教,为战教战”导向进行了探索。梳理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阐明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总结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通过在教学内容优化、训练条件构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卓旭春 《科教文汇》2014,(34):39-40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为比较对象,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设置宗旨及其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影响。从学科与“价值”间的关联来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宗旨是“价值教育”,而作为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为强调“历史事实”。课程设置宗旨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别于“中国近代史”等历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6.
蒋必凤 《科技风》2023,(32):28-30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培养学生胜任造价岗位的能力,但由于存在课程内容繁杂、课程知识较难、课时少、教师缺乏造价业务经验、学生缺乏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企业较少参与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设计存在弊端等原因,导致课程目标达成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学生与造价岗位标准差距大。本文提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强调三方主体的协调合作,突出“教”“学”“用”相结合,共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新安中心小学开展的“班级生物角活动”,多年来,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结合点上和整体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健康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班级生物角活动”,加强了学校“三课程”  相似文献   

8.
乔丹  马鹏 《科技风》2024,(4):10-12
课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要实现“建筑结构”课程“岗课赛证”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构建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职教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之纲,文章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以“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为出发点,从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究了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吴铃 《科教文汇》2023,(16):158-161
“强师计划”背景下,师范教育作为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基础环节,应当将提升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课程思政的中心任务。该文以师范教育类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为例,对标“强师计划”,尝试从课程定位、思政元素和实施路径出发,探索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性质的课程定位,挖掘师范教育类课程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三位一体”的思政元素,形成以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增强体质”、“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是我国在进入第三个社会转型期后体育课程改革的代表性口号,通过对三次课程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探寻改革开放之后体育课程改革的规律,为以后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乾 《科教文汇》2020,(1):92-93
总结了“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课程面临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考评四个环节探索了“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课程的移动终端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微信公众号问卷调查平台调查收到了512份有效度调查表,调查者对课程的改革效果满意度为9.12分,处于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之间。“数据库系统应用”实践课程达到了“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邓忠惠  谢微 《科技风》2023,(36):125-127
以“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为出发点,依据OBE协同育人的理念,从“构建团队,开发课程”“嵌入元素,点亮课程”“赛课结合,提升课程”等方面开展在“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中的应用。以“夯实基础课程入门阶段—能力储备综合设计阶段—协同创新高阶实践阶段”层层递进的内容安排,教学质量精准定位,面批作品,释放思维;OBE协同育人重在过程培养、形成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同时也指导教学过程本身。OBE协同育人在“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中的应用,是思政元素深化OBE反向设计培养目标的内生模式,更是一种课程思政耦合OBE“创新实战”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使“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适应新时期教改的需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广告文案”课程“三位一体”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静 《科教文汇》2012,(34):55-57
鉴于以往“广告文案”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课程认识不明确、人文素养欠缺、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等诸多问题,作者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卓见成效.文章总结了“广告文案”课程“三位一体”教学实践,阐述了“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情况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定位、观念转变以及课程内容调整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沙莎 《科教文汇》2014,(25):56-57
高校的专业课教师经常需要承担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任务,如何针对不同课程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研究教学法时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土木工程本科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路桥CAD”分属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软件实践类课程,对这些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提出相关建议,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梁枢 《内江科技》2011,32(1):69-70
以伦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石,分析当代高校体育课程的“物化”、“标准化”、“机械化”、“功利化”的现实表现,指出高校体育课程伦理构建的价值取向和途径。为高校体育课程提供深厚的理论依据,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让体育的教育意义最终回归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姜静娴 《科技风》2023,(15):121-123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概念严谨抽象、数学公式纷繁复杂的特点,对“教”与“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经验,本文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详细阐述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出发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学习、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在我国已得到广泛使用。文章针对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及高职学生实际学情,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探讨微课程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