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的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会对促进巴西义务教育公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巴西基础教育发展基金会政策的主要内容作出解读,并总结了该基金会在公正分配与高效管理公共教育资金工作机制方面的经验,以期为促进我国的义务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三次改革及未来改革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1978-1985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恢复期,确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1986-2002年是我国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管理体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期;2002-2008年是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成熟期。公共问责机制的建立,市场机制的有限介入,建立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学校的绩效标准以及建立长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1978-1985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恢复期,确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1986-2002年是我国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管理体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期;2002-2008年是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成熟期。公共问责机制的建立,市场机制的有限介入,建立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学校的绩效标准以及建立长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具有如下特点:立法先行,强化州在公立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中的主体责任;依据学生人数及特征分配州普通基金,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将问责权交给地方,推行社会参与的经费监管制度。给予我国的启示:完善有关立法,加强法律表述的操作性;加大省级经费统筹与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教育经费向农村学生和处境不利学生倾斜,推动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全面覆盖且适度宽松的使用管理制度,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5.
由于教育投入低效现象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使用缺乏科学的分配标准和有效问责机制,使得地方教育投入绩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地方教育投入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设策略有:通过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倒逼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教育投入结果的问责制度落实教育部门行政执行责任;建立包括绩效预算、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瑜 《教学与管理》2014,(9):152-156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支付的核心理念出现新的转向,开始从追求水平平等转为追求垂直平等、从关注投入公平性转为关注产出充分性,而改革手段也从过去的报告呼吁转为各类教育财政立法与诉讼,不断推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美国基础教育财政的公平能得到有效的反映和不断发展依赖于其多层次、系统化的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教育财政分配中的价值理念保障、测度技术保障以及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也日趋突出,然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投资不足,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投资利用效率低等投资问题。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合理分配教育信息化经费,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利用效率等对策,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学生个体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省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高校经费投入的差异而呈现出学生个体间入学机会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省区间分配差别较大与地区间招生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等问题。从国家财政促进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差距;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发展资金;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趋公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社会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近年来,为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增长,肯尼亚政府积极推进本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文章主要对肯尼亚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动因、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肯尼亚主要从教育现代化角度,来考虑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肯尼亚通过制定政策战略规划、投入大量建设经费、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育师资培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构建了立体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上述做法有力地促进了肯尼亚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其做法和经验可在政策设计、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方面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券: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券是将公平与效率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教育券是一种契约合同,明晰了基础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权(产权),降低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同时,把竞争机制巧妙地引入教育领域,深化了基础教育市场的内涵,是对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在理论或实践上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经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费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探明区域教育信息化经费现状,本文围绕总体经费投入、经费来源、经费构成、投入趋势、主要支出对象、主要支出项目等问题以教育局长、副局长为主体对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区域教育信息化经费面临着保障性经费缺位、发展性经费缺口较大、投入意识亟待增强、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大、投入稳定性有待增强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建立稳定长效的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费拨付监管机制,争取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争取行业、企业支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形成多方力量支持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券: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对教育券这种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形式进行了实证描述,并结合教育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规范分析,结论表明:教育券是将公平与效率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教育券把竞争机制巧妙地引入教育领域,深化了基础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教育券是一种契约合同,明晰了基础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权(产权),降低了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教育券是对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晨  郭扬 《职教论坛》2015,(7):20-24
构建"政府引导为先,举办者投入问责与面向市场筹集并重"的职业教育多元经费保障机制,一要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配中职业教育经费的比重,形成投入总量与事业规模相匹配的协调机制;二要强化规范和督导:依法抓紧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生均经费标准拨付制度及问责机制;三要拓宽经费渠道:通过税收优惠,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市场获取服务性收入,激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了解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居民负担较重,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重心偏下,公共教育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学生资助还不完善,教育投入和使用的问责制度缺失,是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近20年来中国教育财政充足性有很大提高,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有显著提高,但地区间、区县内学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异巨大,不同阶层子女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很不平等。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教育财政效率做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就业看高等教育配置效率近年在下降。需要通过调整政府与居民、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改革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教育投入评价和问责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高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充足、公平和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宁市郊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目前处于办学经费短缺的状况,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职责,建议国家出台与教育投资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法》,并加强教育投入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学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与资源配置需要适应学龄人口变动。未来我国总体生育水平可能持续低迷,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学龄人口下降趋势,受教育人口向城镇集中趋势加大城镇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当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快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充分利用乡村闲置校舍资源,改进办学模式缓解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短期内师资短缺问题,保障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经费投入水平、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BOCD项目库中1994-2001年江西省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视角讨论了省内财政制度安排对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发现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不利于县级基础教育的投入,分权导致地方福利损失;转移支付总体影响不明显,但税收返还显著正向增加基础教育供给。本文结论得出的政策含义是对基础教育的供给应当实行适当的集权,省级政府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财政责任承担者。通过上收基础教育事权,尽可能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县区基层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程度。有必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一定系统的改革,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已受到广泛置疑的教育收费问题,则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财政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不协调导致基础教育收费不合理,其根本治理应聚焦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平行式推进,能减少财政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协调成本。要注重提高县级财政支持基础教育的能力和保障程度,完善基础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面临严重问题。建立适应加入WTO要求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必须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开征教育税,按学校学生人数分拨教育税;建立明确的投资回报制度,大力开发民间教育资源;加强管理,提高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现阶段,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所提出的教育措施。为有效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建立城乡基础教育共同均衡发展,各个院校需扩大经费的投入、加强体制的管理和加强师资储备力量等多个方面着手,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