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记忆     
<正>成立于1923年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展的农村平民教育经验为当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图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员。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2008,(1):68-68
2005年9月,休宁县与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携手,创办了全国首个陶行知式寄宿制平民小学,38名贫困学生成为平民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学校秉承"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校训。和一般学校不同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当今农民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老先生(出生于1893年)与陶行知是同时代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探索用教育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先后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发起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在国际上都有积极影响.晏老通过多年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提出了通过"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运用"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挖掘人类潜能、开发人们心智、"除文盲,作新民"、对乡村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乡村的教育思想.他卓有成效的平民教育工作得到世界的公认,被授予"当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称号,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虽然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但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仍有很大启示.本文就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聂圣哲 《生活教育》2008,(10):11-13
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平民教育.我首先想纠正大家包括我自己以前的一个错误认识,我们以前认为平民教育就是社会底层百姓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其实不是这样.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平民教育有两个定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教育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的危机干预是指对于心理处于危机状态、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采取的预防自杀、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措施。设置危机干预结构,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杀倾向,制止自杀行为当然是最直接的危机干预措施。然而,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有的放矢地加强与改善价值观教育,对于那些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特别是对于防止学生陷入危机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倡导平民教育 2005年9月20日,一所推行平民教育的学校——德胜平民学校,在安徽省休宁县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民歌.2006年以来,"花儿"相继被列入我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应对"花儿"失传的危机,应将"花儿"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国际人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民教育理论.在21世纪里,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概论》尽地阐述了他的"平民教育"理论与构想,并事必躬亲、热情推行,使其成为最有希望的一种运动与事业,对于现在倡导实现教育公平也有极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平民教育的含义和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说:"中国现在所推行的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我们要用最短的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他们读了书,对于自己生计最有关系的职业,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
正霍益萍在《上海教育》2014年第18期撰文指出,高中是学生面临的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也是社会人才分流的第一道闸门。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最大的"成长烦恼"莫过于想知道自己是谁,想干什么,可以做什么。高中学校承担着"提供选择、教会选择"的双重任务。所谓"提供  相似文献   

11.
"共享教育"是人民路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特色定位是由自身现实特点和历史发展积淀等内在条件决定的。人民路小学是重庆市渝中区确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7%。学校从公平教育、平民教育理念出发,形成了"共享教育"的办学  相似文献   

12.
何为平民教育?包括自己在内,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总是将平民教育等同于“贫民教育”,即社会底层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平民教育一方面是“全民教育”,更重要的则是培养人们做一个寻常的人,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反观国内的教育制度,无不是强调让受教育者如何出人头地。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目前尚没有真正的平民教育,而没有平民教育,精英教育便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从温家宝总理的"教育家办学"、"穷人教育学"到"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下降"的感叹,我们可以体会出温总理浓厚的平民情怀,心系教育,情注平民。然而,在当代,教育家只是个"亚群体",教育家是我们最缺乏的教育资源。而平民教育家更是当前最紧缺的教育资源。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平民教育家",需要像陶行知那样胸怀"百姓"的"践道"精神。实际上,只有平民教育家的大批出现,才能让广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享受到平等的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1,(6):95-99
在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青少年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既是公民教育重要内容,也是评价道德教育成效"试金石"。公共危机事件呈现的形态主要有地区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网络防范失效、经济危机等等。这既有地域性的,也有全球性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学校应着重加强青少年崇尚英雄主义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公民责任担当教育等。同时,在实施道德教育途径中,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教育合力,协同完成青少年德育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语罕是近代皖籍教育家,主要有"教育救国"思想、"平民教育"思想及重视学风整顿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语罕在安徽、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了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特别在以安徽为主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创办《芜湖》半月刊等杂志、创办工读等各类学校、编写《白话书信》等教材启迪民智宣传革命思想,促进了安徽等地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危机式"教育即通过对社会生存危机的介绍,让学生自身产生一定的生存危机感,进而能够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该有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形式。当文化和科学理论不断充斥着现在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内容,而对于面对社会生存危机的能力的培养内容却近乎于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是高屋建瓴的"理想国"式教育。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敦育观主要是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教育主体,集中进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期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整个的人”。这种教育观对于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系统工程;重新认识乡村文化对教育的独特优势:重视教育在乡村建设和改造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成都市行知小学在校长冯力的带领下,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活教育和真爱教育,已经成为一所精品化平民教育学校。学校坚持办学条件精品化、课程设计时代化、教育方法人性化,环境优雅、课程创新、师生自治、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使行知小学迅速发展成长为区域特色学校。学校被盛赞为"中国行知学校中的典范"并先后被确立为"中国陶行知思想实践基地"、"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施基地"。  相似文献   

20.
对学校教育现实性的质疑,不是为了澄清或说明学校教育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自然事实",而是因为学校教育面临着"虚无主义"的危机。对此,运用马克思分析"现实中的个人"的思想线索,阐明理解学校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辨析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在教育历史性视域中展示教育现实性命题的内涵与要求,在此意义上论定学校教育现实性消失是一个真实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