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给非遗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代绍兴水乡社戏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如何将其更好地存续下去?可以从积极维系水乡的生态环境、适当修复水乡社戏习俗文化的场景与语境、关注因时变迁中的重构三个视角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湖北档案》2008,(10):41-43
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鲁迅对于京戏的评价,不会比地方剧种更高些。有一回,鲁迅看了湖南水灾捐募的义务戏,在台上唱的是龚云甫的老旦,还有谭鑫培的老生,他看了都摇头。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说他自1902年至1922年20年中,总共看过两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口皇口皇之灾”,戏台下是太“不适于生存”了。  相似文献   

3.
任佩 《云南档案》2011,(1):30-33
<正>记得鲁迅先生曾在《社戏》一文中描述道:"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虽然我没有先生笔下宛如仙境的月夜古戏台的观感,但凭着对云南古建筑多年的寻访,我庆幸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一座座云南古戏台的风貌,并了解到一些有关古戏台的史实,这令我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4.
晚清宫廷戏曲的受众既有帝后妃嫔等宫内观众,亦有部分宫外观众。作为三大节之一的万寿节,演剧活动格外隆重,进宫观剧的宫外观众最多。每逢万寿演剧,宫外观众进宫观剧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面对体力考验,宫外观众会通过闲谈、寻觅地方休息或聚餐等方式来放松。观剧之时,帝后处于观赏效果、音响效果最佳的戏台正对面的殿宇内,宫外观众则位于戏台两侧东西廊下。当有女性观众、皇帝等特殊群体观剧时,为隔绝宫外观众视线,会设置帷幔,来保护帝后及女性观众的隐私。  相似文献   

5.
<正>官渡镇螺峰村戏台坐落于官渡区官渡镇螺峰村妙湛寺外广场上,背向金刚宝塔。戏台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平面呈凸字形,主台为单檐卷棚琉璃瓦顶,副台为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戏台内背板壁正中彩绘戏剧人物,侧壁两耳房书"出将""入相",戏台正面主檐柱楹联为:"演戏唱文风风雨雨,观今揆古年年岁岁。"背面为:"关公庙外唱官渡花灯讴歌汉侯义气,孔子楼前演梨园雅戏咏鲁相仁风。"  相似文献   

6.
《诗经·灵台》表明,三千年前周文王所筑灵台乃人工所为,其功能是观演歌舞和说唱表演,因而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也是早于古希腊剧场的世界上最早的演剧场所。这一事实长期被遮蔽,应当予以揭示。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文王所修灵台在今西安市的鄠邑区一带,但其实应在今甘肃省平凉市的灵台县。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当年的灵台荡然无存,而且宋金戏剧成熟之后,在当年周部族的活动中心,戏台的数量和质量都算不上最多最优。但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疙瘩庙等两座建于清代的戏台,以前均未见诸任何文献,或对古戏台研究有拾遗补缺之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龙虎殿(亦称无极门)戏台,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座元代宫门兼戏台的建筑,更有甚者,认为其是山门戏台之"鼻祖"。但随着笔者对中国古戏台的大量实地考察与深入研究,认为永乐宫龙虎殿兼做山门式搭板戏台并非元时既有,当为后期改造所为。此外,在对全国道教宫观创设戏台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考证,可知中国道教宫观专门创设戏台兴起于清康熙年间,但就全国道教宫观而言,专设戏台建筑的道教宫观所占比例甚小。  相似文献   

8.
张卫东 《北京档案》2014,(3):46-47,49
正旧时,京城百姓将营业性演出场所统称为茶园,这与古代的茶肆、酒楼的演出形式分不开,古称勾栏、瓦肆。无论宫廷戏台、庙宇戏台、府邸戏台、会馆戏台、饭庄戏台等在戏曲演出史上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但是真正为观众服务的商业性茶园戏台才是戏曲演出的重要部分。京城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商业性茶园戏台在清代堪称全国之冠。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7日《大连晚报》的《科场作弊罪通天》一文写道:鲁迅“去看社戏,也是好多个仆人前呼后拥的。”看了此句话,我不敢苟同,因为《社戏》中的“我”(即鲁迅的原型)去看社戏,并没有仆人跟他,而是外祖母家的十多个少年朋友陪他去。《故  相似文献   

10.
一座距今已有820年历史的金代古戏台在山西省高平市被发现。这个戏台比之前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的山西临汾牛王庙戏台还要早110年。该戏台在高平市西北王报村村北的山岗上,在二郎庙建筑群的最南端。戏台坐南面北,正面台基的青石上刻有化生童子、莲花、缠枝花等图案。图案上方的题记为: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仲秋十有五日石匠赵显赵志刊。文物专家据此认定,戏台的建造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三年,即公元1183年。戏台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平面为正方形。台基略呈长方形,长7.4米,宽5.9米。台基的束腰部分两侧有石雕力士,中间为两个石雕狮子。戏…  相似文献   

11.
<正>坐落于姚安县光禄镇古代军民总管府内小广场,修建于清代,近年来进行重修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单檐卷棚顶,台上设耳房两间,门楣及侧壁有花格纹饰。戏台檐枋下悬黑底金字"礼乐遗教"横匾,四根檐柱上挂楹联两幅:"古今人何处不相及;天下事当作如是观。""雅颂遗韵汉唐风;丝竹留音天地乐。"  相似文献   

12.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是目前发现的我国第二座石窟寺戏台,其特征是面对窟龛而建,其修建年代为清末光绪年间。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中国戏曲志·甘肃省卷》《甘肃省庆阳地区戏曲志》等书著录。戏台依附于佛寺而建,而佛寺早在宋明时期已有盂兰盆会,清道光间有了"灯戏",戏台正是民间礼佛和庙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山西沁水土沃村东之舜汤二帝行宫内,存有一元代戏台遗址,并有元代、民国两通碑刻,分别记载了此戏台初建重修时间,以及当地元代以来的戏曲活动.这是山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元代戏台遗址.元代碑刻中所记女真、蒙古官员参预戏台修建之事,在现存元代戏台文字记载中,仅见此例,其资料价值弥足珍贵.同时,民国碑刻中所记村社演戏不遵古风,破坏旧章,竟被刻碑传世,以示惩戒,这在古今戏曲史上,亦仅为见,也算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14.
广佛地区古戏台向称较少,但其实不然。就迄今看到的文献史料而论,广佛地区寺庙戏台密集,北方那种“村村有庙,庙庙有台”的情况在广佛地区也存在。此外,广州的衙署戏台、广佛两地的会馆戏台,成为这一地区古戏台的两个亮点。其中,作为古戏台一个类别的衙署戏台以往被忽略,而道光时期佛山的“班馆”因市场需求而产生,近似于现代剧场,迄今尚未受到关注。而西方人笔下、镜头下的广州戏台资料,对于剧场史的研究也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真庆观坐落于昆明市盘龙区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始建于元代,初名真武祠。明宣德四年(1429)扩建,清光绪年间大修。2004年完成大规模修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真庆观古建筑群由紫微殿、雷神殿、盐隆祠等建筑组成,盐隆祠戏台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戏台梁柱各有两幅对仗工整、构思巧妙的楹联:"熬盐煮  相似文献   

16.
<正>宝林寺位于大理市下关镇苍山斜阳峰麓宝林村,始建于明初,原寺在明朝后期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现存大殿、戏台。戏台面阔三间,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近年重修,装饰一新,显得富丽堂皇。戏台前檐柱有红底黄字楹联一副:"虽然讲经说法;也是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料,读了《想起了“茴香豆”》一文(见《经济日报》1995年2月23日二版),竟发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却被人搬迁了。请看该文第一段:“鲁迅在《社戏》中写他少年时和小伙伴看社戏的情景,回来时经过种有茴香豆的田地,  相似文献   

18.
台湾知名作家蒋勋说:"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今天,我也将以布道的心情传播"大美",而这"大美"来自于一位普普通通的档案人。她就是绍兴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党支部书记屠剑虹。初识屠剑虹,是在2008年她被评为档案研究馆员的时候;再识屠剑虹,缘于案头几本多次获奖的编研精品——《绍兴老屋》、《绍兴古桥》、《绍兴街巷》和《绍兴古城》、《绍兴老照片》。近期,我欣闻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于是又一次前往绍兴市城建档案馆。  相似文献   

19.
袁云 《新闻实践》2007,(6):I0001-I0001
绍兴日报社是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天天商报》和绍兴网三报一网为主体架构组成的绍兴市主流媒体。报社在市委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品牌立社、集约兴社、人才强社、创  相似文献   

20.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第二函第五册收入与绍兴有关的古籍辑校本五种:《范子计然》、《魏朗子》、《任奕子》、《志林》、《广林》。后四种的作者都是绍兴人,《范子计然》作者不详,但范子即范蠡与绍兴关系密切,所以鲁迅也特别关注,予以辑录。鲁迅对故乡绍兴先贤的著述情有独钟,从日本回国后即有集印之意,他1911年4月12日致许寿裳信中有云:"迩又拟立一社,集资刊越先正著述,次第流布,已得同志数人,亦是蚊子负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