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晚清时期多种日记与档案中戏曲史料的比对分析,认为《王文韶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记录可在观众人数、座次、礼仪等方面弥补清宫升平署档案之不足;二是其中的官府演剧不仅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与礼乐性质,而且绝少见诸其他文献,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从作者的戏曲活动与观剧感受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戏曲态度。  相似文献   

2.
看戏,是清代帝后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既可满足自身消遣娱乐的需要,又可在笼络亲贵臣僚、外藩使节中起一定作用.为皇帝演戏的演员有宫内学艺太监和宫外民籍演员.宫内学艺太监简称内学,由内务府挑选聪明伶俐、面容娇好、嗓音纯正的年幼太监,分别不同行当,学戏数年,以满足内廷演戏的需要.宫外民籍演员也称外学,凡享有盛名的民间戏班、艺人经常被召至宫中承应戏差.如著名的老生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旦角演员王瑶卿、陈德霖,武生演员杨月楼、杨小楼等都曾进宫演戏.负责宫内演戏的机构叫升平署.升平署在管理宫内外演员和安排戏曲演出活动中,都制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美翔 《兰台世界》2017,(19):89-92
东岳庙依山而建,坐西南向东北,中轴建筑基本对称,由五重殿组成,呈四进院落布局,形成一个封闭的观演区域。戏楼戏台前沿有照面枋,为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其上雕饰的戏曲故事,多为川剧、京剧剧目,其内容均取材于三国历史典故。演剧活动方面主要以祭祀戏、民俗戏和庙会戏三类为主,其中"庙会戏"尤以"东岳会"为盛。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国家祭祀政策的影响,明代民间祭祀活动大体呈现为从明初沉寂到中叶渐盛的发展态势。本文结合南戏剧本文献、戏台文物以及现存地方南戏遗存之状况,推论出:明代前中期,南戏祭祀演剧较为活跃,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里社祭祀向宗族祭祀的演进,南戏祭祀演剧呈现出娱乐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既有专门的仪式剧,也有融仪入戏的娱乐剧,两者交相影响,共存兼融。而明代南戏道德伦理剧的兴盛,也与祭祀组织的管理思想和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卫东 《北京档案》2014,(3):46-47,49
正旧时,京城百姓将营业性演出场所统称为茶园,这与古代的茶肆、酒楼的演出形式分不开,古称勾栏、瓦肆。无论宫廷戏台、庙宇戏台、府邸戏台、会馆戏台、饭庄戏台等在戏曲演出史上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但是真正为观众服务的商业性茶园戏台才是戏曲演出的重要部分。京城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商业性茶园戏台在清代堪称全国之冠。  相似文献   

6.
《诗经·灵台》表明,三千年前周文王所筑灵台乃人工所为,其功能是观演歌舞和说唱表演,因而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也是早于古希腊剧场的世界上最早的演剧场所。这一事实长期被遮蔽,应当予以揭示。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文王所修灵台在今西安市的鄠邑区一带,但其实应在今甘肃省平凉市的灵台县。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当年的灵台荡然无存,而且宋金戏剧成熟之后,在当年周部族的活动中心,戏台的数量和质量都算不上最多最优。但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疙瘩庙等两座建于清代的戏台,以前均未见诸任何文献,或对古戏台研究有拾遗补缺之用。  相似文献   

7.
嘉庆以前宫廷尚未发现皮黄戏,道光时期演出中只有零星的两出皮黄剧目。嘉、道时期"乱弹"和"侉戏"都不含括皮黄。咸丰末年从民间招进的艺人中有近六成以上属皮黄,极大丰富了宫廷皮黄剧目,皮黄戏通过"花唱"演出形式征服了清宫帝后。同治时期,民籍演员虽然被裁撤,但延续了咸丰朝的发展势头,档案出现"西皮""二簧"等称谓,"乱弹"亦专指皮黄。光绪朝大量皮黄名角和戏班进宫,使得皮黄戏成为宫廷演剧的主流,宣统时期皮黄剧目则完全占领了演出地盘,进入全盛时期。宫廷与民间的皮黄戏演出,共同促进了京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12,(1):37
江苏卫视:不增剧前剧后广告,不让观众"埋单"江苏卫视总编室品牌推广部主管刘宇哲表示,在直接取消电视剧中插播广告之余,江苏卫视不会额外在剧前或剧后拉长广告时间,不会让观众"埋单"。2012年,江苏卫视会做很多自制剧,除了在本台播,还  相似文献   

9.
东汉延熹五年(162)白水仓颉庙建立,标志着仓颉崇拜得到官方正式认可。在全国现存纪念仓颉的16处庙宇中,白水仓颉庙是目前所知建立最早且唯一有戏台的庙宇。东西戏台位于庙三门两侧,是一对并台式戏楼。当地人将其形成缘由归结附会于仓颉"四目"之独异样貌,根本原因在于明清以降伴随庙会日益盛大而来的戏曲演出繁盛。在神人同乐观念驱使下,每年定期赛社逐渐形成了谷雨祭祀演剧以及独特的对台戏演出习俗,这再次证明民间信仰是民间祭祀演剧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正从事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一些经过精心策划,并且获得专家、领导充分认可的节目研发方案,播出后反响平平,收视率疲软,却总是找不到其中的原因。这大多源于我们对观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的不得要领。比如,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对观众收看电视产生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很多人的回答也许会如雾里看花般模糊不清。有学者把观众分为"正常观众"和"特殊观众"。从事传媒研究的专家、节目管理和创作者,以及少数被电视机构邀请来座谈的"热心观众",他们都属于"特殊观  相似文献   

11.
绍兴社戏     
屠剑虹 《浙江档案》2007,(11):30-31
社戏是旧时在绍兴农村和城镇中组织的具有酬神祀鬼性质的戏剧表演活动。这是一种民间祭社演出的戏文,是一种充满乡土风味的文化娱乐形式。绍兴自古就有观社戏的习俗,当地演社戏、观社戏之风甚盛,建有各式戏台,这些戏台为三面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人民的名义》创造的收视神话,反腐剧继2004年沉寂之后,再次回到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观众所表现出的收看、点播、热议等收视行为,受到其收视心理的驱动。反腐剧作为类型剧,观众的收视心理既异于其他类型剧,也有其自身共性,因此探讨反腐剧观众的收视心理具有指导意义。《人民的名义》所取得的口碑、"票房"双丰收,使其成为了探讨反腐剧观众收视心理的绝佳代表,观众在收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期待视野、移情、娱乐等心理因素,在我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下,呈现出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涌现出一批贴合社会现实又广受女性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通过对时下热播电视剧的观察发现,都市爱情剧在人物形象上存在以下特征:人物性格对比性设置、人物造型时尚化设计、人物身份高度雷同化。笔者认为,对都市爱情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把握观众的审美走向,了解当前都市爱情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剥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备受瞩目的《如懿传》,还是好评如潮的《延禧攻略》,都能够先后引发观众追剧热潮。本文研究认为,这两部同题材、不同叙事视角的宫斗剧热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内容制作上精美绝伦,不仅都有实力演员和自带IP流量,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共鸣;二是宣发渠道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三是迎合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人们在观剧过程中或喜或悲地看见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电视剧口碑对观众看剧的行为、动机等的影响。对口碑、接触电视剧途径、看剧原因、自己评价、评价原因和改进部分都做了具体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口碑差可能的实质。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调查等方法。本文发现:口碑差的电视剧,观众会因为娱乐消遣和批判心理而去观看。主动接触电视剧信息得到的多为正面评价,被动则相反。观众对演员颜值十分宽容,纵然口碑差或者自己对剧评价不高,也并不影响对颜值的青睐,但却演员演技却是除剧情之外最需要改进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李黎丹 《现代传播》2006,5(1):164-166
涉案剧在中国内地的出现要追溯至20多年前:1979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神圣的使命》和《刑警队长》是大陆电视屏幕上最早的涉案剧。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便衣警察》等作品在当时都引起了普通观众和研究者的关注。但直到90年代以来,涉案剧才得以成为电视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涉案剧是观众收视最多的电视剧类型之一。涉案剧之所以会成为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固然与它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在涉案剧中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满足人们亘古有之的叙事心理需求,也有激烈矛盾冲突中人性的展现引…  相似文献   

18.
以往学术界认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娱乐人群、高台教化、写意性、综合性和以行当演人物等特点。事实上,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历代于城乡戏台上表演的观赏性戏剧(杂剧、传奇、地方戏等)和在民间底层祭祀民俗活动中演出的原生态戏剧(赛戏、傩戏、目连戏等)。上述所概括的传统戏曲特点,只能适用于观赏性戏剧,而不能涵盖祭祀性戏剧。本文以山西仪式剧为案例,从演出生态环境、演出目的、演出场所、如何饰扮剧中人物和所综合的艺术手段等方面,来说明仪式剧演出主要供神灵享用,在娱神之余亦可娱人;演出场所除在固定的神庙戏台外,还可作流动性演出;装扮剧中人物不必通过行当,而由村民直接饰扮,并多为世袭制;融合的艺术手段较少,综合性不强。因此对全面的中国戏剧特点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代城市的商帮、行会,是戏班、伶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戏曲业繁荣的重要推动力。汉口依长江和汉江的水路之便成长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国各地的商帮汇聚至此,建造了大量的行帮会馆。会馆戏台常常演出家乡戏和本地戏,促进了声腔剧种的融合和城市演剧的繁盛。近代汉口商帮行会所主导的会馆演剧,是寻绎城市戏剧繁荣机制,诠释中国戏曲史上"商路即戏路"命题之新内涵的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都市家庭情感剧在各大电视台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不少剧都叫好又叫座,在都市家庭情感剧热播的背后,除了电视剧本身精良的制作水准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因素呢?本文尝试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探讨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现象,这类剧集除了给观众提供了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满足了观众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曝光效应让观众更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而移情现象让观众更容易入戏,伦理补偿心理使得观众在喜欢收看这类电视剧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通过了解受众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发现都市家庭情感剧的热播具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