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抽取贵州师范学院38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呈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都与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呈显著负相关,且都对手机成瘾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沙盘治疗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以8名网络依赖大学生为实验组,8名同质学生为对照组,对其网络依赖行为进行团体沙盘治疗干预。采用CIAS-R在沙盘治疗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测。结果:团体沙盘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网络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内干预后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沙盘治疗对网络依赖大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研究,对36名高抑郁症状中学生进行两轮认知干预,干预前后抑郁症状测查表明;纵向比较,实验组认知干预后,抑郁症状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横向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第一轮干预后,实验组抑郁症状显著低于控制组,第二轮干预将第一轮干预实验组与控制组互换后,干预后实验组与控制组抑郁症状差异不再显著;研究说明采用认知团体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中学生抑郁症状程度,且干预效果能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9,(4):108-111
为了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同时考察性别和内外向人格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采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被试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的在领导力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组被试领导力提升程度受到性别和人格因素的影响。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者采用团体辅导的干预手段,降低其成瘾倾向,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筛选出30名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了包括初次相识、人生规划、时间管理、我与手机、自我管理、临别留念的6次团体辅导干预,并在结束后对其进行后测。结果显示30名被试前后测总分的平均分分别为56和42,被试前后测结果在四个维度和总分上的差异均显著,P<0.01。由此得出结论:团体辅导对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6.
以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为测度,筛选出高孤独感的高职生,将其中自愿加入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进行为期四周的团体辅导,控制组不作任何干预。测评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干预后的实验组较控制组孤独感水平有显著降低,较自身干预前也有显著降低,且维持一个月;控制组前测后测无显著差异。可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团体辅导对降低高职生孤独感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某高校的30名网瘾贫困大学生进行干预研究,并在团体辅导前后一周进行前后测以及结束后两个月进行追踪测量,与控制组不进行干预的30名网瘾贫困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贫困大学生在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之后,网络成瘾症状得以改善,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抑郁与焦虑情绪也显著降低,且两月后追踪发现干预效果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研究将被试在校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对自信心水平较低的实验组大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干预和结构式团体辅导,控制组不做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体验式学习干预和结构式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且具有时间延续性,可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实践性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调剂生心理韧性的干预作用,选取60名心理韧性水平相当的某省高校大学生,并分成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组和控制组。其中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表明:(1)实验组干预后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2)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差别大于控制组测验前后的差别,即实验组的心理韧性提升效果优于控制组。结果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调剂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会产生影响,即起到了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瑾 《时代教育》2010,(9):52-53
选取有自卑感的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后自卑感显著降低,在社交、学习、自敬和外表因素上都有显著改善,对照组被试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说明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11.
探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手机依赖量表(MPAI)与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对6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仅手机依赖中的一个维度"逃避性"在男女性别上显现出明显差异;在专业方面,手机依赖总分在文理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失控性在理科、文科上存在差异;在生源方面,低效性手机依赖总分在生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在独生与非独生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不存在显著相关,拥有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手机依赖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时间管理倾向通过拥有意义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手机依赖问卷筛选出27名手机依赖者(实验组)与27名非手机依赖者(控制组)为被试,以手机使用相关线索词、网络使用线索词与中性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察手机依赖者对手机使用相关线索的认知加工偏向.结果发现:(1)方差分析结果上,手机依赖组对手机使用线索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网络线索词与中性词,非手机依赖组未表现出差异;(2)在手机使用线索词上,手机依赖者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手机依赖者,而在网络线索词、中性词均未出现差异.表明手机依赖者对手机使用相关线索存在显著的加工偏向.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选取大二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被试的职业决策能力用8次团体辅导进行干预,时照组不予干预.用职业决策效能量表(CDMSE)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用团体辅导效果评估表在干预后对实验组进行主观评估.实验组接受干预后职业决策效能各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其前测得分(t=2.65~4.17,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得分(t=2.55~4.43,P<0.05).结论,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能力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学院160名学生关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使用手机应用最多的类型为社交类,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依赖的程度普遍较高;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这三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9):136-137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团体辅导对"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并探讨团体辅导对"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关系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四个方面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通过该模式团体辅导训练,"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在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关系与健康问题方面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该模式的团体辅导对"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的网络依赖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考查职业生涯指导结合团体心理训练的综合干预法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焦虑水平干预的心理效应。采用心理测量法,在干预前、8周综合干预后,测量被试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焦虑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34名大学生的积极行为应对和积极认知应对水平显著提升(P0.01),消极认知应对和消极行为应对水平显著下降(P0.01),焦虑水平显著下降(P0.01)。对大学生施加职业生涯指导结合团体心理训练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招募到认为有自卑情节的大学生,再采用自卑感量表对自愿报名参加干预自卑的团体心理训练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在量表得分为60分以上学生中,随机选取20人为这次实验的成员。用随机的方法将这20名被试分成两组,采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应用团体支持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模式对被试进行为期两个月共8次的训练,并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以团体支持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自卑心理有明显的改善,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缓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医学院贫困生心理压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筛选心理压力较大的贫困学生24名(12名为实验组,12名为控制组),对其进行团体辅导及测评.结果:控制组心理压力水平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团体辅导对医学院贫困生心理压力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团体训练提高初二学生的自尊发展水平.方法:采用<中小学生自尊自我评定问卷>,在大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筛选出自尊发展水平低的被试27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4名,控制组13名.采用自尊团体训练方案对实验组被试实施促进自尊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以提高其自尊水平.结果:团体训练后,实验组自尊水平以及自尊各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控制组;追踪评估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组自尊水平得到了巩固和保持.结论: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6周的"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团体心理辅导.采用ITS人际信任量表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后三个月对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高;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总分及各分因子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宁夏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