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花仙剑》是川剧传统剧目之一,作为"江湖十八本"之一的大戏,流传甚广。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六十四冊中有三种版刻不同的《花仙剑》,近又发现北碚图书馆藏一种冉开先改编《花仙剑》民国抄本。通过刊本差异与故事截取、安排的"偷窥"与艳妖之缘、丑世之谑与斗打之趣的梳理探讨,可以见出这些本子,在故事主线与人物重心的演绎、关目设置与戏剧情境的生发、角色声口与不对等场面偏离等方面呈现的独特面貌——艳缘截断与喜谑转关。对川剧大戏同一代表剧目的析出段落、故事缘起、多重演绎路向展开个案研究,或许有助于进一步发掘早期川剧故事性与戏剧性因素的酝酿绾合,为川剧的编演过程与受众互动产生的社会影响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春节期间,看了央视播放的京剧音配像《十五贯》.之前大略知道十五贯的故事,自己也非票友,但看得还是津津有味. 《十五贯》,说的是无锡屠户尤葫芦,为生计从亲戚家借得十五贯铜钱,回家后哄其继女苏戍娟说是卖她的身价.苏因不愿为婢,深夜私逃投亲.赌徒娄阿鼠赌场输得精光,回来路过尤家,将尤杀死,偷走十五贯钱.第二天清晨,邻人发现尤被害、钱被盗,其女无下落,议论纷纷,就一面报官,一面追寻苏戍娟.客商陶复朱伙计熊友兰,带十五贯铜钱往常州办货,途遇戍娟问路,二人顺路同行.  相似文献   

3.
仝建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35-139
《翰墨全书》是元朝前期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分类辑录应酬交际类的词语典故、活套及诗词文章。该书1307年首次刊行;1324年,建安詹友谅进行改编后,书坊刊行;约元末明初,建阳书坊对改编本再次改编印行。元明两代流传的《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系统,清代至少仍有两种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4.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有多少经典剧可以重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由经典话剧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被隆重推出:早前.一部红色经典剧《林海雪原》的现代版也因各种原因被炒得沸沸扬扬:此外.《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一批老的经典剧目也都在翻拍过程中。翻拍经典剧目.在近几年成为影视圈热门。不管观众对原剧改编是否认同,对影视剧是否喜爱,投资者却无一不赚得钵溢盆满。  相似文献   

6.
陈亮 《兰台世界》2016,(16):139-141
《西游记》的故事在影视剧中屡见不鲜,通过移植式改编、取材式改编及演义式改编三种形式呈现出来,而在改编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象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不仅将其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呈现出来,而且在原著中寻找线索,探析了孙悟空通过《心经》来降服"心猿",同时兼任修行者和修行导师的角色,还原和归本了"孙悟空"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7,(7):75-75
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和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早为中国观众所熟悉。而由英国TNT剧团演出的话剧《雾都孤儿》则是在中国首次巡演。该剧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了近1000场,并成为TNT剧团经典剧目。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12):67-70
李碧华小说内涵丰富,折射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因而一经改编为电影,往往成为评论界学术圈的热门话题。其中,陈凯歌改编《霸王别姬》,取其壳而去其骨,放弃了一部分人文关怀;徐克改编《青蛇》,删繁就简,明了地突出了人文主题;而香江鬼才关锦鹏改编《胭脂扣》,写着文人的魄,诉着港人的魂。本文对其三部代表作《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及其改编影片进行比较阅读,在小说与小说、小说与电影的比较中,分析其中借助"寻爱"这一主题折射出的人文情怀,以及其最终需指向"回归中华文化血脉"之必然。  相似文献   

9.
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是以网络当红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播出就以其强劲的收视率荣登各大电视剧排行榜首位,并通过多方平台的合作造势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品牌。本文以《花千骨》为例,分析了"现象级"改编电视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改编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出发,可以把1960年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视为对蒲松龄《聂小倩》的跨媒介改编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作为“南来文人”,导演李翰祥所处的历史脉络,与《聊斋志异》的文学文本和跨媒介改编后的影像文本之间,充满了深刻的互文关系。影片《倩女幽魂》制作所借助的媒介、语言、修辞和文化氛围,构成传统文学文本的影像化再阐释的基本依托。影片《倩女幽魂》映射出20世纪中期中国香港一代知识分子,通过重新阐释中国传统,从文化心理和身份认同上坚守中华血脉,来对抗殖民压制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艺文志》"子部·谱录类·植物动物之属"载列《花部农谈》一种,作者焦循。本人对此存有异议。焦循《花部农谈》是一部戏曲论著,全书一卷,内容探讨清中叶流行于扬州的若干地方戏剧目,与动植物谱录全不相干。乾隆以来,花花杂杂的地方戏勃然兴起,与传统的昆曲争奇斗妍。士大夫囿于偏见,强分难俗,称昆腔为"雅部",而将  相似文献   

13.
郭启儒(1900-1969)相声演员,民国二十九年起,作为捧哏与侯宝林搭档而闻名天下。其《卖布头》《闹公堂》《改行》等作品被天津知识界誉为"文明相声"。郭启儒捧逗俱佳,沉着稳健,趣味文雅,除编排新相声外,还对传统剧目如《空城计》《三棒鼓》等进行了整理,脍炙人口,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14.
公一扬刊本《少微通鉴》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部嘉靖刻本,也是山西省襄垣县目前唯一可知的明代刻本。此书刊刻于1559至1562年之间。最初刊成时,书中存在大量同辞脱文等讹误现象,于是为校正文本而进行了修版。此书刊刻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剡改编本《少微通鉴》,而修版的文本来源却是刘弘毅改编本。此外,刊刻者又在书中新增了字音字义注释,其文献依据主要是《洪武正韵》。通过揭示公一扬本刊刻和修版依据不同版本的事实,或许可以为研究明代的书籍传播提供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电视历史剧如何在表现历史题材时做到尊重历史并重新解释历史,还原人物并重新塑造人物.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境界,是当今电视历史剧创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小说《谁主沉浮》改编的电视历史剧《长河东流》为例,通过其改编过程中整合中国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及传递主题的范式,探讨电视历史剧改编中对传统文本的传承与整合、继承与创新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梁琨 《传媒》2018,(6):74-76
影视改编是影视创作的重要形式,2015年的"小戏骨"系列古典名著改编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小戏骨红楼梦》最具有代表性.为此,笔者从该剧剧情编排、人物诠释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剧改编成功的因素,以期为当前的影视创作提供新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编小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创作获得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既是传播活动,也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构成了传播的基础。文章即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为例,通过将两个不同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与《西游记》文本对比,从改编活动的内部阐释过程以及改编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理解其传播机制,以便能够进一步认识改编的过程,正确理解改编后不同版本电视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薛瑞环 《今传媒》2016,(3):85-86
《国色天香》是由天津卫视原创的一档由明星进行戏剧训练以及竞赛的季播真人秀节目,将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与京剧、豫剧、越剧等传统戏曲的唱腔旋律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曲风.第二季《国色天香》通过升级赛制和更加多元化的改编,赢得了更多的肯定与赞誉,但是其背后的有关传统文化"创新还是恶搞"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9.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沙伟 《档案时空》2012,(5):25-27
田汉(1898—1968年),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早年曾留学日本,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创造了许多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