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名录的汉川善书是源自唐代"俗讲"、明清"宝卷",兼融宗教性与世俗性于一体的民间说唱文艺。中国宝卷在清代城乡曾盛极一时,辛亥革命后即迅速走向消亡。而在湖北汉川一带由于当地艺人的坚持和地方文化部门的重视,善书这种饱含深厚文化传统的说唱艺术,既保持它原有特色,又在内容与表演形式上予以改进,从而在当地城乡文化生活中至今仍保持着活跃态势,因而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鹏  鲁姝谨 《兰台世界》2015,(6):120-121
清代时,大量的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被诸多艺人传承下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清代是中国古代说唱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本文则就清代时期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刘姗姗 《历史档案》2015,(2):96-103
"圣谕十六条"在雍正二年(1724年)经过注解,被定名为《圣谕广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宣讲。它作为清代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在清初便已受到西方传教士的密切关注。传教士翻译《圣谕广训》时,对其语言、风格、宣讲方式等都进行了借鉴、模仿,以用于在中国传教。晚清时,《圣谕广训》在反洋教斗争中的作用也引起传教士的广泛注意,在强烈抵制的同时,对其功能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4.
亚非学院图书馆有中国民间俗曲唱本约百余种,多出版于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其中宝卷类唱本24种、弹词唱本3种、说唱鼓词2种、广府唱本83种。广府唱本包括木鱼书81种、民间小戏1种、评话故事1种。刊印木鱼书的书坊不仅有五桂堂等著名书坊,还有一些未见或极少见于其他文献著录的书坊。这些唱本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说唱音乐,或称曲艺音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表演艺术之一。说唱音乐自产生以来,就成为民间较为盛行的娱乐活动,本文简要论述了说唱音乐发展历程,同时,着重探索了清代说唱音乐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6.
周巍 《传媒》2021,(14):67-69
全媒体时代,通过讲故事来阐述、宣讲理论,给人以启迪并使人产生共鸣,成为党课的创新传播形式.党课《从"心"出发》在故事内容、讲述者、讲述方式、传播平台等方面精心谋划,既讲"好故事",又"讲好"故事,成功提升了党课的传播力和引导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党课.  相似文献   

7.
湖北的襄阳花鼓戏,是流传在鄂西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由于受到当时清戏、汉剧、湖北越调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打锣腔为主,并具鄂北方言与艺术的特点. 2011年5月,襄阳花鼓戏这支生长在襄阳大地乡野民间,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地方戏曲之花,历经数十载艰难曲折的传承与发展,终以其独特的芬芳,荣登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绍兴宜卷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唱说文艺,主要用于祀神祈福(见<绍兴市志>卷36第五章).宣卷自腐以来即有,至清代发展成为曲艺,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宣卷>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展到江南的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虽然仍作布道之用,但已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小莎 《今传媒》2015,(1):80-82
京报是清代面向社会发行的民间报纸,虽与后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式报纸在内容、形制、办报思想等方面皆有不同,但却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根据文献考察法仔细梳理了京报的发行机构、发行途径及发行费用等史实,力图还原关于京报发行的各个重要环节。本文认为清代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的发行既依靠官方驿制塘兵传递,也由于京报面向社会的民间性质,也依赖民间信局来传递,而且还有些微社会闲散人员为博锱铢之利而奔走四方贩卖或翻印京报。  相似文献   

10.
宝卷,渊源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明清两代大量产生,至清代末年宣卷(宣讲宝卷)已演变为民间说唱曲艺,宝卷即是宣卷的脚本。宝卷的内容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注重道场威仪,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文辞格式化,结构形式严整。演唱的曲调,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还受到了宋元词曲的影响,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南  相似文献   

11.
刘蓉 《传媒》2021,(2):68-69
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中国宣讲达人大会》播出之后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其运用故事化、年轻化、综艺化的方式宣讲中国精神的传播策略成功地打动了目标受众的内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了一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思政课,启发传统思政内容传播的不断创新.本文以《中国宣讲达人大会》为例,对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借助全新的融媒体理念和融媒体工具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航 《新闻战线》2024,(5):95-96
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围绕群众性理论宣讲提质增效的目标,创新方式方法,组建“文明金话筒”理论宣讲团,努力从内容打造、传播载体、宣讲队伍三个方面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做到有效传播,用“乡音”传“党音”,助力主流内容“破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  相似文献   

13.
<正>“说鼓三百六十钉,一年四季到处滚。吹过南京和北京,四海五湖去谋生。”这首民国时期流行于湖北荆州江汉平原一带的竹枝词,道出了当地民间艺人终年在外漂泊卖艺的辛酸情形。其中提到的“说鼓”又称“说鼓子”,是一种以说为主、说唱结合、击鼓说书、乐器伴奏的湖北民间传统曲艺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宣讲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实践,因应媒介生态变革,宣讲与媒介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媒介化宣讲实践.如何对这一活跃的实务经验现象进行充分的学理研究是本文之关切.本文透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评析,认为实务策略总结偏多而理论学理不足.笔者尝试通过引介修辞研究,媒介研究的效果研究、媒介技术的物质性研究和媒介化四个取径,拓展研究思路与视野,进而在完善、拓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话语体系之路上继续勉力前行.  相似文献   

15.
清代宁波书坊发展迅速,从事刻书的书坊多达20余家,刻书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主要侧重于实用。从儒家经典到医学文献,从劝善经卷到便蒙读物,宁波书坊刻书极大地满足了百姓对书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2010,(3):103-115,158
本文以敦煌话本《唐太宗入冥记》为轴心,以道教南通童子十三部半民间说唱为蓝本,研究了这个敦煌话本在后世的巫术传承。将南通童子十三部半巫书定名为《唐太宗游月入冥记》,是说它们的巫术内容架构一致,可以古今对接。研究了两者间的道教的宗教特征,是为道教的各种神祗的汇聚。论证了《唐太宗入冥记》实际是敦煌唐人傩剧的一个底本;研究了两者间巫术内容的传承:有唐太宗、崔子玉、李乹(淳)风都是通神巫师的特征。对比江苏省北部海州童子戏和金湖香火戏,证明它们同属于南通傩戏的系统。而且童子戏中的童子亦是通神巫师的身份。最后感叹在广大农村二十一世纪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通道教说唱傩戏行将消逝之不可避免,往后再难一见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宝卷是至今尚未被充分发掘、整理、研究的一大宗民间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农民战争、俗文学、民间语文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七百年来,中国宝卷在特殊的民俗文化背景中产生、演化、流传,乃至逐渐消亡,因此,宝卷文献的整理、研究,便同一般古籍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有关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宝卷发展概述中国宝卷源渊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宋代,原来集中于寺院、庙会中的说唱文艺形式大部分转移到勾栏瓦子中演唱,但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8.
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中国梦、解读中国梦、颂扬中国梦。深圳卫视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用清新活泼的"说唱新闻"形式,以通俗化的语言、节奏感强的饶舌令,积极探索电视资讯表达新方式,走出新路子,网民赞其"接地气、聚人气"。  相似文献   

19.
《天津档案》2007,(6):0-30
有专家将来源于田野乡间,有利于正史、文集等传世典籍的文献,称作民间文献。目前民间文献已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之内,国家档案局也适时地开展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工作。对于这些珍贵档案如何进行抢救与保护,又如何挖掘与研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栏目撷取北京、上海、甘肃等地区档案部门对民间文献的征集情况,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霞 《兰台世界》2013,(26):159-160
我国古代的文献能够流传至今,并得到完整地保存,其中古代民间私人藏书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清代民间私人藏书家在文献保存、图书校勘以及目录编制等方面,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