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学得轻松、快乐,如何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创设_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因此,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认为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学得轻松、快乐,如何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创设_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因此,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认为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主动发展。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课堂与生活进行对话,让课堂与孩子互动。一、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便是认识到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安排课堂,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学生自己“要学”“乐学”“会学”,相信自己“能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潘雪姣 《考试周刊》2012,(18):104-104
目前小学英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的断裂,缺少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致使英语课堂教学难以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应该把课堂"看作是组织儿童本身的校内外生活的基本形式"。我们要让英语课堂教学最终回归生活,要让学生享受丰富的英语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是有兴趣的.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可见数学即是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研究儿童的生活背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构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同时利用课余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情趣,从而使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会应用数学.那么教学中如何让数学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交流空间,在课堂中应树立生活的课堂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要让初中生物教学回归生活,可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知识竞赛活动,作业设置也应生活化。实践表明,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行为,建构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享受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教学大纲必然要求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有新的改进,无论是在教法,还是在学法上,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自己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心论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何者为中心的理论。其发展轨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继而发展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伴随教学过程中的始终,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不可分离统一整合体,只有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时刻交互作用影响,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实施高效课堂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数学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课中优化教学环节,课后反思促进提高.  相似文献   

12.
让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真正地开展和研讨下去,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快乐,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需求的呼唤。教师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长、兴趣,设计出和谐、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新课标"下生物课堂的有效性,进而向课堂高质迈进。在教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需要靠教师用心琢磨、细心观察、虚心学习、耐心等待、恒心追求,从而让学生的智慧和心灵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妙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本文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说明了生活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作用,希望生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生物课堂而丰富,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课,并取得教学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本源于自然和生活,只要教师在传授中不脱离实际,在生物课教学中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走向自然和生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就能让课堂学习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应该把课堂“看作是组织儿童本身的校内外生活的基本形式”,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积极学习语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要让英语课堂最终回归生活,要让学生享受丰富的英语课堂生活。这里的课堂生活是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不高于小学生自身水平的教育教学过程,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心论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何者为中心的理论.其发展轨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继而发展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伴随教学过程中的始终,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不可分离统一整合体,只有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时刻交互作用影响,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时时洋溢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情趣和魅力,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室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强调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态场,倡导经济适用的教学环境,追求低碳高质的课堂生活。其核心是每个学生自主、自由且有个性地学习,并在不断的平衡与失衡中,达到和谐、共生、互惠、自然成长的目的。生态理念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先学"——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子;教师"后教"——教师转变成为倾  相似文献   

19.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传统学习封闭性的生动写照。它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文性等等。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教案为本位,教师拘泥于教材而照本宣科,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品德与社会》(文中简称“品社”)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品社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品社课堂失去了新鲜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生活,走向“生活化”的道路,让儿童在学习中明白道理、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呢?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来开展生活教学。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落实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它使学生能自觉地关心身边的事物,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为此,教师要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生活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