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 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 (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  相似文献   

2.
5月的学术文化类畅销书榜再次归于平静,几乎是延续了上月的榜单样式,只是名次略有增减。榜首依旧是于丹的《于丹〈论语〉感悟》,“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五本作品仍是包揽了前十名中的半壁江山,可以预见,该系列作品在不断推出的新作带动下,未来绝对会是风光无限。易中天的《品三国》本月跌出前十,而《包容的智慧》位次则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现在还没有统计,易中天和于丹两人到底给2006年度的中国大众图书市场创造了多少码洋,但是有一点或许是明确无误的:《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支撑了两家出版商至少一半以上的图书销售。  相似文献   

4.
社会娱乐生活的发展和丰富,造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大众娱乐和时尚流行为纽带的贯穿各种不同媒体的产业链和商业生态价值体系,图书出版业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上半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大众类图书虚构、非虚构、少儿三大排行榜的冠军头衔分别被《悲伤逆流成河》、《于丹 〈论语〉心得》、《虹猫蓝兔七侠传》赢得。另据出版社方面提供的数字,《悲伤逆流成河》自2007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30万册,而《于丹〈论语〉心得》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400万册大关。  相似文献   

5.
影视与读书     
林载爵 《出版参考》2007,(6S):25-25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主角于丹足足签了将近8000本,现场总共卖出了1.2万多册,打破了售书史上的纪录,超过易中天8月在上海签售《品三国》4000多本的纪录。  相似文献   

6.
《于丹〈论语〉心得》目前的销量已经超过470万册,创造了畅销书的奇迹。神话变成了现实,因此称为"奇迹"。但回首当时,社里做出首印60万册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此前,易中天《品三国》是出版界放的第一颗"卫星",首印  相似文献   

7.
易中天、于丹等在央视《百家讲坛》做客开讲,“品三国”,解读汉代人物、《论语》和《庄子》等古代经典,因观点的标新立异、语言的通俗流行以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明星学者”,从普通的教授变成“超级教授”,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易中天于丹”现象。观众中有坚定的拥趸者,也有表示不屑和质疑的,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反映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品”、“解读”、“心得”就是一种解释,本文试从解释学角度来分析“易中天于丹”现象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反响,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期书榜     
2007.06北方图书城郭丹供稿·文艺类幸福深处长江文艺22.00品三国(下)上海文艺25.00我的千岁寒作家28.00品三国(上)上海文艺25.00驻京办主任作家22.00·非文艺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重庆25.00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0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20.00世界是平的(第二版)湖  相似文献   

9.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书业快讯,从中不难看出几分端倪: "<集结号>原作者推新作<突转>"、"<大校的女儿>渝热销空运补货供签售",等等.还有在2007年"十一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总榜前二十名中,有三本"哈利·波特系列",还有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张爱玲的<色·戒>.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品读经典的热潮。在我的主要记忆里,先有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后有易中天的《品三国》,再有于丹的《论语》、《庄子》"心得",前后呼应,红极一时,不仅"火"了,简直"疯"了。"跟风"和"模仿"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面对诸多因品读经典而一夜走红的案例,大大小小的刘心武、易中天和于丹们纷纷披挂上阵,或在央视开讲,或在各地走穴;  相似文献   

11.
李潇 《出版科学》2016,24(6):72-74
回顾于丹自2006年国庆7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的作品出版情况之后,关注于丹十年出版,分析于丹媒体形象和品牌延伸的二元互动,探讨于丹品牌出版的十年主题流变与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介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而迅速“红”遍全国。面对于丹的迅速窜红,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接踵而至。追捧者认为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的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她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开出15%的“天价”版税签约童话大王郑渊洁,首印即突破60万册;接着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以首印数55万册、版税14%的高价拍下易中天的《品三国》;及至2007年,于丹携《于丹(庄子)心得》转会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新书首印100万册13天发完;郭敬明“转会”长江文艺出版社,《悲伤逆流成河》高调面市,一个黄金周发完100万册,《最小说》杂志渐次推出;  相似文献   

14.
与一般的文学图书相比,影视同期书是对那些与影视产生互动的文学图书的一种总称。具体地说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影视剧图书,即当某一部电影、电视剧正在热映或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由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整理成的图书,或者是由已出版的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在影视播出时重新出版的小说图书,如《大腕》、《乔家大院》、《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另一类是电视栏目图书,即当某档电视节目正在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根据电视栏目的讲稿、脚本或解说词等整理的图书,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在《新闻联播》创办29年的历史上,以一本图书的销量作为新闻价值的新闻绝无仅有,这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而助推这一奇迹产生的正是时下波涛汹涌的阅读“复古”潮流。  相似文献   

16.
学术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会有怎样的传播效果?看看时下的“电视讲坛”热就可管窥其一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从“品三国”到“读论语”.从易中天到于丹。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主讲学者.都会掀起一股“文化热浪”:建构起了一幅全新的电视学术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的最后一场文化高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个月之前,于丹这个名字,还只是电视媒体圈所熟知的一个专家,现在,这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论语》布道者:仅一个月,《于丹(论语〉心得》的销量便突破了100万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孟秋君 《出版参考》2007,(8S):39-39
进入2007年,在图书界有两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一是,著名学者于丹女士陆续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在发行销售方面连创新高;另外一个现象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感恩的心》在广大读者的关注下也刷新了图书发行量的新记录,不足一月销售量已破11万册大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术文化 5月的学术文化类畅销书榜再次归于平静,几乎是延续了上月的榜单样式,只是名次略有增减.榜首依旧是于丹的<于丹<论语>感悟>,"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五本作品仍是包揽了前十名中的半壁江山,可以预见,该系列作品在不断推出的新作带动下,未来绝对会是风光无限.易中天的<品三国>本月跌出前十,而<包容的智慧>位次则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