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本科我的大学生活,得从一份报纸开始说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每周出版一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我们称之为校报。校报涵盖了一周以来学校发生的大事件,各学院各社团举办的大小活动,还会刊登对校内风云人物的采访。可以说,它是同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学     
桃渡桥文学社简介 一滴泪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桃渡桥(环保)文学社,全国首家集环保、文学、教研 ●孙 靖 于一体的中学生文学社团,创办于1996年10月,现有社员480人,兼职指导教师 20人。 轻轻捧起这滴泪 社报(校报)《桃渡桥》(主要面向校内社员)及《放梦文学》(主要面向校外 直到 社员)每月分别出版一期,600余篇诗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二报多次 全部消失在我的视界 被全国中语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优秀校报一等奖。曹勇校…  相似文献   

3.
金雨琦  谭盛琼 《初中生》2011,(14):58-61
窗外文学社简介湖南娄底三中窗外文学社创建于1985年。现有社员四百余人,每月出版一期社报《窗外文学》。二十多年来,窗外文学社已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4.
《新潮》的创办和宗旨,《新潮》杂志(月刊)是新潮社编辑的一个面向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综合性月刊。由北大部分学生创办。1919年1月出版了一卷一号,到1922年3月,出版最后一期二卷二号。共出版三卷十二期。新潮社成立于1918年冬,该年12月3日,傅斯年、罗家伦等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新潮杂志社启事》,公布了该社当时的21名社员的名单及其组织章程和职员名单,正式打出了“新潮社”的牌子,宣告该社正式成立。并于1919年1月1日,出版了《新潮》创刊号。新潮虽然是结社于前,办刊于后,但实际酝酿却起因…  相似文献   

5.
鲁炜中 《高教研究》2004,20(1):76-78
设立于1990年的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的年度新闻作品最高奖。其设置的报纸版面奖评选标准开宗明义的指出,版面必须体现政治性、新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照片与文字并重,编排整体协调,有新意、有特色、有美感。从中不难看出,高校校报要在保证党报原则不变的前提下,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宣传效果,就必须通过校报编辑的巧妙构思来实现。《西南科技大学报》(前身是《四川建材学院报》、《西南工学院报》)办报20余年来,为提高新闻报道水平,更好的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对高校校报版面编排艺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20多年的办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版面风格。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在鲁迅的支持下,在河南开封创办了一种新的日报——《豫报》。《豫报副刊》是随《豫报》发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每日出版十六开纸四页。现在看到的《豫报副刊》共一百四十期,至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豫报副刊》由吕蕴儒、高歌、向培良等人编辑。吕蕴儒,名琦,河南人,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时的学生。高歌,山西人,高长虹之弟,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学生,狂飙社社员。向培良,湖南人,狂飙社社员。《豫报副刊》的编者,后来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其它院校校报而言,地方院校校报因地方院校的地方性而独具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读者对象、出版周期、编辑队伍、发行范围等方面。本文从分析这些特色入手,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地方院校校报的办报思路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地方院校校报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之更好地发挥出应有份作用。  相似文献   

8.
编辑工作作为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报纸整体负责,决定着报纸的质量和宣传效果;编辑工作作为一个过程,贯穿着报纸组织报道的始终,需要编辑人员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校报编辑工作,不仅要把握一般报纸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把握校报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因此,做好校报编辑工作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校报编辑工作的任务服从于技报的任务。明确新形势下校报的根本任务,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报纸的最根本任务,是要使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乘火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博览》2023,(20):6-9
<正>1993年7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出版,此为《教师博览》前身。11月,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在全国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会上说:“《教师博览》办得有特色,知识量大,是一份深受教师喜爱的刊物。”1994年4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改为内部刊物《教师博览》单独出版。10月,《教师博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工作有“两少两多”的特点,即人手少.经费少;任务多,杂事多。因此,做校报工作确实很辛苦,但也能锻炼人。正如一位长期从事技报工作的老者在回忆时说过的:“校报已经成为我历史和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的欢乐和苦恼,它给我教诲和训诫,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对校报编辑人员来说,每一期校报都是一笔凝聚着他门心血和汗水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心血和汗水就是编辑人员付出的创遣性劳动。下面就本文的这个论题,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一、校报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是校报工作的内在要求。(-)技报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三…  相似文献   

11.
才尚臣 《教育》2007,(2S):38-39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服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红雨文学社     
正红雨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是直属校团委的学生社团。红雨文学社以"弘扬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坚持校园文学创作,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文学社出版校报《龙川新语》、校刊《红雨》(年刊,现已出版27期),创建校  相似文献   

13.
弘文文学社     
<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弘文文学社成立于2013年9月,在徐玉红校长的直接关怀下,由一批热爱文学的学生组成,是我校最富特色的一个社团之一。"快乐星期四"是社团活动日,自成立之日起,社员们就展示出极高的文学创作热情,连续出版社员作品集——《来自海边的风》,社员在《写作》《语文报》《疯狂作文》《作文周刊》《同学少年》《学习方法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文学社的成果得到了《语文报》《新作文》等十几家报刊的推介,获得了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是南京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目前拥有《石山钟》、《十三中校报》、《大文》、《大理》、《新语文》、《十三中论坛》等6份校报、校刊。如何发挥校报校刊的作用。使校报校刊效益最大化?十三中正在探索一条构筑学生活动平台,展示学生人文素养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7,(4)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报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  相似文献   

16.
《社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是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戴金祥《社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这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习册》是惟一配合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生练习用书。该书由岳麓书社与历史教学社合作编辑,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历史教学社与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教育社团,出版过许多教育刊物,如最早于1909年出刊的《教育杂志》、1912年出版的《中华教育界》,以后著名的有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科学季刊》,中华职业教育社出版的《教育与职业》,新教育共进社后改名为新教育改进社出版的《新教育》,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的《农民旬报》,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儿童教育》、《活教育月刊》、生活教育社出版的《生活教育》、《民主教育》等等。据1999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十卷)所载,共有教育社团240多个,出版刊物460多种,其中除…  相似文献   

19.
《数学简报》(Math Bulletin)是美国纽约Bronx HighSchool of Science学生主办的数学期刊,它主要刊登该校学生的数学论文与数学作品,每年出版一期。《数学简报》中的内容绝大多数选自该校学生的数学研究课题,他的出版事务(含文章的选择、编辑、排版、美工、广告、赞助、印刷、销售等)均由学生负责,为了该期刊的顺利出版,每年参与的学生均超过40人,并聘请1至2名教师做指导。《数学简报》的出版作为Broonx High  相似文献   

20.
原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要点》(以下简称《社建要点》)是1988年5月出版的。这个教学要点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密切结合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确立了《社建要点》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理论问题,规范了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表明,这个教学要点是好的。在《社建要点》出版以来的三年间,无论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还是“社建”课教学实践,都有很大发展,积累了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