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事心理测评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个体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工作经历、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进行有效测量,并对其各方面素质做出综合评定,进而实现人与职、人与事的合理匹配.在我校近年新教师引进等人事选拔工作中逐步试点开展心理测评,从应聘者的职业兴趣倾向、应聘者的人格特质和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为我校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今后应在现有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心理测评工作,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人事心理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职匹配理论是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以求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人职匹配理论,开展个体特性评价和职业因素分析并进行分类,以指导各类型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使之充分、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职业选择是个体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过程.从个体人格、职业成熟度、职业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并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职业指导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人-职匹配,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成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职匹配既是职业指导的基本原则,也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求职行为。20世纪初随着职业指导在美国兴起,人职匹配被提出,其后经典人职匹配理论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人职匹配开始走向衰微,或者说融入到更为复杂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与方法之中。人职匹配对人与职业的关系进行了特殊的揭示,并且也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条件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基本途径。当然,人职匹配也存在技术基础的局限,时代的局限和地域的局限等。人职匹配与当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职匹配理论以个性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其理论前提是承认人的个性结构存在着差异,这些个性差异适合于不同的职业,人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找到合适的职业,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以获得个人需要、兴趣及心理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一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派别:一、特性-因素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的帕森斯初创,由威廉森所发展。“特性”是指被指导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素”是指职业的用人要求。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具有独特的能力和特质,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不同特性的人,心理测验可以获得对个体特性的认识,以使个体找到最能体现和发挥其特性的工作。根据这种理论,职业指导者首先要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通过市场来配置,通过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匹配"和"职人匹配",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在现实中,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人职匹配"和"职人匹配"的就业情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大学毕业生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往往成为他们就业成败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职业岗位的契合性,无论是对于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人职匹配理论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对人职匹配理论的多元价值以及人职匹配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大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实现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8.
人职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的最经典性理论之一.其基本思想要求进行职业选择时,需根据个体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方向或类型.职校生要正确地选择职业,应依据这一理论,选择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即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挥个人素质中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认清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牟军 《中国培训》2003,(2):60-61
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一、关于人员素质测评所谓人员素质测评,就是指综合运用心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而客观的衡量评价,从而指导用人单位进行人员甄选、求职者寻求适当职业的科学方法。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的衡量评价,尽可能地谋求“人职匹配”。因此,谈到人员素质测评,必须明确几个相关概念,即“人职匹配”、职业、能力、测评。(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基本概念。1、人职匹配的含义。所谓人职…  相似文献   

10.
将人按照个性进行分类,将职业与人的个性相匹配,是"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高职院校"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可以简化为"知己——知彼——决策"三个要素,可以通过"职业测评站——校企联络办——职业咨询室"实现全程跟踪的自我认知测评、全面融通的职业认知体验、全局统筹的职业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职业性与高教性是其基本属性。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高教性体现不足。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目标,科学设计高职课程体系和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从基地、师资和制度等三个要素上体现高职教育层次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职业科学与职业教学论研究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职业科学与职业教学论的研究始于对职业活动与工作岗位的分析,其对象是教育视闽下的职业及其业务领域、与职业相关的工作及工作过程。企业职教机构、职业学校的相关研究早于大学,形成了最初的职业科学思想萌芽以及独特的研究方式。大学的相关研究伴随职教师资培养展开,强调职业与教育互为背景,关注教学论与方法论研究。不同层次、类型的研究群体相互交流合作,为开发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可能。未来将更多地关注特殊领域研究,并呈现跨学科、多样化、结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厘清职业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框架出发,分析我国职业与职业教育对应关系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职业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工作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高职教师既要有理论能力,又要有动手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的努力和发展方向。而原有的高职教师显然距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帮助高职教师树立"职业经营"的观念,从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研究创新意识等路径进行研究,是使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杜威对职业和职业教育内涵的阐释有其独到的见解,其职业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分析研究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能够为快速发展中的我国高职教育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Meaning-making and sense-making are generally assumed to be part of students’ personal vocation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since they contribute to both students’ socialisation in a vocation and students’ personalisation of concepts, values and beliefs regarding that vocation. However, how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cquire meaning and make sense of vocational knowledge is not explained. Furthermore, examples of what these processes entail in the contex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lacking. A multiple cas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students’ meaning-making and sense-making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s in Dutch seni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meaning-mak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interpret vocational knowledge by explicating and clarifying this knowledge. Sense-making is perceived to be a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concretise vocational knowledge by testing and justifying this knowledge. A research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how students make meaning and sense of vocational knowledge in interaction with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7.
职业适宜性分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了解大学生个性特征和获得职业信息是职业适宜性分析的基本特点,而寻求大学生个人与职业匹配是职业适宜性分析的关键。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要立足于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的学业、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加强职业信息服务,建立职业咨询机构,促进大学生寻求个人与职业的匹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的《高职生职业性别评价调查问卷》对327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普遍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高职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职业的性别选择具有二元对立性,高职女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凸显自卑心理,高职生对职业的性别选择和职业情感偏好之间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表现在缺乏信心,对待工作冷漠,自我效能感差,教育观念僵化。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三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地位和作用、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如果对这三个问题作进一步抽象,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入与职业的关系问题。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质属性是技术技能职业性。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职业教育促进想要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促进受职业教育者个人和社会就业,保持和平与稳定,防止社会失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影响职业教育的三元素。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技术、其他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