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专家预言:以后我们的“数字”生活将被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这三种屏幕所占据。“以移动电话为主的无线通信,会改变传播业的格局,而一旦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具有收视广播电视节目功能的信息接收器,传媒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场革命”。①手机短信对人际传播的丰富和突破其实,手机短信产生时,它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人际沟通和交流。它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具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突破着人际传播。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手机短信息,就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  相似文献   

2.
传播失败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传播那一头不能认识到发出讯息与接受讯息并不总是相同的。——麦奎文、温德尔在电视传受双方所构成传播关系之中,屏幕上的图象、声音与文字符号是“共享”的信息物化形态,电视节目制作者与观众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字幕新闻?广义的字幕新闻是指电脑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打出字幕,用简洁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它大致包括标题字幕、叠加在相关新闻画面之上的文字、内容独立的蓝屏字幕,以及电视台播出其他节目时,屏幕下方出现的新闻字幕条。  相似文献   

4.
电视屏幕文字作为节目制作的内容之一,已被看作与画外音、解说词同样重要的“第二解说”。它的运用已经从单纯的片名、歌词、职员表发展到标识、形象提示等方面。合理地运用好屏幕文字,可以增加电视节目的信息量。笔者以为,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屏幕文字的运用形式、字数的多少、字体字型、颜色的选择、字的分布位置,包括屏幕文字以何种方式进出画面,都应与电视节目的风格和谐统一,以保证电视节目的主题突出和完美。  相似文献   

5.
3月20日 ,美伊战争爆发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同步推出《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 ,直播战争 ,获得空前成功 ,节目收视率平均增幅达到了500 %。这次直播报道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电视表现形式 ,声音、画面、屏幕文字三位一体而又各尽其能 ,多渠道、实时地向国内外观众传递战事资讯。特别是屏幕文字滚动播出 ,不断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战况而不干扰直播进程 ,独立于声音、画面之外 ,形成另一个完整的“新闻世界” ,在电视直播中大显身手。滚动字幕是屏幕文字的一种。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 ,后期制作时迭加在屏幕上的文字”。屏幕文字在…  相似文献   

6.
电视评论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电视形式,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节目为发端,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电视观众,并带动了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式,电视评论的特点何在呢?笔者以为就是形象性.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外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具体说来,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文字通…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传播中,编码的过程就是将意义符号化的过程。传播符号可大致划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报刊传播中,文字作为语言符号具有表述确定性、表意逻辑性的特点,长于进行推理和分析等思维活动,但是文字在信息传播中有时也陷入尴尬的境地:现实是动态的,而文字是静态的,文字很难表述所有事物运动的状态;现实是无限的,而文字是有限的,文字永远无法描绘事物的全貌和复杂的精神面貌;现实是具体的,而文字是抽象的,文字符号需要受众对其携带的信息进行还原;现实是客观的,而文字是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而主要以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是以电子技术为采编手段,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物所作的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拥有最丰富的传播符号,其中文字(尤其是屏幕字)是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图像、声音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赋予了电视新闻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近年来,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据统计,90年代初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只有60%左右,到1996年,屏幕文字的使用率已达100%。人们普遍认为,不用好屏幕文字的新闻是粗糙的电视…  相似文献   

9.
张扬形式:优化电视节目的可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形式对于优化处于电视台灵魂地位的新闻纪实类节目与观点阐述类节目的可能意义何在?“内容为王,形式是金”的整合是电视节目创优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形式选择”与“形式阅读”阶段,对以时序形式传播的电视节目来说,节目内容对节目形式有着生死存亡般的依赖;电视语言是节目构成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集合,它犹如一个容器,承载了电视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用语言符号学原理研究声画构成关系,并建立节目语用模型,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选择,而是对科学方法的发现与认定,是电视从业者驾御电视语言能力提高与完善的标志;时间控制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形式空间,电视节目制作人要确立时间形式生存现和强化时间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许多传播学者认为:在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中,大约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表达的,而谈话类节目正是一种借大众传播平台放送的人际传播节目。所以,传播符号,尤其是非语言符号的合理运用对于节目和主持人的成功都很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电视屏幕上经常会发生此类节目的主持人对传播符号的误用,从而影响节目的质量。下面以《实话实说》为例说明。2002年9月,在赢得了很多的观众缘,出了一本书之后,聪明的崔永元宣布引退,来自上海的和晶接过话筒,站在了“风口浪尖”。几期节目过后,这位在上海小有名气的、号称“女崔”的主持人显然背了包袱,令习惯了崔永元主持风格的观众对其表现颇有微词。和晶在两期节目中的不足之处2003年2月16日晚,央视一套播出的《我从韩国来》是一期选题不错的节目。主人公申世庸先生幼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经历了身心的双重痛苦磨砺后,成为韩国成功的青年企业家。其丰富的心路历程、成熟的心智、坚强的意志对国内的年轻人以及那些急于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都有很大的启迪意义。而与节目本身的选题及制作质量相比,和晶的主持却不尽如人意。在选题稍显严肃的本期节目中,和晶脸上一直挂着职业性的微笑,显得和节目风格不相一致。在申世庸谈到在美国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电视制作设备的改进和电视工作者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视画面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声画的基础上,动画、特技,尤其是屏幕文字的大量使用,使电视画面开始走向多极整合模式。据统计,屏幕文字在电视中的使用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5%以上,电视图像借助文字的回归,给受众带来了全方位、多样式的信息享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视觉和心理要求。屏幕文字在其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成为信息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一、精良的屏幕文字,是辅助画面实现“视、听、读”三位一体信息力度的保证据笔者观察,目前我国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在展播节目时都有屏幕文字显示。这些屏幕文字的样式无论从字体、字形、字号、字色、衬底等方面大都比较讲究,展示的方式基本以辅助画面为主。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近期播出的《聚焦新课程》系列节目,节目的制作人员对访谈节目中的屏幕文字进行了改进,改变了过去只显示被邀专家的讲话内容的字幕,把主持人向对方提问的每个问题在访谈过程中也适时显示出来,让观众对谈话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在访谈进行一个阶段后,伴随着音乐和与节目内容相关的画面出现了以醒目的颜色标注的CCTV10的台标和标题...  相似文献   

12.
字幕新闻在广义上是,电脑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打出字幕,用简洁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如随新闻画面一起出现的标题字幕,叠加在画面的文字信息或单独的蓝屏字幕信息。不过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绝大部分的字幕新闻都是采用播出节目时屏幕下方滚动字幕条的方法,又叫滚动字幕新闻,笔者讨论的字幕新闻就是滚动字幕新闻。  相似文献   

13.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某种节目的样式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显现个人生存状态,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社会机体的运作基础是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人与人的互动形成的人际传播。人类现有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传播,一种是大众传播,谈话节目是最能体现两者结合的理想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4.
非常欣慰地看到元旦晚上的“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被安排在新年音乐会后,颇具意味,因为对于关心中国经济的观众,电视版的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确实是一道新年盛宴、也是一场新年音乐会——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在电视屏幕上再现;年度的领衔经济事件在屏幕上重演;权威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用通俗的话语阐释年度经济现象和经济学思想;对经济学家的调查和百姓生活故事演绎着年度经济指标……毫无疑问,电视版的“2001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是经济生活服务频道开发和制作的又一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5.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算起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谈话节目在中国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10月3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第二季收官,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奇妙游,大放异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传播典范,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笔者曾写文章对首季节目进行探讨,基本观点是三个“新”:一是新媒体传播,主要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新媒体传播;二是新技术赋能,VR、5G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视觉奇观和沉浸感;三是新互动理念,如穿越式情境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前景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谈话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即在公共视野内呈现人际交流状态,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拓展了谈话的含义。电视谈话节目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谈话场所,构建了一个可供自由交流的社会公共空间。由此可见,谈话节目活跃于电视屏幕,是电视本质特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周末黄金时间的电视屏幕上,用游戏来制造快乐的节目正在逐步失去观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观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在发生变化,这从游戏节目收视率的降低可以得到证明。与此同时,另一类节目的收视率却在悄然上升,这一类节目里也有游戏,有娱乐,但同时还有智慧和知识,提升了游戏节目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这就是在屏幕上悄然兴起的益智类节目。  相似文献   

19.
电视是一种特殊的可视媒体,其性质决定着主持人的形象局部或全部在屏幕前"曝光",主持人的表现可以使节目锦上添花,也可以使节目雪上加霜,一档好的节目除了主持人的语言尤为重要以外,其非语言符号,即主持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肢体表现以及道具运用也是传播的重要"战术"。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将其称作"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都有理解的微妙代码"。一、无声语言可增强节目感染力主持人的相貌、服饰,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等非语言符号能真实地传达无声语言的情意,渲染环境气  相似文献   

20.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呈现个人生存状态,无论从内涵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