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时的炉火     
吕雪萱 《阅读》2023,(Z7):48-49
<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冬季取暖依旧是用炉子。每到冬季,父亲就会把炉子收拾出来,挪到房间的正中央。炉子的材料用的是生铁,厚重、结实;炉体很大,也很高;炉膛宽大,炉面平整。炉子放好后,再用长约一米的烟筒接在炉子上,烟筒也是用铁皮焊接而成。父亲把一节又一节的烟筒连接密封起来,蜿蜒的烟筒穿过房间,将热能传递到每个角落。靠近家门的窗子上方要挖出一个圆洞来,把烟筒伸到房子外面。小时候,我常常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看到袅袅白烟从每一家的窗户飘出来,安静地散开在天地间。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二则     
一诺 《阅读》2015,(11):38-39
无需回答老师:我有两个题目,如果谁能答出第一题就不需答第二题。你有多少根头发?学生:1.2亿根。老师:你怎么知道?学生:第二题不需回答。羊毛教师:我们从羊身上能得到些什么?男孩:羊毛。教师:你说得非常对。那么我们能拿羊毛做什么呢?男孩:我不知道。教师:嗯,那么你的衣服是用什么做的?男孩:我的衣服是用我爸爸的旧衣服做的。  相似文献   

3.
倪墨扬 《阅读》2014,(Z6):41-42
<正>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小时候,跟着当老师的妈妈去学校,看见老师对着坐姿端正的同学们"夸夸其谈"地叙述着自己的见解,望着那些崇拜的眼神,这时,我梦想自己是一名老师。我在想:站在讲台上,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听你讲话,多幸福呀!渐渐地,我长大了,成了一名小学生,一名妈妈的学生。妈妈老师总是面带微笑,说话柔柔的,真好听!周末,妈妈还常带一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来家里吃饭,我发现我的同学这个时候总是那么开心。这时,我在想:学生像喜欢爸爸妈妈一样喜欢老师、爱老师,做老师真好!  相似文献   

4.
追“屁”     
赵丽宏 《阅读》2013,(10):12-14
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成真实。做笨事并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之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地错下去。我小时候笨事也做得不少,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发笑。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  相似文献   

5.
宝琪  志军 《阅读》2015,(Z2):25-33
咚咚锵咚咚锵,羊村里面喜洋洋;咚咚锵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咚咚锵咚咚锵,唱歌跳舞多欢畅;咚咚锵咚咚锵,幸福生活甜又香。慢羊羊: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今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历法中的羊年。你们喜欢我们羊吗?是的,我们羊温顺、美  相似文献   

6.
母爱     
肖佳雯 《阅读》2014,(35):24-24
<正>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读了一篇文章。读完之后,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分。文章说的是一个不认识字的妈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养育了四个儿女,并且都培养他们上了大学。由于常年的辛劳,妈妈的胃病最后转化成了胃癌。四个儿女在得知妈妈病重后,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回到了妈妈的身边,陪妈妈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是啊!母爱是无私的。记得小时候,当我蹒跚学步摔倒时,妈妈总  相似文献   

7.
一欲做此一题目,必先解读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关于“曲笔”的这段论述: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统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相似文献   

8.
我开始跟老"管"熟识,是头四、五年的事.那时候,我还没毕业.记得:在一次课外时间,我借了一付铁砂袋绑在腿上进行练习.跑了几圈,又跳了几圈,练得腿有些软了,想活动活动上肢.左右看了看,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器材,便解下了铁砂袋——铁砂袋好像一个自动步枪的子弹袋——把它卷成一卷,当作投掷物.投起来还满好.正在投得高兴,一个粗犷的嗓子叫"停下".运动场上那么多人练习,我毫不理会,仍然把手里的铁砂袋狠狠地远投出去.刚脱手,我忽然被谁拉住了,依然是那个嗓音:"你听见没有?  相似文献   

9.
蔡成 《阅读》2023,(96):24-25
<正>我还是更喜欢叫它“指甲花”,尽管它的正经名字是“凤仙花”。指甲花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一个场景:小时候,我姐姐和她的小姐妹们摘下指甲花,揉碎,给指甲上色。这场景回忆起来让人心头暖洋洋的。而“凤仙花”却很难让我想起指甲,想起姐姐,想起小时候。指甲花的种子熟了,裹在一个椭圆形的小球里,用手一捏,小球立马四分五裂,褐色种子蹦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翻抽屉看书     
谢倩霓 《阅读》2014,(3):4-5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座四面环山的乡村小镇子上,周围没有书店,没有摆小人书的书摊,也没有人看书。可是有一天,我在家里翻抽屉玩,竟然意外地翻出来一本封面被撕掉了一半的厚厚的书。  相似文献   

11.
顾石红 《阅读》2014,(19):21-23
<正>《赶海》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很熟悉,课文的开头大家也一定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咦,课文的开头不就是一段歌曲吗?没错,在习作中巧妙地引入歌曲,是一种常见的习作技巧呢。  相似文献   

12.
吴然 《阅读》2015,(11):11-12
我是春天到小表哥家去的。这时候,燕子妈妈正在孵小燕子。在许多人家的房檐下,都有燕子飞来飞去。听说,燕子来做窝,生儿育女,家里才吉祥呢!我一到表哥家,他就问我:"你们家有燕子吗?"我说:"有!"他又问:"也是在堂屋里做窝吗?"我摇摇头,他就把他们家的燕子窝指给我看。原来,表哥家的燕子,把窝做在堂屋的梁上了!这时,一只白肚子灰身子的老燕正好来喂食,它直接从窗子里飞进来。在窝边,它扇着翅膀,窝里的小燕子"叽叽叽"叫了起来,热烈地欢迎它。这只老燕才飞走,又有一只老燕衔着绿色菜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 《阅读》2014,(35):14-14
<正>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鸡毛只能用大尾巴之前那一部分,以够三寸为合格。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这样的鸡毛,用手抹煞几下,往墙上一贴,可以粘住不掉。死鸡毛粘不住。后来我明  相似文献   

14.
钩月光     
王勇英 《阅读》2023,(35):16-17
<正>“月光出来了,快拿根树枝去钩月光。”小时候,只要大人这样说,我就去找树枝。我相信用树枝就能把月光钩下来。听老人们说,月光是点在天上的灯,白天的太阳光晒灯,那阳光存在灯里,到了晚上灯就亮亮的。是谁在天上点了一盏灯呢?还变成了月光,真奇怪。大人们只是笑笑,他们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总之,笑容很神秘。  相似文献   

15.
小黑猫     
李书涵 《阅读》2014,(47):25-25
<正>我有一个动物朋友,它就是小黑猫。小黑猫是我们小区的"流浪猫"。它长着一身油光发亮的黑毛,一双黄色的眼睛炯炯有神。最有趣的是,它的尾巴又长又灵活,一会伸一会卷的,像在变魔术。它的胡须也很有特点,又长又硬,根根竖立,显得很威风。小黑猫这么漂亮,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很喜欢它,我们叫它"阿咪"。阿咪脾气很大,爱生气。一次,我去看望阿咪。它一看见我,就高兴地喵喵叫着,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跑过来。呵呵,看  相似文献   

16.
读以致用     
一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将“学”改为“读”——读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读书。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今天,我是一名有50多本著作的作家、学者。我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一点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阅读成就了我。我小时候,开始作文总写不好,觉得写作文很难,并由此产生了惧怕心理。后来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给我寄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模范作文》,一本是《新尺牍》(书信集)。我认真反复地读了这两本书,将书里的“好词好句”乃至“好的段落”摘抄在小…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最骄傲的是拥有十多本连环画,《水浒》、《三国演义》、《桐柏英雄》……村子里的小伙伴一有空就围着我转,找个僻静、阴凉的地方,各自挑选一本,看得津津有味。就是这几本书,翻得封皮也没了,照样是百看不厌。那时候的农村,能找得到的书恐怕就是这样的连环画了,因而分外珍惜。而今,可以阅读的书刊随手可得,真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了,我们反而失去了那种读书的喜悦。选择一本耐读的书刊,或许是让我们消除浮躁、潜心向学的好办法。于是,我拿起了这本《阅读》,静静地阅读着,细细地品味着……不知什么时候,我居然又有了小时候读连环画时的感…  相似文献   

18.
桂文亚 《阅读》2013,(7):21-23
你有没有闭着眼睛走路的经验?小时候,我最喜欢做一些“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比如在放学途中,从校门口开始,专门踢一粒石子回家,或者是计算火车进站的时间,听到远远的汽笛声一响,便开始从家门口“起跑”,看自己能不能在火车进站前赶上火车啦,等等。  相似文献   

19.
薛伊帆 《阅读》2007,(6):24-2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上小学后,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已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看书看得入神的时候,废寝忘食也就成了常事。读书,可以从中体会到无数种滋味。有些滋味,甚至可以说是"说不清,又道不尽。"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读书的感受,那就是:我阅读,我快乐!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试验的测试 ,就目前来说 ,还只能设计成试题在卷面上进行 ,这类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实验装置方面的问题。教学中 ,特别是初三、高三复习时 ,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既费时又不规范。所以用铁皮、小磁铁、细铁丝做成的化学实验装置活动演示板 ,既能在平常教学中演示实验的规范装置和操作 ;也能在初三、高三复习时专用 ;还可做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时的模具。在化学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对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点很重要的补充。  一、制作方法1.小黑板 :见图 1,用白铁皮和镜框做成小黑板 ,将铁皮涂黑磁漆 ;背后用粗铁丝作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