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理念的建构、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进行探讨,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文萍 《大观周刊》2011,(33):113-113
由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大学生生命伤害及暴力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大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滞后,从而提出强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以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了网络新媒体对藏族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心理咨询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其实相当程度上是生命困惑,是由价值观的困惑所引起的生命困顿,因此,单纯地坚持价值中立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和生命问题,而必须全面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曹玉藏  崔艳 《大观周刊》2011,(15):276-276
针对社会上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笔者从教育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从学校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望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出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智慧勇敢的古代敦煌居民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对生命的认知和运动的需要,在敦煌居民节日的欢歌与祭祀的舞蹈里,以轻歌曼舞的形式,展现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及对体育运动的喜好。  相似文献   

7.
生育APP成为女性提高受孕机会和对身体自决权的重要工具。既有研究关注生殖健康自我追踪中的知识生产及其背后潜在的道德和伦理命题,而对生育APP如何形塑女性备孕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却相对欠缺。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考察生育APP如何通过“身体可见”、“过程可见”和“问题可见”,既赋权用户自我认知又生成技术权力的过程。并认为生育APP促使用户主动认知、自主选择和能动协商,进而生成“认知主体性”、“决策主体性”和“阐释主体性”。对女性备孕过程中自我追踪实践的考察,有助于从人的主体性维度,理解当代数字生命政治中媒介技术的作用,并从权力-知识的关系视角,丰富了生殖健康研究的社会和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不同信息类型变量作为一种外在施加的影响因素来研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受众的心理因素影响,研究发现接受正面内容组的大学生在认知接受度、情绪改变度方面低于负面内容组,但是行为卷入度高于负面内容组。女大学生的认知接受度、情绪改变度、行为卷入度总体而言高于男生。而且有经济背景的大学生的认知接受度、情绪改变度、行为卷入度总体而言高于无背景对象。  相似文献   

9.
陈毅妹 《大观周刊》2012,(16):213-213
幼儿园感恩教育可以从感恩的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展开,通过知恩识恩、知恩图报、环境营造、实践行动等生命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利用幼儿生活中感恩教育的资源,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手段,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在不断地教育熏陶与实践行动中,唤醒幼儿的感恩意识,激发幼儿的感恩行动,形成幼儿感恩行为习惯,进而激发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与路标     
人生的选择,困惑着多少梦幻季节的年轻生命!脆弱而短暂的人生,能否闪出耀眼的光华,大多由选择决定。多少美丽的生命,因为选择不慎,被时间的烟云淹没,甚至深入歧途。有西方哲人说过:选择,是人类精神的第一要素,不同的时代选择的标准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出奇相同:每个人的选择,都有榜样的力量支撑!每一个时代的榜样,成为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如同路标一样,耸立在青春的前方,激励着一代代青年追求着他们的追求。人的生命如此,杂志的生命也是如此!杂志的追求与个人的追求何其相似!当我们采写青年大学生李春华的事迹时,我们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有关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研究已经不少,然而博物馆与生命教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可生命之于个人、家庭和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博物馆更有优势和责任对青少年实施生命教育——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尊重自然界的生命,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生命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在浮华狂燥的氛围中以芸芸众生为关注对象的当代女作家。她现代意识很强,关心现代社会及现代人心灵世界,作品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里面渗透着她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关照。本文主要运用生命美学的理论,从精神生命的深度抒写方面分析罩作家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从而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呼唤人们更加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就是一个价值重构的复杂过程,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的重建,是对人的生命、自由、尊严的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14.
龙圣武 《大观周刊》2011,(10):160-160
唯物主义者的可贵,当在承认现实,进而承认人是这现实的物质元素。先生八十年前为生命写下的文字,表达他对生命的悲悯和礼敬,这情怀超越时空,成为生命历史的依托。此文从先生的两“记念”(《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以高中语文教材所录鲁迅作品为主)浅析其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5.
王晓莹 《采.写.编》2023,(11):125-129
当今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出版社对于健康理念的全民普及与生命观念的积极培养责任重大。基于探讨健康传播中健康观念对老年群体引导作用的有限性,及学界从社会的死亡认知出发而呼吁建立“生命观”的必要性,本文借鉴既有观点,分析传统出版社在老年群体健康传播方面可资借鉴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6.
邓彦 《图书馆》2008,(2):26-28
针对图书馆中存在的漠视读者生命安全、轻视读者生命尊严、无视读者生命情感的种种现象,提出"生命化服务观"。包含三个层次:关注生命,体现生命关怀;尊重生命,培育生命情感;发展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生命化理念"以馆员和读者生命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林黎 《大观周刊》2012,(37):257-257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命化课堂”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影片《母语》通过现实生活中一对夫妇代孕的经历来反映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困惑问题,也探讨了科技时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婚恋观与价值观。论文界定了代孕事件的性质,指出生命技术研究必须要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否则将会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贬损。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的生命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春 《编辑学报》2002,14(2):96-98
通过编辑工作的工作体系与生命科学的特征和生物学原理的对比,指出编辑工作结构体系类似于生命结构体系,符合生命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平衡、系统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生命特征规律,得出编辑工作具有生命性的结论,提出研究编辑工作的生命性,有利于编辑学科体系的建立,并对提高编辑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我国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大学生用户心智模型的结构测量问题.研究表明:第一,大学生用户心智模型构成的概念模型由用户动机认知、用户范围认知、常识认知、内容认知、界面功能认知、用户负面情感、用户正面情感和用户检索策略8个结构变量及其对应的28个观测变量构成.第二,大学生用户的认知、情感和检索策略三个维度之间是一种多重交互关系,而不是简单的逐层递进关系.第三,用户正面情感源之于对文献数据库学习的经验;而用户负面情感主要源之于对数据库界面功能的体验.本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为用户研究和学术文献数据库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