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语体是以科学技术为对象,以科学技术交流为目的的一种语言体式.本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分析了英、汉两种科技语体间的特点和差异,对把握两种科技语言的内在规律并准确运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存在于英汉文化中的"马"这一寻常事物作为剖析对象,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于"马"的种种表示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基本异同点.马年折射出英汉民族习俗的差异,马的称谓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和词语体系范畴中的不同特点,有关"马"的词汇及习语反映了"马"在不同文化中人文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语言总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具有最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所谓文化负载词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承载了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在编辑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这些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就不能理解它们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从而可能给编辑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文化差异,以期能对编辑在遇到类似词汇时进行理解和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汉浯“文献”的对应外文“文献”一词,英、德、俄三种语言各有二词对译。英文是document和Literature,德文是Dokument和Literatur,俄文是和。其他欧洲语文中相应的名词也大抵与这三种文字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王忆伟 《新闻世界》2013,(10):335-336
语言与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依存,贯穿于人类整个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中西方不仅存在语言的差异,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礼仪风俗、生活习惯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问文化上的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与之共存的文化,使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同步发展,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人们经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载体与运载物既可分别存在,也可用别的载体和运载物进行替换。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则不同,因为一切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所以文化的积累也都保存在语言的信息系统之中,这是其他任何载体都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人们经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载体与运载物既可分别存在,也可用别的载体和运载物进行替换。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则不同,因为一切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所以文化的积累也都保存在语言的信息系统之中,这是其他任何载体都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8.
李英 《山西档案》2012,(1):44-47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汉代政治、经济、民俗、社会生产、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既是宝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具有较高的档案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渭芝兰 《大观周刊》2012,(31):281-28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文化底蕴,而英语教学就是一种语言教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申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相似文献   

10.
曾峥 《大观周刊》2012,(50):291-291
面对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普遍不受重视这一事实,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英、汉本身的差异,教师本身的局限性,学生文化知识的匮乏,英语教材的局限性等几个原因。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同行;地道语言结构与文化知识同行;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同行这三个方面解决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婉婷 《大观周刊》2010,(37):27-27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英汉文化有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范例对部分英汉植物词进行对对比分析, 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演变的制约以及词汇所载蓄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李宁 《大观周刊》2011,(13):99-100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视文化思维模式来找到不同语言的结构理据性,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来分析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句法构造特点的差异,尤其是英汉句子语序上的不同,以显示英汉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各国语言手册》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副主编黄长著编著,由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作序的一部语言工具书。全书共35万字(含附录),按洲际、国别系统全面地描述了全世界204个国家(地区)的1500余种语言的使用、分布及分类状况,书后并附有1500条中英汉对照索引。多年来,我国的语言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对汉、英、俄等大语种及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更是较为深入,但对世  相似文献   

14.
简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谐的心灵、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要实现这一切,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从最基本的素养——语言素质谈起。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知识经验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也制约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古籍翻译跨越时空,不仅涉及语言理解问题,亦涉及文化传承问题,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最易造成译者的表层理解从而引起误译.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古籍英译的特殊性,借接受理论探讨古籍英译的文本选择、意义实现和读者的接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伍松菊 《大观周刊》2012,(42):16-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差异也呈现在语言之中。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语言的隐喻不仅体现为语言本身的不同.更反映出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本文试图通过“虎”的中英隐喻对比,揭示其产生不同差异的原因,进而更好地理解中英文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语用意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跨语言信息检索成为众所瞩目的研究课题.分析了汉英跨语言检索的必要性、翻译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学术会议.提出以更广泛的角度看待汉英跨语言检索,积极参与国际评估,将促进汉.英跨语言检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燕军 《兰台世界》2013,(21):155-156
汉朝和唐朝是风水学演变的两个关键阶段,对当时的文化发展作用深远。风水学在汉、唐时期的差异,也极大地影响着帝陵选址。所以,研究风水思想是研究汉、唐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对风水思想不应一概否定,而应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汉英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从一种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文化 ,看到该社会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汉英语言丰富多彩 ,中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 ,的确需要很大的精力与学问 ,确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只想就几个方面的一些语言现象的对比 ,对双方文化作一简单分析。一、自然环境汉语中 ,“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 ,草长莺飞 ,杂花生树 ,而“西风”则正好相反 ,有一种砭人肌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