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刘婉婷 《大观周刊》2010,(37):27-27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英汉文化有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范例对部分英汉植物词进行对对比分析, 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演变的制约以及词汇所载蓄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类面临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活图景,是古老文化的集中反映和语言凝练。近年来部分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研究谚语的应用情况。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分析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内在关联发现,概念隐喻蕴藏在不同语言的谚语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多维研究相关文献,以期增进人们对谚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的跨文化可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往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在数字资源的传播中通过可用性影响过程的顺利实施。文化包含多个层面和多种元素,不同层面和元素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有不同的影响。其中,语言、文化隐喻与文化心理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在跨文化可用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心理差异对于数字资源的传播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国际化是数字图书馆跨文化可用性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李宁 《大观周刊》2011,(13):99-100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视文化思维模式来找到不同语言的结构理据性,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来分析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句法构造特点的差异,尤其是英汉句子语序上的不同,以显示英汉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二者大量存在于新闻语言之中,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不同类型的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用例,透彻地说明了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所起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艺术     
隐喻是思维的常态,隐喻思维借助于语言形式形成隐喻概念,贯穿人类语言的始终。作为载体的语言是隐喻艺术性的表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语言更能体现隐喻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也是语言装饰的手段。本文通过阐述认知语言学、分析隐喻语言的产生和认知模式,对英语隐喻语言的认知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但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语言中的隐喻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借助系统功能学的语法隐喻的研究成果,分析新闻标题里的语法隐喻(主要是名词化)的表现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宋菲 《大观周刊》2011,(29):83-8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其理论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文化.本文通过介绍该假说的形成过程,解析假说中的文化观,从语言的语义、语用以及语言交际风格等多方面揭示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指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则表观为语言差异。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瑞金 《大观周刊》2011,(35):24-25
隐喻是一种利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的认知手段,人类以自身结构去认识世界的人体隐喻也是隐喻中的一种常见方式,而人体中首、尾也是经常被用来指代时间、空间等概念。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head(苔/头)和tail(尾)隐喻的不同,揭示了其跨语言、跨文化的共性及个性,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信息思维和社会信息学的角度出发,将广告隐喻的研究依据从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转向信息科学,运用社会信息学理论及信息思维方式,对广告隐喻进行解构,界定广告隐喻的信息学定义、信息学分类和信息学特征,最后提出广告隐喻是文化的间接存在的观点.同时也就当下学术界流行的广告隐喻的多模态分析法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忆伟 《新闻世界》2013,(10):335-336
语言与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依存,贯穿于人类整个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中西方不仅存在语言的差异,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礼仪风俗、生活习惯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问文化上的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与之共存的文化,使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同步发展,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摇滚乐在不同时期发挥出不同的隐喻功能。崔健时代的摇滚乐发出对个体、社会的迷思,指向着强大的目标域。到了如今的选秀节目里,摇滚被作为一种商业元素征用。与前期相比,"选秀式摇滚"生成了新的隐喻结构,其隐喻目标域已发生巨大转移,批判和反抗精神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文化工业的顺从。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依次经历了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语用学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化因素对隐喻的影响。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隐喻表达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来探讨爱情隐喻的翻译可以有两大策略:保留策略和转化策略。前者包括直译、换译和补译;后者包括明喻译法和释义译法。  相似文献   

16.
谭小梅 《大观周刊》2011,(27):26-26
1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 语言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化的真正意义对于本文化群体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群体,则是非常陌生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群体,于是,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即无法在非本族语言的范围内寻找到能够表达其意思的相对应的词汇,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上。  相似文献   

17.
吴贻弓电影的影像风格通过画面语言体现出来,具体体现在含而不露的隐喻和象征、抒情上的多元化等方面,本文将以此展开论述,对其画面语言进行文本解读。含而不露的隐喻和象征在文学中,隐喻和象征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有机结合,使用隐喻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领会语言信息。针对新闻英语语篇的特点,译者既要准确地理解原文隐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新闻中的战争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隐喻一直仅仅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开始走向认知领域。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IJako西和Joho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掀起了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隐喻研究热潮。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特征,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春苗 《大观周刊》2011,(13):22-23
空间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空间能够传达空间语意。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空闻语系统。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的个人空间语言差异,指出造成不同特点的原因是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帮助达到人们增进相互了解,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