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贾放、周东泉二同志在《关于<故乡>中的希希望”》(载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陕西教育》)一文中说:“作者对‘手制的偶像’丝毫没有肯定的意思。”我以为这个分析太绝对和片面了。“手制的偶像”就是“我”的“希望”,或者说理想。丝毫不肯定“手制的偶像”,就是否定“我”的“希望”、理想。为什么丝毫不能肯定呢?贾、周二同志认为:“把  相似文献   

2.
我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教他识字了.为什么要这样早呢?真的不是望子成龙.我的愿望是简单的,朴素的:希望孩子快乐.孩子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是交往.  相似文献   

3.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说说细节描写.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细节描写吗?如果一下子想不起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醒,想到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生:我记得鲁迅《故乡》中有细节描写. 师:什么内容呢? 生:少年闰土"月下刺猹"是对动作的细节描写;对中年闰土的刻画,是外貌特征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休息日,不上课,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明珠快乐了一天。可到了晚上,诸葛明珠把快乐收了起来。诸葛亮问女儿:“你为什么发愁?”诸葛明珠说:“一想到明天又有作文课,我的头皮就发麻。”“你这么害怕作文课?”“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我才不害怕作文课。”“你做过这样的梦吗?”“做过  相似文献   

5.
教鲁迅小说《故乡》,为了使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有深刻的感受,我特意安排了如下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步骤是:一、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1.闰土的父亲为什么给闰土起名“闰土”?2.给闰土起名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闰土颈上为什么要套上一个银项圈?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中点拨时应注意什么呢?以下几点愿与大家共勉之。一、尊重学生,点拨人性化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课文《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时,我问学生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什么反应,其中一个学生说:"上厕所。"这可弄得我云里雾里,我继而问道:"为什么?"他说:"尿被吓出来了。"全班哄堂大笑,我没有指责他,反而引导说:"这说明很害怕呀!人在害怕的时候还有哪些表现呢?"他们一下子说起来了:"双腿打颤,双手抱头钻到桌子底下紧闭双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 词语的理解1.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肆无忌惮 (怕 ) 聊叙 (说说 ,谈谈 )B .偃旗息鼓 (放倒 ) 缄默 (封口 )C .日理万机 (国家大事 ) 端倪 (方正的 )D .大事渲染 (事业 ) 颓唐 (委靡 )2 .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带点词是 (   )。A .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 ,那是比较渺小的 ,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B .我喜欢、溺爱着海 ,尤其是潮来的时候。C .他的愿望切近 ,我的愿望茫远罢了。D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 ,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似文献   

8.
张叔     
刘若英 《当代学生》2011,(22):19-21
"张叔病了。"婆婆在电话的那头说着。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竟觉得"应该没事"。为什么?是因为多年来张叔不管有什么病痛,都能很快好起来?是我心里的张叔从不生大病?又或者,我打从心里不允许他生病,不能接受他也会离开……  相似文献   

9.
情牵今生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她;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尝一尝用妈妈的叮咛和爸爸的希望烧出来的饭香,品一品用家的温馨和爱的甜蜜调制成的佳酿。家在你的心里意味着什么?在家里日夜为你操劳的父母啊,你爱他们吗?……  相似文献   

10.
看星星     
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普陀山玩.晚上的时候,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星星. 我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星星真多啊,而且特别亮.我想数一数天上有多少星星,可我又忽然想到,天上的星星都这么小,好像只要我张开嘴巴,就可以一口把它们吞下去似的.我很奇怪,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这么小呢?而且,它们为什么又都挂在天上不掉下来呢?实在想不出来了,我问坐在旁边的爸爸:"星星为什么都这么小呢?"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我喜欢漫步于学生中间.时间长了,我发现一种奇妙的"脚步效应",即我的脚步经常停留的地点附近的学生,上课精神饱满,学习劲头十足;而我不经常或很少"光顾"的学生,精神状态就不太令人满意.为什么呢?为了搞清答案,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终于明白:教师的脚步停留在某个学生身旁,就意味着教师对他的关心,这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就能得到激发,进而推动他的学习.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我应该把脚步"管"起来,有意识地停一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2.
王桂玲 《班主任》2006,(11):16-16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我喜欢漫步于学生中间.时间长了,我发现一种奇妙的"脚步效应",即我的脚步经常停留的地点附近的学生,上课精神饱满,学习劲头十足;而我不经常或很少"光顾"的学生,精神状态就不太令人满意.为什么呢?为了搞清答案,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终于明白:教师的脚步停留在某个学生身旁,就意味着教师对他的关心,这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就能得到激发,进而推动他的学习.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我应该把脚步"管"起来,有意识地停一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3.
独闯魔鬼岛     
我们乘坐的汽艇朝远处飞驶。我转过头朝旅游船看去,它离我越来越远。当我想到就要跟父母远离时,心里一下子害怕起来。科学家就坐在我身旁,我不觉脱口问他:“你什么时候送我回家?”“怎么,是不是离不开妈妈呀?”说着,他脸上露出一丝怪笑,又接着说:“不会吧,你都这么大了,又不要妈妈喂奶……”听了他的话,我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可又不好意思说想回去。就这么犹豫了一下,旅游船已经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突然,我记起刚才走得太匆忙,竟忘记带我的包,急忙对他说:“哎呀,我得回去取我的包,那里有标本册和工具———”科学家正跟驾船的胖子在低声说话,…  相似文献   

14.
一束假花     
当我想到文学工作的时候,我常常问我自己: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是怎样开始的?是什么东西第一次使人拿起笔来而一生不放下的呢? 很难想起来,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很明显,写作,像一种精神状态,早在他还没写满几令纸以前,就在他身上产生了.可以产生在少年时代,也可能在童年时代. 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说来,和成年时代不同.在童年时代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霈,天更苍蔚,而且每个人都有趣得要命.  相似文献   

15.
《故乡》上到文末,正当师生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感动的时候,忽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生嘀咕道,闰土怎么没在这幅画中?我一听,觉得是个很好的问题,于是请同学们就此谈谈自己对这幅虚景图的理解。学生甲反应较快,他首先站起来说,我觉得鲁迅先生在头脑中保留的是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如今他回到乡下,少年闰土已变成一个愚昧、麻木、畏缩的农民,而头脑中那幅图应该是美好的,这么不好的形象当然不能进入到这幅好画中去(不少学生点头赞许。另一些学生强调说文中的“我”不是鲁迅先生本人。甲生脸一红。)乙生接着说,所以,这是先生用对比的手法,激起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骂我?是她先骂我的呀!""不是我的错!""你为什么不骂她?"男孩哭着喊道,他觉得很不公平。男孩小冯是班里最让人头疼的男孩。他只要上课就不停地找其他男生讲话,等老师叫他的名字想让他有所收敛的时候,他有时会不理睬,有时会继续讲话,有时会是一副你得罪我了、都是你的错的表情。真真让老师很无奈!有一次,他上课不认真,老师让他上课认真些,没想到这时候他忽然站了起来,指着后面的一个女生,比了一个中指。这让老师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7.
甜可乐     
小宝贝的愿望巴克坐在公园里的长木靠椅上养神。有个小孩站在他旁边,一直不走。巴克很纳闷,他问:小宝贝,你为什么老站在这里?小孩说:这长椅刚刷过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以后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8.
怎样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生保 《考试周刊》2007,(23):39-40
伤仲永和闰土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仲永五岁的时候,不认识书具,突然哭着要。父亲感到诧异,借笔给他,他马上书诗四句,其文彩和条理皆很好。二十岁的时候,却“泯然众人矣”。为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知道下雪天抓鸟,知道守西瓜刺獾猪,二十多年后,他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都是教育不得法所致。  相似文献   

19.
我是马列福     
我就是那个叫马列福的小子。三个月前的一天,闲着无聊,马列福忽然想到,为什么不写点关于马列福的文字?于是他立马从四个方面开始构想。  相似文献   

20.
无论我什么时候回头,身后都有你们微笑,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不害怕,无论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前方,永远是希望和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