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郭士辉 《青年记者》2006,(13):76-77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报纸不仅仅是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已经过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6,(13):71-73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13):70-70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 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吴锋 《今传媒》2007,(8):3-25
温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温州虽是一个地级市,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年收入过5亿元,报刊期发行总量达80万份,集团所属《温州都市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地市级报纸."在小地方做大报业,在小城市做大发行."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探讨有效发行这个报业争论话题时,主要质疑的是:报纸发行有效是否只能用广告效益来衡量?成都早爆发的惨烈发行大战、现存四家发行模式各有侧重的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的"区域组合城市报"理念、1999年曾实施的控制报纸发行的"报纸口粮证"、《成都商报》的"高端人群"定位……是吸引我们选择成都作为样本探讨"有效发行"的主要动因。 6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成都和重庆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一重大事件又为本刊"有效发行"讨论带来新的视角。而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个关键点不断呈现在记者面前,对"有效发行"的思考也越来越偏离流行。  相似文献   

7.
王自力 《今传媒》2007,(10):21-22
大河发行网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自建分销渠道,在积极投身报业竞争并屡建奇功的同时,认真探索团队精神家园建设,于2004年确立了"快乐发行"的企业理念,并成功地转化为经营和管理上的制胜之道,将一个由弱势群体组成的队伍,锻造成了一个具备强势竞争能力、张弛有度、快乐发行的经营团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快乐发行"的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在报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广东报业:"扩版"方罢"瘦身"登场 广东报纸的扩版、改版、自办发行、数字报业,广东广电的"南方模式",都是广东传媒对我国当代传媒发展的重大贡献.但是相比之下贡献最大的还是报纸的率先扩版.  相似文献   

9.
武志勇 《现代传播》2006,3(3):102-106
"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报业生态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报业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发行数量增加、读者范围扩大、投送速度加快;报纸发行自主性减少,预定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征订时间、订阅时段、发行费率、给报社的缴款方法都取决于邮局;报纸发行范围行政属地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局限;报社本身的发行功能基本丧失,报纸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减弱,内容、风格同质化严重;报纸发行工作政治任务化,摊派发行与强迫征订屡禁不止;邮局长期垄断导致报纸发行服务质量、效率下滑.  相似文献   

10.
与报业经营思路的大发展相比,中国报业在运营体制机制上,改革却依然显得谨慎有加.体制机制改革是报业改革的根本,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报业又该怎样重塑市场主体,为报业集团赢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业发行模式、理念的变革与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几乎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经济学理论的更替变化。对历史事件的梳理能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这一脉络,从规模经济到二八法则再到长尾理论;也能看到有效发行的演进过程,及未来走向。发行量越大越好:规模经济在中国报业发展的早期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报纸追求发行量的阶  相似文献   

12.
“发行大战”没有赢家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思想,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的思想理论武器。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报业集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做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业正经历从"征订时代"到"零售时代"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都市报业大战,在各家报纸的编采实力、内容及品相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报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发行的竞争。从北京、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竞争相对惨烈的城市看,无不说明这一点:谁在发行上占主导地位,谁在发行上抢先,谁就是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全国报业市场来看,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偏低,并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从区域报业市场来看,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普遍很高;报业集团化运作提高了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但效果不太明显。加强报业体制改革,适度提高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有助于优化报业发行市场结构、做大做强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读数     
《新闻前哨》2013,(6):5-5
7.5%据刚刚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报业在2012年又遭遇困境。从报业广告数据看,报纸广告刊例价下降7.5%,创下广告恢复30多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东部地区部分报业集团主业收入普遍下滑,整体经营陷入困境。从发行数据看,党报等主流媒体由于行政力量的推动,发行量未受大的影响,但是晚报、都市报等靠市场发行的报纸"整体销量下滑"  相似文献   

16.
吴锋 《中国出版》2012,(23):9-1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报业发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纸质发行"衰落论""消亡论"等不绝于耳。在纸媒经营"噪音"不断"、杂音"喧嚣的背景下,到底该如何认识全球报业发行的总体态势,国内外报业发行的未来走势如何,作为全国党报标杆的《人民日报》正面临哪些战略机遇,如何谋划《人民日报》发行经营的未来愿景,出台何种应对举措。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对上述问题进行厘清与梳理,具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现代发行市场,何以走向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温州报业发行广告有限公司通过坚持队伍建设、完善发行管理模式、拓宽发展经营渠道,实现了发行执行力、竞争力、发展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2015,(2):37
新闻不死,报业涅槃。互联网、移动终端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只有"颠覆"这样一个词可以恰当地形容,传统报业的发行思路和做法也不例外。实现报刊发行的转型与升级,报业发行必须有效融入互联网时代,创新工作思维与运营模式。舟山日报、宁波日报、海宁日报以互联网思维打造自己的渠道与平台,在纸媒危机的包围圈中打开缺口,成效明显。他们的探索告诉我们,只有变革自己,才能获得"凤凰再飞"的发展价值和腾飞机遇。  相似文献   

19.
吴锋 《青年记者》2008,(12):12-14
在报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内容为王"、"广告为王"和"发行为王"的争论.笔者历来坚持."发行为王"的观点.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纸发行劳动用工大幅攀升,报纸发行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报业经营中的"发行为王"理念不能动摇,但须根据形势变迁重新认识这一理念的精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报业经营模式中,发行在整个报业经营收入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甚至是一个报社经营的生命线。所以,发行的竞争一直是报业发展的焦点之争。从低水平的价格大战到探索多元的报业发行模式,媒体一直没有停息过。下面选择的几篇文章,没有高深的理论阐连,更多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实践出真知,从这些具体的做法中,我们能够看到报业发行经营的一些新做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