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身心和谐问题:一是身心和谐问题及社会意义;二是身心和谐路径分析;三是身心和谐外在文化环境。认为,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抑制身心分离,实现身心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从身心和谐的路径选择分析,要达到身心和谐境界关键要立“四心”,即立充实之心、立诚实之心、立慈悲之心、立感恩之心。当然人的身心和谐的形成除了主体自身的内在修养外,更须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撑。因此在积极倡导身心和谐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留给今人太多的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在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主体的人的身心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群体身心和谐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本文以力图说明塑造身心和谐的生存质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有关道德价值和生存质量观与中医学的养生学的渊源,以及目前生存质量的缺陷与不足,为构建现代身心和谐生存质量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童德毅 《文教资料》2009,(5):195-197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以来,"和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谐"早就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其衍生至思想形态领域就是中国古代崇尚的"贵和"思想.构建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从中国古代"贵和"传统思想中可以找到其历史渊源.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提供了精确的价值尺度,也为实现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铸造了统一的构建范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黎 《考试周刊》2009,(8):199-200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和谐发展的个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大学应致力于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学生的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学生的身心和谐是一个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界限,具有广泛社会科学内涵和群体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豁达与和谐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人生。②构建和谐人生,需要和谐的内心世界。③和谐始于内心,和谐离不开豁达。④豁达是和谐的一种内在元素、外在表现。内心不豁达、身心难和谐,内心不和谐、表现难豁达。豁达之"豁",就是宽敞、透亮,"达"即通达、畅快。内心宽敞、透亮、通达、畅快,"通则不痛",身心必定健康,思想和行为必然和谐。  相似文献   

6.
自古及今,人类对何谓身心和谐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儒家在实现身心和谐问题上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思维方式,以处理义利关系、生命与人格的关系为主要关切内容,以修身养性为根本实现途径。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文荣 《广西教育》2012,(15):104-105
探讨大学生和谐人生环境的构建,包括大学生自我身心和谐环境、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环境、个人与社会和谐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高校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基本理念是,和谐教育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兼顾人与社会和谐、协调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宏观上以武术内容本身的整体和谐为引子,探讨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的和谐,提出武术教学应选取与学生身心相和谐的教学内容,并以和谐为动力在武术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和谐人生环境的构建,包括大学生自我身心和谐环境、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环境、个人与社会和谐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现代行政法服务于和谐社会,因而将和谐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运行的全过程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提出行政法的和谐价值的社会背景,然后解构行政法的和谐价值的内涵,最后提出实现行政法和谐价值的途径,以期对建构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建设我国高校和谐校园进而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又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高校应该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以完成建设和谐校园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要从理论的高度对它们的价值精髓、发展目标、发展策略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与经济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已现实地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论文立足经济哲学的视阈,解读了“和谐社会”和“经济正义”的本质内涵,并揭示了两者的内在关联,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正义的价值支援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最重大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既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又促使不同的社会文明在相互沟通和深入比较中发现共通共融之处,这为我们理性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凸显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应对勾勒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的目标,建国后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追求和谐社会,系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和奋斗目标,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为研究内容,认为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忽视个人品德教育作为政治规范因素、利益协调因素、文化价值因素、"人"的因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因素是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了个人品德教育以民主法制为保障、以协调利益关系为突破口、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根本路线的对策。着重阐明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被人们忽视的个人品德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先进性所决定的,党的先进性与和谐社会,无论从内在本质、理论基础还是从制度建设、价值追求都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认识党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对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民主富强,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道德化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道德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为公平的社会及制度设计提供道德价值依据及道德支持;道德调节方式是政治法律制度等调节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道德调节能够从心理、思想上解决和谐社会的矛盾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道德对个体品质和德性的塑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途径,同时道德还为经济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