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月25日《珠江晚报》报道,打打球、吃吃饭就能搞掂学生?我市中小学生防范意识有待加强。晚报上《绑架杀害高中生案告破》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一位中学生家长非常忧心:"我们的孩子在坏人面前没有任何免疫力,学校防范意识教育也欠缺,这些孩子以后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薛青 《教育》2012,(34):42-43
在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班级作为一所学校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形式和最基本的单位。为此,在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来进行规划和操作。步入学校的第一课公民意识应该包括: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参与意识、道德意识及创造意识,这些意识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然而这些意识培养对于中小学的基层组织单位——班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班级文化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创设  相似文献   

3.
沈亚宁  蒋荣 《林区教学》2014,(3):103-106
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方面。基于此,在分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公民意识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比较具体的教育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初步探讨体育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60):178-18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增强公民意识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劳动者的基地和摇篮的重任,加强中职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完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和认知公民意识出发,通过对1000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公民意识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环保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了解当下中职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就增强中职学生公民意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公民意识的整体状况从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等七个维度进行的调研显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公民意识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民主意识水平最高,各维度均达八成以上;权利意识等其他六个方面也较好。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名誉权意识和批评建议权意识较弱,纳税意识和行为存在脱节现象,环保意识和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水平偏低,关于公民、国家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为此,应该加大公民意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健全学校制度,为教师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教师的公民意识教育,丰富教师与公民意识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公共意识,全面健康的公民意识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它关系到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学校教育对培养公民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生公民意识的淡薄着实让人担忧,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各学科中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关系最为紧密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成为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笔者在此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从民主政治建设视域出发,在分析公民意识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针对公民意识缺乏问题,采取积极策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从口号走向全民实质参与的前提。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水平还很薄弱,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存在问题、社会生态意识不强、公民生态意识的教育不够。在这些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应该为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水平做出相应的工作,同时也对公民自我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有较强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和公德意识,但缺乏付诸实践,存在知与行的脱节。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缺乏对公民意识养成的落实,家庭教育缺乏公民意识养成的氛围,社会教育缺乏对公民意识养成的责任担当。只有扭转以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创建公民意识养成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公民意识在家庭中奠基、在学校中强化、在社会中升华,才能确保中小学公民意识养成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公民意识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调查表明,当前青少年的公民意识状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意识薄弱、权责意识淡化、法治意识淡薄、公德意识缺失等。造成青少年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教育的负面作用是首要因素,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是重要因素,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是主要因素。我们必须发挥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自然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学校中创建、培育和谐的公民意识环境;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容;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德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认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同,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这种认同感。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进行的,其中学校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教师公民意识,是作为公民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公民身份,对于所处的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与国家、社会和他人关系的理性自觉,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既具有公民意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自律性和示范性。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受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制约。据此,培育教师公民意识的途径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公民实践,二是加强教师公民意识教育,三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要积极营造公民生活的文化氛围,四是教师不断地反思澄清和系统化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生成,特别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先要明确公民意识概念的内涵体系。公民意识,不仅是一个词语,其所蕴含的本质内容、基本精神以及根本主张更是尤为重要与深刻。现代公民意识内涵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构建,它的核心内容为国家民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文明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培养是一项社会工程。如何提高学生以现代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综合素质,发挥学校教育在现代公民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让学校小公民具有社会大意识,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责任。笔者认为,公民素质培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培养重点,在中小学阶段,公民素质培养更应注霹量公民行为的养成和知行合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郑杭生 《中国德育》2008,(11):92-92
公民意识主要指公民对于自己的国家主人地位、应享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教育则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渠道培养社会成员具有上述公民意识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主人意识,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以培养国家主人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基本任务和宗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实现。因此,要通过隐性教育方法、渗透教育方法和人性化教育的方法,把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家庭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构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家庭关系,切实改进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19.
李筱琴 《文教资料》2011,(28):209-213
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课题,是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未来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建设的程度。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从国家、社会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存在着问题。如何在困境中获得突破从而成功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国外的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进行突破,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都要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国家和公民社会成员的一种主体意识,包括公民身份认同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学校教育营造校园公民生活氛围,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教育过度"现象。家庭教育和媒体舆论也要发挥正面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事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