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发展性的教与学互动"是"学、教、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推行高难度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该教学模式运行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思考的发展区,基本条件是教师了解学生、教学民主和适宜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民的意见表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地域上的差异,形式单调,内容狭窄、集中,效力微弱等,给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农民意见表达需要制度化、规范化。表达渠道畅通是农民意见表达制度化的重要保障,减轻负担、增加收入是经济前提,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是文化前提,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是政治前提,农村民主制度的完善是现实途径。农民意见表达的制度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我国乡级政府进行行政模式创新,保证职责高效行使已经势在必行。在乡级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中,经济因素是乡级政府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乡级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权力因素、行政体制与职能转变之间的矛盾、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制约、权法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乡级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深入剖析这些制约因素,有利于探寻我国乡级政府行政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早期民主政治观是在西方民主政治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而形成的体系。李大钊认为: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良宪;民主政治的精神是惟民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是平民政治;民主政治的培养在于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由于受历史及封建思想的影响、传统干部体制的弊端及现实体制机制的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为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领导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影响其创新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廓清选人用人上的模糊认识和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6.
多维互动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各个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并且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在农村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领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的重要角色。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的权责不清、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完善自身,用与时俱进的勇气迎接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挑战。只有重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示范作用.才能逐步实现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流浪儿童犯罪控制和权益保护已成为一个现实和理论的新问题,而问题的系统性破解,需要多学科、多范式研究的协同.在发展学和法学视域,由于流浪儿童问题特有的未来性和负面性,流浪儿童保护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点,流浪儿童犯罪控制和权益保护具有内在关联.流浪儿童犯罪基本上属于"穷犯罪",其主要成因包括经济失衡、教育失当、家庭失和、控制失利.应当统筹流浪儿童犯罪控制和福利救济两大思路,统筹生存性救助和发展性救助,统筹犯罪惩治和预防,统筹犯罪控制和权益保护的社会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区参与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是必要的。它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培育市民社会、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主体自由自觉的现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的基层政权建设担负着新中国政权建设探索和实践的重任,村、县政权是这一时期基层建政的基础,党内已达成理论共识。土地改革、整顿党支部以及一系列的基层政权建构的法令奠定了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建构的权威基础。通过建立村、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各级政府委员会,构建了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的组织体系,有继承也有创新,体现了其转折性和开拓性。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的建构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比如,把获得农民的政治认同放到了首位;尊重民意、深入基层、实事求是以及开拓创新;善于总结经验,指导基层政权建设;时刻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等。在基层建政的迫切性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下,西柏坡时期基层政权建构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