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什么     
《教育》2008,(3):8-8
《今日文摘》2008年第1期刊载《文化是什么》一文对文化的内涵作了深入的剖析,文中提到: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以对三峡化石般的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与重组,即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将虎族历史记忆空间化,赋予几千年巫文化历史以一种特定的生命意蕴与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建构一个符号化的三峡巫文化空间,用以表达她关于人类生存的寓言: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与自我的生命意识,尤其是对待生存的苦难与救赎的神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日日是好日     
解读:"两次上手术台,开膛破肚,又被化疗折腾得死去活来",这样一番经历,成就了作者的平和豁达。仿佛是一时闺蜜间的闲聊,一个在开导另一个,拿自己病中的所见所想所悟,告诉自己的姐妹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缘分、如何对待不幸、如何对待疾病、如何对待世界。  相似文献   

5.
国外与国内先后对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了或进行着研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争论,如对于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它们的含义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文明的历史,科学地探讨人类社会的过去.客观与辩证地对待文明的历史,这是文明地对待世界文明史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如今,互联网、多媒体已经发展成熟,"多元化"成为最大的文化特色。中国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中国人应持有怎样的文化观念,是关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和西方文化观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对中国传统文化,他能革故鼎新,破立共存;对西方文化,他能实事求是,兼收众长。孙中山一直理性地对待中外文化,积极探索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 ,求生是最本质的。但对于一个濒临死亡求助无望的人而言 ,人类应当尊重他对自己生命权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重构。自主、合作、民主、宽容、反省、创新,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找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就得明了这一点。历史教育的本质,乃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希望自己能抛弃愚蠢,学会睿智,忘掉仇恨,增加理解,生活更加美好。在对话中,教师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对待生活;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发展都会遇到与传统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在汹涌的文化浪潮面前,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对待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中国文化讨论的热点,也是当前文化学术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主要方面,时间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信息传递也深受其影响。时间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文化和人类的活动都可以体现在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上。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取向,所以如何对待时间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结合大量实例进一步论证中美时间观差异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公正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共同体.生态公正要求在这个共同体中,人类应当合理地行使自己对待所有成员(包括人类自己)的环境义务,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生态公正是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利益和义务上的合理分配准则,既包含对待人类成员施行生态正义,也对非人类存在物施行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课文节选自1980年第24期《红旗》杂志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原文共有五个部分,它们的小标题分别是:第一,如何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上级的指示;第二,如何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工作;第三,如何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我们国家的大事;第四,如何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群众;第五,如何用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概括了一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人对己、对上对下、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应有的正确态度。文章的开头指出:“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这对我们广大干部,特别是做宣传工作、理论工作、报刊工作的干部,是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园丁》     
一个教师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王道生同志的中篇小说《园丁》,通过主人公方华的一生,给我们作了明确的回答。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初期一所普通的城市中学里。那时,“横扫一切”的“狂飙”虽然已经过去,可是,“白卷”“日记”又鼓噪一时,“五七中学”陷入了新的混乱。尤其是初一十班的学生气病了班主任,赶跑了新老师,“吸烟、胡闹、耍贪嘴、交白卷成了风。”因此,学生要不要学文化、教育要不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整顿等等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教师方华出于高度的  相似文献   

15.
道安对佛教发展的贡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榜样。对外来文化要有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其他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的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做细致的研究,弄清其主要内涵,进行认真梳理,这是借鉴吸收的前提。对外来文化要有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定位;不能有先入之见,要在认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应对。对外来文化要加以具体分析,取其精华,以适合中国需要,引入外来文化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照收。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实现了积极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极大丰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演变,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这一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人文教育是一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大学教育系统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面临着挑战。全球化时代,我国大学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文化的核心——人类的价值的态度,构成了全球化时代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也是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音乐、文化是什么?音乐如何体现文化?文化又怎样作用于音乐?在它们之间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除了大量的、感性的对音乐、文化的认知,我们也需要理性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视角了解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8.
劳动,这是人类第一伟大的事业,是人区别于兽的第一个分界,是人类的根本标志。劳动,使人双手灵巧、大脑聪慧、体魄强健、情操高尚。劳动,创造了人类丰富的物质世界和壮丽的精神世界。高尔基说:“大地上创造出来的一切——全部文化,都是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他热情地赞颂道:“尽管人间的字眼纷繁无比,有的闪光,有的灼热,有的燃烧,象黄金,象纯铜,象宝石,但是,最神圣的还是劳动。”对待劳动的态度,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目前中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学会爱他人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成千上万的人,其中熟人总是少的,绝大多数是陌生人。一个人待人如何,不仅看其如何对待自己熟悉的人,也要看他对陌生人怎样。对待熟人好,或多或少地还掺杂着一些功利的目的,而对待陌生人好,则完全是出于本心,因而它就显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经过世代的累积酿成了带有特定区域和民族色彩的文化,而这文化又影响着、规范着生存其中的每一个体,使其具备特定的文化色彩,平凡的、伟大的无一例外。而当今世界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缩小了人类群体间的时空界限,以至用“地球村”来称谓人们的生存空间。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取舍、融合的机会增多,共性的文化在蓬勃发展。如今,我们这些生存其中的人们应如何对待影响个体成长的各种文化以及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