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此相关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以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三个方面。关注学术界对这一命题发出的不同声音,探究理论研究中分歧产生的根源,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人们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可以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给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由于"生活世界"的意蕴上还存在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一命题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场域仍处于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因此,教育研究要追本溯源,就必须究问诸如"什么是生活世界、教育能不能回归生活世界、教育与生活世界应当呈现怎样的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娄雨 《中国教师》2011,(22):29-33
现象学意义上的生活世界是我们日常生活于其中的前科学的直观经验世界。生活世界现象学提出重新思考科学的意义基础,以及重新反省科学的客观性与可靠性的来源及其限度的问题。生活世界是各门科学的源头,在这里也生长着教育意义的根。生活世界和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出离和回归。在教育界被长期讨论的"教育是否应该回归生活世界"这个问题,并没有抵及教育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核心。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首先需要教育研究者跳出"回归生活世界"这个简单命题,对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有充分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从直观出发考察和建立教育的意义世界。关照生活世界的教育实践需要在知识方面加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史与思想史的学习,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健全的科学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5.
谈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大家首先会问:"为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接着会问":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果前面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还会问:"教育要怎么样回归生活世界?"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该提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切的甚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8.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是怎样界定的?教育是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的?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教育家对"生活世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回归",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与生活相互统一,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教育应保持对生活的超越,对生活起简化、平衡、净化和指导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筑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世界。从主体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世界,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统一的世界;从精神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存的世界;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个体当下、过去、未来生活统一的世界。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虚拟生活世界,找回丢失的校园生活向度,共建学生的全面生活世界,以实现学生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生活”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学”与“生活”逐渐分离甚至疏远,所以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要提倡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应怎样回归生活世界?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面对我国教育在现实中的若干相悖现象,许多学者呼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但由于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使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大都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究这一命题:教育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怎样脱离生活世界的?如何实现教育与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认识的模糊、理论的混乱与实践的困惑,甚至还会导致教育自我的理想丧失和功能错位。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不应简单回归生活,而应当追逐理想、引领生活并最终超越生活。这种超越是引领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审视、批判与反思基础上去辨识并趋向真、善、美,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讨论,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有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更多的是呼吁倡导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而没有把教育视为人应该经历的生活本身。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是生活本身还是为生活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的。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人的生成性,要矣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这个理论概念在近几年各种学科建设中备受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就是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逐渐脱节。生活世界理论是从马克思的视角提出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历史性突破,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于光 《教育评论》2014,(1):87-89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人的生活世界,从而造成教育实效性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文章从关注社会生活与关心个人生活、关心国家发展与观照个人发展、注重政治素养培养与重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注现代文化与尊重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20.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的,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人的生成性,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