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古老的中国针灸经络学也受到影响,随着各学科向其不断渗透,使针灸经络学研究十分活跃。尤其是通过物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研究,使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容,增添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成分。现已发现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经穴与脏腑间确有相对特异的联系。经络还具有光、声、热、电磁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导波性质。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内容祖国医学由于受到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束缚,长期处于经验医学阶段。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针灸、经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实验研究,已促使其由经验医学阶段上升到实验医学阶段。因此,原有的传统针灸学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为了针灸现代化,为了培养新型的高级针灸人才,《实验针灸学》是必经的途径。辽宁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科  相似文献   

3.
针灸调气,实际上是调整脏腑、经络等组织器管阴阳的偏盛偏衰。此外,还可调畅气血的运行。然而,针灸的这种调气作用,其实都是通过调整经气来实现的。现将针灸临床常用的调气法介绍如下:1 气机郁滞须疏通调畅 凡寒热湿邪,气郁痰瘀外阻经脉,内伤脏腑,皆可导滞脏腑、经络气机阻滞,治前应辨明病位所在。气滞于经脉者,从经治,可选本经的输穴,以“通其经脉”。如手太阳经气阻滞选后溪,足少阳经气阳滞选足临泣;气滞于脏腑者,从脏腑治,目的在于疏调脏腑气机。若病在脏取本脏的背俞穴和原穴,如肝气郁结用肝俞、太冲,脾气郁结者用脾俞、太白。病在腑则多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的特点,为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针灸学是河北北方学院多个本、专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有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医针灸治病,须得找准人体经络的穴位,采用不同的针法进针,使其产生各种针感,才能达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样的道理,对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象中医“找准穴位,诱发针感”那  相似文献   

6.
钱双 《学前教育》2014,(3):22-24
我个人理解,本期话题中讨论的“范画”实质上是“示范演示法”的具体载体与运用,即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示范演示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王唯一就撰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录了铸成铜人模型、刻示经络腧穴位置并进行演示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通过对视障学生的需求分析,从经络腧穴模型大小、材质、语音、凸线凸点的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模型开发,可为视障生学习经络腧穴、自行操作模型提供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8.
中医,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光辉史。作为一门具有500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医,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技术水平。中医用整体观、系统观、恒动观认识人体生理和病理,注重个体特殊性,从宏观的水平认识整体生命现象,达到治本的效果。中医对于药性的升降浮沉、四气五味、补泻归经等认识是中国医药学家在植物药学、矿物药学和动物药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是中国医药学家对科学的贡献。经络腧穴的经典理论及安全有效的针灸、推拿等方法得到了国际的高度认可。此外,中医药学关于养生保健的知识也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优良成果。  相似文献   

9.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中医针灸术语文化内涵丰富,对其恰当准确的英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习者理解针灸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针灸经络术语国际命名的原则和方法,看中医文化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针灸信息图表是针灸可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起源于两晋时期,繁荣于隋唐至宋元时期。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造,针灸信息图表的出现,对于针灸研究者及学习者来说极为重要,代替了我国传统医学最原始的口耳相传,使针灸理论体系及穴位分布更具科学性,同时有益于历代医家及针灸学习者使用。由于历朝历代的针灸信息图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故对每一个朝代的针灸信息图表进行研究可深刻揭示当时针灸学发展情况,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学术价值。本文针对隋唐至宋元时期的针灸信息图表进行研究,并将其以时间顺序整理为系列图集,根据视觉传达原理,对每个针灸信息图表根据其所在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背景进行全方位解读,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以期进一步了解隋唐至宋元时期针灸信息图表的发展以及对中医针灸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舌诊,又称辨舌,是指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舌为心之苗,又与肝、肾、脾、膀胱、三焦等许多经络相通,使舌与全身形成一个整体,许多内在病变可以从舌象上反映出来."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必形于舌."兹浅析如下,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2.
经络腧穴课是盲校职业教育阶段基础学科之一,是建立在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解剖学知识基础之上的课程,是介于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中,本学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毕业后针灸、推拿的临床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视力障碍,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存在较多的困难,普通学校课堂中常用的经穴图文、挂图等教学手段,很难给盲生以充分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5,(6):82-85
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现代医学对其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中医针灸在该病的治疗上获得了满意疗效,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对针灸治疗该病的机理研究不断深入,从神经、内分泌、免疫、氧化应激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不同取穴方法的作用特点对比研究、基础配穴的研究、动物模型的选取、新的作用机理的探索等,需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特定穴是针灸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课程内容安排紧凑,作为经络腧穴的基础部分,存在学生被动学习、重点内容掌握情况差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倡导教师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学习相关的线上课程,课堂中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进行总结及引导,具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特点。通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特定穴教授过程,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针对这门课程内容繁杂,枯燥等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经络腧穴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下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医生威廉·瑞恩曾经在日本短期旅居,他于1683年出版了拉丁语著作《论关节炎》一书,其中有瑞恩摹绘的4幅铜人图,以及他对针灸技术的详细记述,这两部分内容于1974年以《论针灸》为题发表于英文期刊。这是欧洲第一份详论针灸的文献,其中对针灸理论与技术的记述渗透着瑞恩作为一个深谙欧洲传统与近代医学知识的学者的背景思想,他不仅援用了古希腊医学理论来解读针灸,而且用当时的血液循环理论去印证经络理论。《论针灸》是西方世界对东方针灸的初识,也掺入了欧洲医生对中国医学的想像,其影响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经络腧穴学》是一门桥梁课程,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在乔赟副教授的指导下对该门课程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些浅显的心得体会,试做总结。  相似文献   

18.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其理论性较强,内容较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觉乏味且不易掌握。对此,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大方面提出了一套教与学的方法,相信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对考试试卷和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同时及时发现教学和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及课程考核方法。方法:运用教育测量学方法,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04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视障学生)经络学课程期末考试进行了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此次考试信度可靠性尚可,效度良好,试卷难度偏易,区分度良好,学生考试成绩为近似正态分布,考试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20.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本文强调了其实验课教学是本学科教学的基础并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问题设计、前期准备、课堂分组示教讨论、教师总结四个阶段,提出运用PBL教学法在其实验课教学中的具体模式。PBL教学法在其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