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和校对是出版社工作的两道工序和两个环节,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是保证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把关部门。然而,长期以来,校对工作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和作用被忽视。这不仅对校对工作而且对整个出版工作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第一,编辑、校对职责不分。出版社一般规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一般分为编辑、出版和发行部门等功能模块,大多出版社将校对划归出版部门,校对被认为是一种简单劳动.有些出版社把校对部门从职能部门中取消,将校对工作完全社会化,这是不尽合理的.校对工作实际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应成为编校队伍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3.
王璇 《采.写.编》2021,(2):146-147
作为稿件出版的两个重要环节,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是把好质量关的两个关键步骤。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的特点和工作重点既存在相同的地方,也存在差异性,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编辑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以相同的思维处理这两项工作,导致两个岗位职能职责上混淆,降低了稿件出版的质量。因此,本文围绕出版社编辑加工与编辑校对工作思维的差异性展开讨论,以期为提升稿件出版质量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5.
除去一些大型的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专设校对人员之外,一般一二十人的期刊编辑部和小报社,其校对工作都是由编辑人员兼做的。这些单位实行编校合一,是由于受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出皈社校对管理工作以事务为中心。校对队伍往往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当出版高峰到来的时候,出版社争抢外校,以致好的校对比编辑还吃香,显示出校对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稀缺性的特征。在这种状况下,出版社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经常的校对优势,吸引并留住需要的校对人才,校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
书稿的编辑加工和校对是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关键。科技期刊把编辑加工和校对合在一起,而科技出版社则多数是编辑与校对分开。但是,不管二者合一还是分开,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品质完美的精神产品。作为科技图书的编辑,如能掌握和熟...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出版社来稿中的手写稿逐渐为磁盘稿、电子邮件稿所代替,这种书稿介质的变化已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的编校运行体系,如何顺应这种新形势,这是各出版社及现代编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现结合本社具体情况及个人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磁盘稿的编校工作客观上要求校对人员编辑化  编辑和校对,原本是出版工作中两个独立的主体,又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按传统的编辑学、校对学理论,这两者之间是不可混淆的。  如今,在磁盘稿条件下,这两者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磁盘稿的最大特点,就是免…  相似文献   

9.
报纸安全出版是每个报人天天紧绷的一根弦。如今报纸工作流程网络化,信息量大和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滞缓;阜新日报新上了现代化的出版平台后,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必须提升为广义的审校,针对目前无原稿校样逐渐替代传统的“一人校样,一人看稿”的校对模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完善审读校对机制,来减少报纸差错。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