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应试教育影响和语言环境、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的制约 ,大学新生英语基础知识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牢固和不完备的缺陷 ,加之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以及中学生与大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存在明显的分野等 ,大、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尤显必要。抓好大、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主要应注意四个方面 :1 考察摸底 ,查缺找漏 ,因材施教 ;2 加强听说训练 ;3 坚持启发性教学 ,唤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4 教授学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个难点,促进中学生英语表达技巧的提高,并为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强调听说和读写训练,要想实现高效的说、写,必须要有大量、有效的听、读训练作保证。因此,我们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做好中学英语听说教学工作。本文就这一课题谈谈认识与体验,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听、说、读、写作为语言学习的四个基本技能,理应逐步培养,达到熟练,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班大人多,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课时较少,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不宜平均使用。虽说初学者宜以听说领先,力争使学生能开口讲英语,也应侧重阅读,这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多数中学生日后并非以英语为专业,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继续,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其中听说能力是基础,听说能力可以促进读写译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由于中学英语片面的应试教学,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普遍存在怕英语、厌英语的心理.为了根除这些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听说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综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加强创新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和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后,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元认知策略培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许炜  杨凤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53-155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已成为教学重点之一。目前,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本文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说课的教学模式,探讨了目前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在十几年的外语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毕业生(包括一些高考成绩很好的学生)上大学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大学的外语教学。面对着长篇的文章,众多的单词,学习起来比较被动。为了顺利解决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英浯应用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首先改革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9.
袁召坤 《考试周刊》2011,(65):113-114
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通过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引进英语电影欣赏来弥补现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英语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是培养中学生英语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注重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主体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促进中学生英语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本文初步探索了中学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及其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听说更对其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对英语学科的恐惧、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缺乏自信、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不明确等因素,学生们往往对英语没有兴趣,没有感觉,从而导致了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本文就笔者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下的听说课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改变单词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高效的英语听说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提高自己全面素质的一个迫切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英语中,口语交际能力仍没有切实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由于一时明确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不清轻重主次,常感到英语学习难度很大。一些学生照搬中学英语的学习方法,面对大学英语大量的词汇、长而复杂的主文章、灵活多变的遣词造句和对听说能力的一定要求,往往束手无策,望书兴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想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英语学习,首先应搞清楚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与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可见,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听说能力成重点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用性英语听说能力的需要的现状,探讨实用性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用性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应强调英语听说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涉外交际活动中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倡导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模拟体验式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区别于中学英语,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再是简简单单灌输式的教会大家读、写、听、说,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和提升学生在读、写、听、说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个人学习英语能力不是朝夕之事,它必须要以丰富的词汇量为基础,总的看来,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大学英语整体的学习效果。本文从范畴化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当中的运用,增强大学生在英语词汇方面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并试图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学英语学习注重感性认识,生动活泼;中学英语学习语法、读写并重,理性色彩更强.所以,如何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包括以下几点策略:苦练内功,展现教学魅力;以情感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勤练习多实践.教师的付出和坚持是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听力能力不高始终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师的核心问题。因此,分析制约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及解决途径,有助于提高所有大学生的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9.
曹东波 《课外阅读》2015,(4):180-181
当前学习环境多样化,“90后”大学生的英语视听说学习在网络环境下产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探讨“90后”大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此来促进“90后”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脱节问题,提出了大学新生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作者对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提出了五点过渡教学尝试:“分级补词汇”、“集中补语音”、“分散补语法”、“语感促听说”和“习惯促读写”,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获得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正确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