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理论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直译、意译两个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下演变为归化和异化。一般认为直译和意译关注语言学层面的翻译问题,而在发生翻译文化转向的今天,归化和异化则主要关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问题,也就是说,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异化是翻译策略。从中西历史上几次大的直译、意译之争以及学者们归化和异化的定义看,从直译、意译到归化、异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大背景下,翻译实践应该合理地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跨文化交流,沙博里对108个绰号的翻译成功的融合了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基本上传递了原文的民族文化特征。然而由于源语言民族和目的语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沙博里对有些绰号的翻译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倾向于从文化角度探讨翻译。异化主张保留原文中"异"的部分,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异国文化和语言的魅力。归化主张以更为贴近译语文化的、地道的、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从框架理论来看,一个好的译本应该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由于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进行探讨研究,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  相似文献   

5.
周永华 《考试周刊》2007,(40):43-45
我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在前人探讨异化和归化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角度,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对异化和归化及其各种翻译方法分析。引言部分介绍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然后谈到异化与归化的提出。第二部分谈到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度,并介绍异化过程中的方法:直译,直译加注。第三部分提及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度,并结合实例论述了翻译方法:意译及意译加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并表达自己对异化和归化发展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归化和异化概述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主要的方法,直译与意译是归化和异化讨论的源头。翻译的归化/异化概念直接来源于1813年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但作者并未授以具体名称。1995年美国学者L.Venuti的《译者的隐形》定义这两种方法为异化/归化。Venuti是异化派翻译的代表。他提出  相似文献   

8.
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怎样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苏珊·巴斯奈特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处理,而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文化功能的等值,使原语文本的内容在译语文化里发挥同样的功能。以翻译等值理论为指导,采用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替换等方法翻译动物名称,能消除因动物名称文化差异在文化交流中所引起的误解,从而有效地传递动物名称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转换。  相似文献   

9.
归化异化在争议中变得纷繁复杂,一些边缘问题比较突出。文章重新理清归化异化的定义,区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及音译,阐述制约翻译的各种因素,通过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及音译的交叠运用,探讨如何使归化异化既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又能传播多样性文化的和谐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倩  王慧娟 《双语学习》2007,(6M):12-13
本文作者在前人探讨异化和归化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角度,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对异化和归化及其各种翻译方法分析。引言部分介绍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然后谈到异化与归化的提出。第二部分谈到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度,并介绍异化过程中的方法:直译,直译加注。第三部分提及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度,并结合实例论述了翻译方法:意译及意译加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并表达自己对异化和归化发展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时,采用直译还是意译的方法,归化或者异化的策略,人们的争论由来已久。何时用直译,何时用意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翻译时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也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开始分析,根据笔者的英汉翻译实践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上。  相似文献   

16.
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上。  相似文献   

17.
从直译与意译之争到归化与异化之争,翻译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翻译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本文从归化/异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归化/异化的作用及其片面性,区别了归化和异化与意译和直译,得出了异化法将成为主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是继直译与意译之争之后,新兴起的两种翻译策略.本文讨论了两个专业术语的来源,并列举国内外名家对其所下的定义,用实例及解释,进一步揭示了两者的深刻内涵.通过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确立了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互惠共生的关系.并对异化与归化和直译与意译的异同进行比较,解决了与直译和意译区分不清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论述了两种翻译策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由于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提高,在不同时期,其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并预言了归化与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归化”、“异化”作为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界定了归化、异化的另一英文术语adaptation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其他英语术语的关系;明确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在使用范围上的不同,对区别这两对概念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翻译理论史从“文”“质”到“直译”“意译”再到“归化”“异化”之争,实质上就是一部由二元对立的论争所组成的历史。本文主要在分析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的界定基础之上对中国当代译坛的归化异化论争作一梳理,以弄清归化异化实质之所在,以及我国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突破和进一步认清我国翻译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