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古代衣食住行是历史图景的真实记录,因而对古代衣食住行的了解和认识能够使我们拓宽古代文化常识,增强人文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古代文献和深层次专业课务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沉淀。与我们日常用语的与时俱进不同,成语大都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们或源自古代的社会生活、或出自古代经典著作、或反映历史典故、或形成于古代的传说故事,可以说这些成语都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3.
要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古代的文章是古代社会现实的反映,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文化情况。如果对古代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缺乏了解,就会误解文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都包含其中。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对解释字句和理解内容很有帮助。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作简要说明并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5.
韩丽杰 《成才之路》2012,(6):13-I0008
《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家、小说家李渔所撰写的作品。全书从戏曲器玩到衣食住行,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生活闲适悠乐精美细腻的浮世绘。这部作品集中论述了华夏民族对居住环境唯美适用的追求,反映出了作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文章以《闲情偶寄·居室部》为线索,对李渔的美学思想加以分析,以期对现代文艺理论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为政以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中国古代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纽带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思想的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特征,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政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列举几朝典型城市透视出"物象"文化在古代城市中的反映,从而认为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9.
谈"婚"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在汉字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代文化的信息.民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惯制,必然反映在古文字的形体之中.很多古文字均可作为考溯、解释一些上古社会习俗惯制事象的"活化石".通过对古代汉字"昏""婚""娶"等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古代抢婚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模式数字"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与数字现象,几乎无所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九州"的划分,不仅使华夏地城区划化而且也使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形成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以"九"为最的模式数字.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和”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和”的观念出发 ,古代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 ,从而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迥异其趣。在一定程度上 ,“和”的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也成为阻碍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 ,“和”与中国传统科学发展之间的悖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是迄今为止两国交流史上的高潮。中国彪炳千秋的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教育、文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中国古代先进的文明,使日本历史“蛙跳式”地直接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成为日本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维系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升,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代汉语的重要地位也日渐凸显。《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文选记载了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文明,折射着中国人的人伦德育,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诸多文化。我们以该课程中的一篇文选《郑伯克段于鄢》为例,概述该文选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叙事上存在着“以三为法”模式,因此,对这一模式进行文化解读和剖析,对其进行定义,并探究其文化成因和审美意义,以便从中探索中国古代小说某些创作规律,揭示其在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的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16.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期的宇宙观,此宇宙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创世神话内容的基础之上,而"天圆地方"宇宙观形成的思维机制是神话思维的"自我中心化"和类比联想的混合思维。古代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起源于古代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之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尧山是历史名山,客观上积淀形成了古老而崭新的独特地域文化类型尧山文:尧文化是以唐尧为思想核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人文精神,它主要以尧政为基础,因而也具有政治的色彩与底蕴,这里选取尧文化的几个凝聚点,可以说都与古代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浸润入古代道德规范之中,从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和”是中国古代审美艺术辨证之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和”字初有“盉”、“龢”、“和”三字,三字内在结构、文化意蕴虽有不同,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和”的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从汉字“盉”、“龢”、“和”的结构生发见其踪迹。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天人分裂不同,中国文化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人也没有消失。王国维的“有我”与“无我”是对西方诗的概括,并不符合中国诗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弟子规》是古代的蒙学之一,是古代圣贤外修行为内修心性的典范作品。它从生活细节、衣食住行到儿童读书写字,从儿童外在行为养成到儿童内在品德修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儿童成为诚信爱人的君子。当代家庭教育,仍可以借鉴和运用《弟子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