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人对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但多以三条文献为立论根据:一是《庄子·杂篇、外物》中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一是《文选》卷二十一江淹杂体诗《李都尉陵从军》注中载东汉桓谭语“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一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对这三段话虽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应该得到共识的,那就是这  相似文献   

2.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3.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的一部分。它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对于《说苑》,有三点要加以说明: 第一,《刘向所序》六十七篇著录在《汉书·艺文志》的《子部·儒家类》,其实六十七篇是各种资料的荟萃。譬如这当中的《列女传》,《隋书·经籍志》便把它编入了《史部,杂传类》。不可否认,刘向的思想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把他所序的六十七篇编入儒家,是有道理的,这大概他的儿子刘歆编《七略》时便已作如此处理,《汉志》不过是照抄《七略》  相似文献   

4.
小说这个名称,古已有之;名称虽然旧有,但是古今异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最早的小说一词,取义于“琐屑之言”,也就是琐细的言谈,不必自具首尾。到汉代,把寓言、异记作为小说,这才和后来的小说近似。但是它的不被看重,仍是长时期来一以贯之的。《汉书·艺文志》因袭孔儒的“君子弗为”观点,认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儒学家,《汉书·艺文志》将“刘向所序六十七篇”(班固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归入儒家,又据《汉书·楚之王传》,“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各梁,讲论五经于不渠。”可见刘向对于经学用力之深。然而刘向对道家也有所涉猎。《汉书·艺文志》所收“刘向《说老子》四篇”便是明证。惜乎其说今佚,使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刘向对老子思想的体会,但是在刘向的现存著述,如《说  相似文献   

6.
“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对男子的美称。“诸子”包括先秦各家学派。西汉司马谈《论六家指要》中说“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隋书·经籍志》中说“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家。先秦诸子的著作,西汉末刘向、刘歆曾作过一次整理,并著有《别录》《七略》介绍其内容,可惜二书早已亡失。现在可考的只有《汉书·艺文志》,其中《诸子略》列有一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多篇。这些著作有的是门人弟子记述的,有的是时人假托的,有的是后人伪造或篡改的,有的失…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作品15部,大体可以分为5类,即“说”“子”“术”“事”“言”。“说”类小说为《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正格,其篇目数量也最多。而“子”类小说也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主体,其作品数量占《汉志》著录的1/3。其中著录的《青史子》《师旷》《务成子》《宋子》《天乙》5部“子”类小说,也是研究汉代“子”类小说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近代学者顾实所著的《汉书·艺文志·讲疏》一书,考证缜密,不同旧说,在不少重要问题上都颇有建树。但是我们发现,该书中也存在着某些错误的记述,需要加以纠正。顾实谈到关于梁惠王的纪年问题时,在《汉书·艺文志·讲疏》中有这样一段话:“梁惠王末年,即周慎靓王三年,当西纪前二百十五年。至始皇十年,当西纪前二百三十六年,中隔八十九年。”按。“西纪”即指公元纪年。顾实氏此段话中有多处不妥。他把秦王政(即秦始皇)十年定为公元前236年,这是第一处错误记述,因为秦王政十年以公历换算,应为公元前237年,这已经被学术界所公认。另外,梁惠王末年也未必即如顾实氏所说正好是  相似文献   

9.
《列子》散文多面观章沧授先秦诸子中确有列子其人,生于庄子之前,相传为郑国人,名御寇。《庄子》一书多次提及,只是“庄周把实际存在的人物寓言化”①;《吕氏春秋·不二篇》以“列子贵虚”独标一家之说。《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举《列子》八篇,已亡佚,今见《列子...  相似文献   

10.
小说、知识、开张的涵义在古今汉语中是不同的,其中有些义项,在古汉语中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却早已消失,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文章时不可一概以今义视古义。小说:现在解释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途)说者之  相似文献   

11.
客有见此题目者,大惊曰:“夫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盖小说之不登大雅之堂尚矣,今子为此说,不将为侮圣人之言乎?”应之曰:余之以小说解经者,仅举《易经》之《明夷》,《周官》之“稍食”、《礼记》之《杂记》为言。而所言者,皆旷古以来,解经之士之所不能言或不敢言者。今余为之擘肌见理,使之涣然冰释,岂非汉人之所谓礼失而求野者乎?寻《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与儒家同为九流十家之一,而所著录,则“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是则小说家者流,且侈然以六艺之附庸,而蔚为大国矣。况所谓圣人者,六朝人演为《冲波传》,宋元人般为杂剧,是亦小说戏  相似文献   

12.
《世本》成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本》乃研究古史要典,其成书时间夙存争议。余不揆梼昧,仰慕前修,有志重辑,先成拙文,以期博雅全其说。一、斑驳的诸家见解 1.周代古史官成书说首载《世本》作者的是东汉班固。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讲:“《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刘宋范曄承其说,他在《后汉书·班彪传》中讲:“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梁朝刘杳讲周代成书。《梁书·刘杳传》记:“王僧孺被敕撰谱,访杳血脉所因。杳云:‘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以此而推,当起  相似文献   

13.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司马迁传》、《后汉书·班彪传》称《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张晏注《汉书》,历举十篇书目,指出《武帝本纪》、《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四篇为褚少孙所补,其余六篇则不云有无补作。关于《史记》十篇亡书,唐代以前学者都笃信张晏之说。唐宋以降,异说始起,自此以后,议论纷如。归纳各家之言,不外以下四种说法。一、十篇有录无书说(详见后文)。二、十篇草创未成说。刘知几谓司马迁作《史记》,“至宣帝时,迁外孙杨恽祖述其书,遂宣  相似文献   

15.
《黄帝说》及其他《汉志》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书·艺文志》所录15家小说已全部亡佚,但其中的《黄帝说》即公孙卿于元鼎四年献给汉武帝的“札书”,《史记》、《汉书》中存有佚文。《封禅方说》也在《风俗通义》中存有佚文。《周考》、《臣寿周纪》、《虞初周说》多讲周制周事,其出现与汉成帝时的建始改制有关。15家小说多为西汉方士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采自《七略》,载录了西汉官府藏书,分析了学术源流和派别,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目录书,是目录学史上的一篇代表作,是我们研究目录学的宝贵遗产。班固在《汉书·艺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才略》云:“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辨之富矣。”今案:此言陆贾著述情况,但“选典诰”一语文有(讠为)误,故义有所不明。“选典诰”疑本作“撰《新语》”。《汉书·艺文志·诗赋》著录“陆贾赋三篇”,《孟春》当为其中一篇之名(原文已亡佚);而《史记》、《汉书》陆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一词 ,始见于《庄子》,但对小说文体进行界定和总结的首推汉代刘向、刘歆。浓缩刘氏父子校出成果、删《七略》之要的《汉书·艺文志》不仅首次确定了小说文体术语 ,著录了小说作品 ,也说出了小说出自民间 ,具有故事性、虚构性的特征 ,标志着中国小说文体在理论上正式确立并开始步入自我发展的正史时代。那种主张将自《汉书·艺文志》开始的目录学“小说”概念与自唐传奇开始的所谓文学小说概念区别开来 ,将唐传奇以前的小说视为中国小说的前史状态的观点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著录了当时国家所收藏的西汉以前的各类书籍,而且分类明确,评述简要,为后来人们了解从上古到西汉末年图书情况,以及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汉书·艺文志》是一部综合性的文史书目,我们如果研究中国目录学须从这里开始,研究目录学史,也须从这里开始。《艺文志》是《汉书》的十志之一,那么为什命名为《艺文志》呢?古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艺”,文学百家之语为“文”。顾名思义,所谓“艺文志”就是著录“六艺”和“百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荀卿的《赋篇》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品。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把荀卿与屈原一同列为辞赋的创始之祖。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即荀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意思是说,荀卿与屈原都是最早“作赋以风”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荀卿的《赋篇》时,曾说;“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