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496年的一天,焦急的子贡在四下询问走失的老师孔丘.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一些文化名人曾被他人或自己喻为“丧家之狗”。孔子是第一个被喻为“丧家之狗”的文化名人。《史纪·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郑人将孔子比喻成“丧家之狗”,这是对孔子鼓吹先王之道、四方游说而到处碰壁的讥讽。孔子对此苦笑着说:“说我是丧家狗,对啊!对啊!”他以此表达了自己不遇“明主”、壮志难酬的感慨。有关孔子被郑人比做“丧家之狗”一事,宋朝一些诗人在诗中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3.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语文教育的种种争辩,我常常会想到“子贡问时”的传说。也就是“三季人”的故事。 说的是子贡在院子里洒扫,外面忽然进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人。绿衣人拉住他问:“你是孔子的弟子,那么,你可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子贡笑着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不对,一年只有三季!”绿衣人抢白道。“一年明明有四个季节,你怎么说是三个呢?”子贡与他争辩起来。  相似文献   

5.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6.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评析     
【译文】子贡说 :“贫困却不谄媚 ,富有却不傲慢 ,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啊 ,但不如贫困却快乐 ,富有却喜好礼义。”子贡说 :“《诗·卫风·淇奥》说‘切割锉削 ,琢磨打光’ ,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 :“赐啊 ,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 ,告诉你过去的事情 ,你却能推导出未来的事情。”【评析】子贡悟性极高 ,能言善辩 ,向孔子问“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达到这种境界怎么样。孔子自己认为 :“富而无骄易 ,贫而无怨难。”要同时做到“富不骄 ,贫不谄、怨” ,的确不易。子贡做到了 ,照理讲 ,孔子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然而孔子却只许了一个“可…  相似文献   

8.
进贤为贤     
子贡问孔子:“现在的臣子,谁能算得上贤能呢?”孔子说:“以前,齐国有个鲍叔,郑国有个子皮,都是贤能之士。”子贡说:“难道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孔子说:“能够发现并推荐人才的人,才称得上贤能。我听说鲍叔推荐了管仲,子皮推荐了子产,却没有听说管仲、子产推荐了什么人。”  相似文献   

9.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2.
敬畏教育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大师的犹豫和贪官的嚣张》的文章,读后我深有感触。文中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的一次对话。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孔子回答说:“我若说死者有知,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见子贡没太明白,孔子又补充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说,没有人希望遭别人怨恨,既然如此,就不要把怨恨施加于人,要懂得宽恕。  相似文献   

14.
孙志毅 《师道》2004,(8):14-14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辨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很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孔子生前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影响巨大。可是学生不足“粉丝”。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德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已用。”说明政坛没有知己。有一回子贡问他,为什么人家都不了解您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可见孔予自己承认没有“粉丝”,而且认为,  相似文献   

16.
闻一知十     
春秋时,孔子的得意门生中,有个名叫子贡的,很有口才,连孔子也常常说不过他。齐国在田常执政的时候,曾经准备征伐鲁国,孔子对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遭到危难了,你们怎能没有设法护卫的行动啊?」子路、子张、子石等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到齐国去办交涉,孔子都不同意;可子贡提出来,孔子就立刻允许  相似文献   

17.
孔子劝顽童     
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有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玩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们两个顽童快让开,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事在身,请借个路让  相似文献   

18.
黑熊老师常常对学生说:“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我只希望你们尽力……” 问题是,每当他一这么说,他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立刻就会叫:“有啊!我有尽力啊!我很尽力啊!我已经尽了全力啦!” 这个“尽不尽力”实在是很抽象,很多时候,黑熊老师明明觉得学  相似文献   

19.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辩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狠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试想:什么事儿不是“过犹不及”呢?喝老酒好,可是贪杯者喝多了大都又倒了出来,岂不跟没喝一样?贪财者,“聚到多时眼闭了”,两手…  相似文献   

20.
孔子劝顽童     
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有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玩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们两个顽童快让开,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事在身,借光,让我们过去吧。”“你们有什么事呀?”顽童甲问。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顽童乙接着说:“那你这位先生一定很有本事和才学吧?”“岂敢,岂敢。”孔子谦虚道。顽童甲随后便大声道:“我问你四个字!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孔子很快就想出答案,说四句诗谜各为一个字:汾、洽、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