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差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转化差生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差生转化工作,一是态度问题,二是方法问题,采取的态度不同,相应采取的方法也就不同。目前,对待差生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差生是“废品”、“渣滓”,因而对差生态度冷漠,甚至是岐视、放任自流,这种观点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相反会使差生感到自卑、绝望而变得不可救药,这是十分危险的,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绝不应采取的态度。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关心热爱,了解差生,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差生做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差生不是天生而成的,而是受后天的影…  相似文献   

2.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3.
<正> 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效提高数学差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差生之所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要像医生看病一样,对症下药。要像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体贴入微,热爱差生,了解差生,指导差生,差生逐渐会转化为优生。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诚”相待,尊重差生的自尊心,融洽感情。初中学生年龄小,往往因好恶一个教师而影响到好恶一门课程。为此我通过多接触学生,与他们谈心等途径融洽师生感情,使学生理解教师对他们的善意与苦心,学生有心里话敢同我讲,“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对教师的敬爱折射到学习上。例如:初28班后进学生有个“哥三个”小团伙,学生李某是这个团伙的头儿,合伙打架斗殴被老师当做“害群之马”,原先父母过于宠爱,管教不严,往后撒手不管,使他得不到温暖,在原校一直受歧视。于是产生丁较强的自卑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走后门进入二中不久,他就拉拢几个表现差的学生,组织三人团伙,追求吃喝、抽烟、起哄、破坏课堂纪律。我多次找他谈心,以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教育他鼓起勇气改正错误。从不搞老师说了算的架势教训人,更不用罚站、处分、开除之类的?  相似文献   

4.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一个班的学生总的来讲总有好、中、差之分。教育学生时,不能都用同样的方法。一、对差生宜用关心法差生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教育难度大,应把差生列为教育的重点。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对待差生应首先动之以情,然后再晓之以理。对后进生要以真诚的心去激起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5.
一次批改作文时,我看到这样一篇作文“:……也许在有些老师的心中对差生是有偏见的,不愿意去了解差生,经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差生……我就是差生,曾为了让老师和同学改变看法和态度而努力学习,靠自己的实力考到全班的第四名,然而老师竟指责我‘有抄袭的嫌疑’……老师,你们应该了解和关心我们这些差生,让我们的心灵亮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心“差生”。所谓的“差生”,即是指那些成绩差、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在班上的人数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他们不但会影响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的任务。“差生”的转化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维护良好的班风,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盾量县有+分蚕萼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8.
柳文茂 《河北教育》2002,(12):11-11
后进生即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或心理倾向差的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差生”这个词并不可取。把这个词强加于某些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差生”的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品德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生”,学习成绩好,但可能不关心集体、不爱劳动。这就是说,表现较好的学生也有“差生”行为。前苏联的布隆斯基指…  相似文献   

9.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0.
要转化差生,教师必须针对差生的特点,努力做到“四心”。1.爱心。教师要有高于“母爱”的精神,对差生倾注满腔的爱,献上炽热的心,做差生的知心朋友,使差生消除自卑心理,能“抬起头来走路”,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转劣为优,变“铁”成“金”。2.关心。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学习上辅导,在行动上督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情感上亲近,使差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从而融洽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差生的行动。  相似文献   

11.
课堂学习结果反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传统教学的重讲轻学,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的行为评价往往忽视,认为“差生”延误教学时间,致使课堂再反馈的信息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塞。我们曾对14个班的50名中高年级数学“差生”作了口头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课堂信息反馈的看法(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主要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差生”是学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教育工作必须正视他们、了解他们,用无私的爱去关心他们,采取“刚柔相济”的方法,运用灵活的激励机制,持之以恒,导之以“形”,以感化促其转化,从而达到从差转优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什么班级都有“差生”。教师对差生不能厌弃,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关心和帮助,促使他们转化,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建议用“后进生”取代“差生”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14.
在转化差生工作中,有人提出要偏爱差生。我赞成这个提法,也是这样做的。对差生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了差生尽快地转化。 1.“感情投资”增加一点。 大多数差生心理上都存在着自卑感、孤独感,自以为不如别人,对教师和同学感情淡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差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  相似文献   

15.
赵民 《甘肃教育》2011,(2):26-27
所谓“差生”是指一些表现不好,缺点较明显的学生。他们在学生中是极少数,但非常活跃,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很大。提起“差生”,没有老师不感到头疼的,但是班主任却不能对“差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何让班上的“差生”转化为好学生呢?笔者认为“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需要有一颗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什么是差生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那些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不好或“人品”存在明显“缺陷”的人,称之为“差生”、差生现状的存在,已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不利于国家对合格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他们。”“差生”更需要爱。所谓“差生”,是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和个性及性格差异诸因素的制约,使得一部分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道德观念、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如何转变“差生”呢?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差生经受了过多的挫折、失败和痛苦。他们不再需要批评、指责、埋怨,他们需要的是关心、理解和爱护。”因此,我们应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根据“差生”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吴愿 《教学随笔》2007,(5):40-40
不管是在年度工作总结,还是在经验交流会上,经常听到的是:“如何转化差生”、“不要歧视差生”、“尊重差生的自尊心”等等这样的经验介绍。在现实工作中,学校里也会出现一些类似“差生”的“后进教师”。在倡导平等对待“差生”的同时,怎样看待“后进教师”,这些“后进教师”是怎样产生的,谁又来关心、转化他们?  相似文献   

20.
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说,差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二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三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前两类“差生”并不能归属为“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和天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可以称之为“假性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