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不少作家为了进一步融合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重塑民族形象和重振民族文学而做出努力。寻根文学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产物之一。它涵盖了反思型寻根文学、乡恋型寻根文学、互补型寻根文学以及地域文化型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不仅摆脱了政治的束缚,重新回归到文学本位上来,而且促进了文学创新和变革。发掘民族文化中深层次的内涵以及要处分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了寻根文学的本土归向。同时,寻根文学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新时期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几大思潮阶段,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拓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多元开拓”到底是什么呢?寻根文学之后,有没有一种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呢?如果有,它是什么?它和前面几个阶段的文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所谓先锋文学和新写实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流变中意义怎样?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大思潮阶段,实质到底是什么?审美嬗变的机制又是什么——如果不进行“人学”考察,不对新时期文学各个时期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很难回答上述问题;就无法对新时期文学,作出整体性实质性的把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多元开拓文学这一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的自觉性缘于裕固族族群的流寓情结和民族文化的边缘情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回家.对传统根性的书写,是借助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意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母语的思维方式下实现的民族身份认同,裕固语转写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爱恋.文学寻根的过程中,裕固族作家捡拾民族文化的碎片并进行缝补,是对族群历史的再叙述,在现实的文学需求中对工业文明下的工具理性思维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对新时期文学的纵向考查中,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九八○年以前,文学发展的节奏是鲜明清晰的。从“十月欢歌”到“伤痕文学”,再到“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构成一种线性起伏的联贯趋势。一九八○年之后,文学发展开始飘忽起来。虽有“寻根派”、“现代派”等文学现象出现,但纷繁的  相似文献   

6.
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南方的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巫文化中寻找超越世俗的力量,北方作家力图从传统儒道文化和自然的发掘与崇拜中去寻求摆脱世俗的力量。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寻根文学的差异,两者都试图找到超越世俗的灵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建构体育新课程的生命形态和过程模式的阐述,指出对体育课程文化建构即一种文化反思观,其根本目的在于超越与发展。构建具有超越品质的体育新课程,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世界运动地图"中引领健身航向的"指南针",即让学生拥有一种反思批判的精神,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超越自我与现实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白桦小说创作异常丰富,八十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文学潮流的影响下,白桦的小说在反思极左政治运动带给人们伤害的同时,剖析了其内在的封建文化根性;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白桦的边地系列小说延续了启蒙文学的批判特质,在对边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描述中寄托文化建设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国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历史的演变过程:早在清末,段玉裁先生已有“二十一经”的文化构想;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轮“国学热”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理性的回归与认同;近日,季羡林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这些观点应该分别是“探索与创始”、“反思”、“寻根”等不同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反思文学"思潮承继了鲁迅的理性品质和敢于直面人生的精神,对文革及更早的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大胆的质疑。另外,"反思文学"和鲁迅在对人及人性本质的探询上存在诸多暗合,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爱情的反复诘问、对自我的深刻解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舍、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作品的解析,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武侠退隐”现象进行了研究;作家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有了不同的认识与反思;这一现象可以区分为文化反思、政治驱动以及历史解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文化断裂是指一种文化在和其他多种文化相互冲突之时,为求生存而产生的变化。一种文化变化之时仍挣脱不了原有根系,是在继承原有文化根基基础上对外界的适应,这种继承就是文化的寻根。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理论具有浓厚的文化性格,教学理论国际化与本土化也就意味着要在文化的断裂与寻根之间寻找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底层文学”热是21世纪出现的文学现象,文中围绕底层文学创作,对其进行文化透视和反思。揭示了底层文学成为“热”的文化动因:契合了当前社会现状的迫切需要;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现实主义的品格和刚毅质朴的文风满足了相当部分评论家、批评家的审美期许。同时,底层文学也存在着作家缺乏对底层生活的挖掘及底层经验的表达、“题材决定论”倾向。  相似文献   

15.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反思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中女性文学匮乏的通病,要突破以男性文学为中心或独占的思维定势,挑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脉、魂、态的现实,必须加大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改革的力度,让女性创作走进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中,显现文学创造性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梦圆让人兴奋,也让人深思。莫言获奖,翻译有功,这使我们认识到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同时,也认清了我国翻译滞后的现状阻碍了中国文学、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文学翻译是译语社会中的独特文化构建行为,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学翻译现状以及文学翻译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同时提出了改进中国文学翻译现状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与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就是故事教育。故事教育能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自主反思式实践的教育者,从新手转变为专家型能手。从日常教育经验和现象中进行持续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文学的涵义、特征、作用等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 ,幼儿文学应用于教育时还存在一些误区。通过在价值取向、实践反思、理论探讨各方面的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幼儿文学应用于教育时应摆脱急功近利的教化目的 ,使审美、娱乐作用 ,对好奇心以及对想像力的培养成为主要目标 ,让文学展现出独特魅力 ,同时实现幼儿自身的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精品课程是高职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它凝聚了专业教学团队的智慧和心血。如何让精品课程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就软件专业《ORACLE数据库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在"小班化"专业教学中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蒙的《活动变人形》是当代“反思”文学长篇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小说旨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对抗中展现知识分子的尴尬与无奢,体现出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即力图在西方文明的澎湃浪潮中寻找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活动变人形》及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基本矛盾。将这部20世纪80年代的反思小说置于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进行新的反思,以期确证一个声音: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激活传统文化菁华的基础上,借中西交流的好风,建构一个个人自由充分实现、社会需要充分满足的文化语境,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