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初中肄业,没有学历,没有文凭,热爱写作;我,农民出身,当过教师,当过工人,笔耕不辍,连续22年“爬格子”。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许多新闻单位中,有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编辑记者在攻“文凭”。据说,有些单位参加脱产、半脱产等各种形式学习的中青年编辑记者,要占到全部编辑记者的一半以上。“文凭”要不要?有一张当然要比没有好。“文凭”代表着一定的学历,虽然学历不能绝对地等同于实际水平,但它毕竟表明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要拿“文凭”,就不能不多读书,不能不修完一定的课程。而编辑记者多读一点书总是好事,有利于提高编  相似文献   

3.
余阳 《中国档案》2004,(3):58-59
素有“东北王”之称的奉系军阀魁首张作霖,出身绿林,因投靠清朝廷而发迹。当他擢升为奉天省长后,常常因为自己文化不高,字写得不好而羞于书写或批示公文,对属下呈报的公文或下达指令、训令等都由政务厅长或其高级幕僚代为处理,甚至他的题词签名都由一些文人墨客捉刀而成。因此,世人对张作霖的亲笔墨迹,真可谓难得一见了。近日,笔者在查阅有关奉系军阀历史  相似文献   

4.
试论"假的真文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凭是一个人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凭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文凭成了一块光彩夺目的金字招牌。随着当今国人渴盼文凭的升温,虚假文凭亦泛滥成灾。近年来,为根除街头巷尾兜售的“真的假文凭”,有关部门向“真的假文凭”悬起了利剑,随着文凭打假力度的日益加大,“真的假文凭”渐渐被人们所冷落,但另一类披着合法外衣的“假的真文凭”却备受青睐,它具有更大的蒙蔽性,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说它“真”,是因为它具有所谓国家批准的招生计划,有相关的招生统考或联考材料,有与相应学历对应的课程安排及毕业论文等,“假的真文凭”是由高等院校授予的,网上查得到,认证机关能过关,档案材料鉴别能通过,盖有合法印章,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承认;说它“假”是因为有的是不符合报名条件降低标准而入,有的是入学考试“枪手”代考,有的从来不上一堂课、不看教材、不阅读指定的书目、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懒于或写不了论文花钱雇“枪手”代劳的。最为荒唐的是个别人在文凭上搞起交易,或恃之以权力,或借之以金钱,或凭之以关系,不费吹灰之力捞到手的。  相似文献   

5.
定亲风波1908年,胡匪出身的张作霖被招抚以后,正值松辽平原蒙匪猖獗。当时,奉天督军徐世昌,把松辽及漠北一带剿匪的重任交给了张作霖。张作霖遂率前路、中路巡防营进驻郑家屯。当时张作霖的剿匪总部就设在  相似文献   

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白人士兵见军官是黑人,就没有向他敬礼。当他掠身而过时,黑人军官以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对他说道:“请等一下!”  相似文献   

7.
对张作霖的评价,有人会说他好,认为他有才能、有魄力,为东北民众谋了很多福祉;也有人会说他坏,认为他凶狠残暴、狡诈阴险、穷兵黩武而使百姓生灵涂炭。尤其受影视剧“戏说”的影响,或把张作霖演义成一个身材矮小、满嘴“他妈拉巴子”的土匪形象,或是塑造成一个英俊潇洒、满腹韬略的大元帅形象,这些无不有些片面或偏激。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张作霖并非如此简单,是位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板块节目的中心,是节目和受众“约会”的牵线搭桥者,同时也是节目的“商标”。其自身是否具有独特性、吸引力决定着对大众市场和目标市场的吸引力。这种角色的充当需要许多“资质”(能力、经验),而并非一张漂亮脸蛋儿、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一纸学历文凭就能完全胜任。他需要学识、能力、经验作骨架,  相似文献   

9.
7月1日.国内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举证“打工皇帝”、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的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历造假。唐骏在略作沉默之后辩驳称,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自己获得过“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拿出了“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证书。人们又发现,这所大学似乎是出售文凭的“克莱登大学”。更惊人的是,这所大学在中国有很多校友,从公司老总,到中高级公务员、事业单位中高级负责人。这样的现象让人震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有一个共同规律.即腐败分子多为“高学历”、“高文凭”.不是博士.起码也是硕士。细查他们的履历.发现所谓“高学位”多为在职所读。一面“日理万机”.一面完成学业.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精力充沛、能力超强。他们拿着的是真学历,却没有真本事.名不符实的学历背后.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学历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作霖演讲     
陈仿 《新闻世界》2008,(2):51-51
张作霖在东北有个“干部摇篮”——东北讲武堂。一次学生毕业,要他去发表讲话,但他不善演说,只好让人先准备讲稿。张作霖大步走上讲台,见下面挤满了人,全场鸦雀无声,竟有些紧张起来。“作霖戎马半生,饱经忧患……”一会儿便背不上来了。这时气氛紧张,大家为大帅着急。  相似文献   

12.
隐语电报新闻顾执中曾担任过上海《新闻报》采访部主任。北伐军长驱北上时,他在北京获释奉系军阀张作霖将逃回关外,拟拍电报向上海报告这一重大新闻,但当地电报局驻有张作霖的检查员。在此情况下,顾执中机敏地及时发回了一则隐语电报: 上海汉口路274号陈达哉先生: 弟于×晚偕同小妾离京,所有家务,托郭务远先生管理。这是一份并非事先约好的明码密电。“汉口路274号”是《新闻报》的社址。顾哪有什么“妾”?“弟”乃指大帅张作霖也。“郭务远”则为“国务院”的谐音。于是,报  相似文献   

13.
文凭是一个人学习经历的证明,是人才现实能力的重要证明。近几年,社会不法分子伪造、买卖假文凭活动猖獗,制售假文凭的广告布满大街小巷。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发现的假文凭多达50多万。假文凭泛滥,侵害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教育的声誉。2002年中组部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干部学历学位清理清查活动,向假文凭悬起了利剑。为什么假文凭像恶性肿瘤一样不断在社会上扩散?如何才能有效铲除假文凭这块毒瘤?答案是擦亮学籍档案这面假文凭的“照妖镜”,使假文凭“显原形”。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高位截肢的上尉军官。10年前的那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以超常的毅力,用双手“走”出了一条令人称道的自强之路。他就是驻通化某部军官任力国。  相似文献   

15.
陈卓 《新闻实践》2012,(8):54-54
天津卫视求职栏目《非你莫属》2012年5月下旬的一期节目中,求职者郭杰登台后介绍自己在法国留学10年、拿到3个学位的经历,但随后被面试官质疑其法语水平,BOSS团之一的文颐更是质疑他文凭造假。此时,郭杰突然晕倒在地,主持人张绍刚则第一时间揪起郭杰的衣领质问:“你是在表演吗?”节目播出后,李开复在微博上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学历门事件”最终引爆成为公众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学位证书是受教育者的学业凭证,是系统知识、专门训练最简捷的证明。学历是人才招聘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学历与就业、升职、提薪、职称评定等息息相关,关系到文凭持有者的诸多切身利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备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了工作、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行为屡屡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假文凭就是其中之一。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维护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规范学历文凭颁发制度,打击社会不法分子伪造学历证书,教育部从1996年始就对历年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17.
张杨 《兰台世界》1999,(4):36-37
张作霖从一个绿林好汉爬上国家元首的宝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迹.翻翻他的档案:三个月私熟的学历,学过木匠,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做过兽医,加入绿林前的最高职务是清军哨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长.  相似文献   

18.
田纪云是"八路"出身的"红小鬼",八十年一路走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无大专文凭,也无政治背景,做梦也未曾想过能够涉足中南海,但时代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批评主持人没文化,对于那些文化栏目的主持人来说,这种批评更是来得义正辞严,铺天盖地。那么,什么是有文化,什么是没文化?有无的标准是什么?批评者似乎谁也说不清。从绝对的意义上讲,文化之有无并不决定于一个人的出身、职业、学历、文凭、著作。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就能找出许多相反的例子,证明演员出身的人也可以学富五车,小学没毕业的也可以自学成材,大学学历不过是遮人耳目,博士学位于四百元即可到手,洋洋万言,皇皇巨制有时竟是人云亦云,谬误百出的文字垃圾。然而,例外不等于通则,特殊不等于一般。我们不能因为…  相似文献   

20.
张树纯 《北京档案》2004,(1):40-41,54
一代枭雄张作霖,出身绿林.1902年被清朝地方政府招抚,任清军游击马队管带,其官衔充其量相当于现在部队的营长.可善于钻营的他,16年以后的1918年就当上了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名符其实的"东北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