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音和分音,又称急声和慢声,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较多,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保留。所谓“合音”(急声),就是把两个字的读音(即两个音节)快读合成一个字的读音(即一个音节),如把“不好”读成“孬”。“分音”(慢声)则与此相反,是把  相似文献   

2.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3.
所谓“急读合一”,就是将声母、韵母快速连读,从而拼合成一个音。“急读合一”法是培养学生直呼能力的有效方法。其教学步骤有三:第一步:分音,即要求学生指出构成音节的声母和韵母。第二步:声韵连读,即要求学生将声母、韵母连在一起读。第三步:急读合一,即要求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拼音字母的方法应该采取分析综合法。所谓分析就是从一句话里把一个一个的词分开来,再把词里的音节分开来,最后把音节里的一个一个的音分开来;综合就是把音拼成音节,把音节变成单词。分析法和综合  相似文献   

5.
“小字眼儿”就是儿化的字词。儿化的字词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带上卷舌的动作,用汉字来表示,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加上个“儿”。这个“儿”不是自成音节的“儿”,它只是前一音节的韵尾,发音时必须跟前一个音节溶合在一起。如“花儿”不是先念“花”后念“儿”,而是在念“花”的同时舌尖  相似文献   

6.
“小字眼儿”就是儿化的字词,儿化的字词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带上卷舌动作,用汉字来表示,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加上个“儿”。这个“儿”不是自成音节的“儿”,它只是前一音节的韵尾,发音时必须跟前一个音节融合在一起。如“花儿”不是先念“花”后念“儿”,而是在念“花”的同时舌尖上卷。用汉语拼音字母来表示就是huar。  相似文献   

7.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把音节分为两大类:拼读音节(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yan(烟)这个音节不知该归属哪一类,成为了一个盲点。因为它既不是拼读音节,也不是整体认读音节。不需要拼读,只读声母的音(zhi、chi、shi、ri、zi、ci、si)或只读韵母的音(yi、wu、yu、ye、yue、yuɑn、yun、yin、ying)这样的音节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ɑn”这个音节是只读韵母iɑn的音,应该属于整体认读音节,可是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中并没有它。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第三部分内容“韵母表”的规定:iɑn与ü…  相似文献   

8.
声韵学简析     
一、声韵声、韻这两种语音现象是通过分析单词的语音结构认识到的。在汉语里,一个字标记着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就是单词的语音结构。因此,讲声韻首先是讲一讲字的音节结构。什么是音节呢?在语言学上,没有大家一致公认的意见。这儿,采用苏联谢尔巴院士的肌肉紧张度的说法:声音在语流中是由于肌肉紧张度轮流更替地增强和减弱发出来的。每一次增强而又转弱就构成一个音节。某一个音是用最大能量发出的,多少能延长,既不增强,也不转弱,它就是构成音节的音,或者管他叫做音节音。在它前面的音,总是增强;在它后面的音,总是在转弱,它们都属于不构成音节的音,或者管他们叫做非音节音。  相似文献   

9.
正一、英语语音英语有48个国际音标,包括20个元音音标和28个辅音音标。元音音标发音时声带振动,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辅音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两者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或鼻腔时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比如book,音标/buk/,应把bu拼成一个音节,k单独成一个音节,然后把两个音加起来就是整个单词的读音了;remember音标/r Imemb藜/,应把r I拼成一个音节,mem拼成一个音节,b藜拼成一个音节,再把三个音  相似文献   

10.
节缩,也叫简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构词方式.它是把多音节的词或词组加以压缩、省掉一些音节、节取一些音节,用节取的音节来代替整个词或词组的意义.如作家王蒙有一篇小说,题目叫做、《布礼》、“布礼”就是“布尔什维克敬礼”的节缩.节缩一法,源远流长,不独今天才有,古代早就有了的.如汉代扬雄撰写的语言学著作《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竟用了十二个字,后来被节缩成两个字:《方言》,比原名要简略易记得多了.再如从古印度梵语中引进的“菩萨”一词,开始时译作“菩提萨垂”四个音节,也是后来才节缩成两个音节的.到了近代和现代,书缩的运用更是日渐频繁,节缩已成为语言运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每天都有一批用节缩方法创造的词语涌现出来.像“清华(清华大学)、北大(北京大学)、人大(人民大学或人民代表大会)、政协(政治协商会议)、妇联(妇女联合会)、残联(残疾人联合会)、环保(环境保护)、科技(科学技术)、人均(按人口平均)、彩电(彩色电视)、电算(电子计算)、邮编(邮政编码)”等词语,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言必称之的词语,它们已逐渐凝固定型,久而久之,人们竟想不起它们是缩略形式了.这是由多音节的合成词或词组节缩成双音节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联绵词例说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学生很容易把联绵词误解为两个单音的单纯词或双音的合成词,也很容易把双音的合成词误解为联绵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联绵词的特点。汉语的词按其构成来说,可以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在双音节的单纯词里,联绵词(亦称联绵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清代语言学家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他讲的“连语”就是我们现在语法里讲的联绵词(字)。一般认为是双音节的单纯词,“字无本义,以声  相似文献   

12.
一、联绵词的特点联绵词也叫“联绵字”,又叫作“连绵字”,是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虽然有两个音节,但词只具有一个词素,所以联绵词属于双音节的单纯词,不能分开来解释,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联绵词是单纯词,不能分开逐字释义。所谓联绵词,就是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联绵词是双音节语素,每个音节都不能单独表示与整体意义相关的意义,它的意义体现在两个单音节字的结合中。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绝不能分开来释义。所有联绵词,无一例外。有的联绵词拆开后,虽然其中一个字或两个字都能单独…  相似文献   

13.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有些人解释为“望着海洋发生感叹”。这是不懂得“望洋”是个联绵词。联绵词作为一个整体,是不能把它拆开来讲的,只有从整体上去理解它的意义。《庄子·秋水》中的“望洋”,司马崔注:“(?)洋,犹望羊,仰视貌。”可见,把“望洋”当作“望着海洋”讲是望文生义的。要避免这种把联绵词拆开来,望文生义的情况,必须正确辨别联绵词。所谓“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联缀成义的双音节的单纯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只代表两个音节,单看哪个音节都毫无意义。如“蜘蛛”,把“蜘”和“蛛”折开来单看哪一个字都毫无意义。根据联绵词的定义,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去辨别它。第一,从联绵词的语音特点上去辨别。联绵词是语音学造词  相似文献   

14.
1.两拼法:将韵母看作一个整体,用声母和韵母直接相拼。如:b-ang—bang,t-ai—tai等。发音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三拼法:先把音节分成声母、韵头、韵腹(及韵尾),然后把三部分快速连读。如;d-i-ao—diao,k-u-an—kuan等。其发音要领是:“声短介(介音,即韵头)快韵腹响,三音连续很顺当。”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是识字、阅读的有效工具,为了让学生掌握它,利用游戏促学不失为一条捷径。 找朋友学拼音。将制好的声母及带调韵母卡片分给学生。老师念出一个音节,接着分别拿着组成这个音节的声、韵母卡片的同学便迅速站到讲台上将卡片拼在一起,一个说:“我是声母……”,另一个说:“我是韵母……”齐说:“我们合起来就是……!”拼得对,说得好,全班有节奏地鼓掌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除了“昭昭”、“赫赫”、“天天”、“灼灼”等迭音词而外,一般都是联绵词。所谓“联绵词”,又称为“连语”,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绝大多数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都有双声或选韵关系。所谓“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所谓“迭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但只要韵腹、韵尾相同,也算迭韵)。以现代汉语的词为例,“珍珠”是双声关系,因为“珍”(zhēn)和“珠”(zhū)的声母都是“zh”;“光芒”是迭韵关系,因为“光”(guāng)和“芒”(máng)的韵都是“ang”。双声迭韵联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用“貌”字来解释。例如《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其中,“参差”  相似文献   

17.
有的试卷在“查字典,按要求填空”一题“查什么音节”一栏的举例中,常把声调丢掉。有的教师在教学生书写汉字音节时,也把音节中的声调排除在外。他们的理由是《新华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内的音是不标调的。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明确规定,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个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轻声是语言活动中的变调现象,是四声之外一种特殊的声调。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简单地说,轻声就是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轻声音节本来有一定的声调,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中,由于音节弱化致使失去原调,甚至声母或韵母也随之发生变化,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都有可能变成轻声。因此,不能把轻声看作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并列的第五个声调,轻声只是一种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日语初学者较全面地了解日语,有便掌握这门语言,本文试从语音、文字和语法等三个方面探讨日语的语言特征。一、日语的语音特征相对于汉语和英语,日语具有音素少、音节短、发音简单、语调平稳的特色。玉.音素音节日语最小的读音单位是音节,有音节文字之称。元音只有“7”、‘’、”、‘“巾”、“工”、“才”五个。辅音除拔音“”和促音“外,无符号表示。辅音总是同元音一起组成音节。按发音特点,音节可分为:清音、浊音、半浊音,技音、促音、长音、拗音和拗长音几类。除拔音和促音节外,均为开音节,由一个或两个元音,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并结合中学语文教材、谈一谈联绵词中的几种现象。一、同一联绵词的多形同音现象联绵词亦称联绵字,是由两个字结合而成的单纯词。按照音节结构,联绵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三种。王国维说:“联绵字者,合二字以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说:“大氐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有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这些话都正确地指出了联绵词是一个整体。它不象合成词那样可以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