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丁丁:喂,你急急忙忙的,上哪去?冬冬:快过年了,我想请人写副对联。丁丁:就这事啊,你请我呀!冬冬:请你?你懂对联吗?丁丁:小看人,不就是写两句话,要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吗?冬冬:说说谁不会呀,我也会,字与字对,词与词对,山对水,日对月,秋风对落叶。丁丁:“秋风”能对“落叶”吗?冬冬:那对什么?丁丁:对“春光”啊!冬冬:有点水平,那就请你给我写副对子吧!丁丁:手到擒来。“江山如画,大地皆春”。冬冬:不够喜庆。丁丁:再来一副:“人人同庆佳节,处处齐迎新春”可以了吧?冬冬:有点意思。哎,我家隔壁的张大伯是个种田能手,我想送他…  相似文献   

2.
丁丁:冬冬,你近来学习怎么样?冬冬:马马虎虎。丁丁:马马虎虎?你就这种学习态度呀?冬冬:怎么啦?我语文在班里考第一,数学在班里考第二,还差吗?丁丁:那你怎么说“马马虎虎”呢?冬冬:我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成绩还可以。丁丁: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的同桌小刚学习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丁丁:冬冬,请教你一个问题。冬冬:什么事?丁丁:我在写作业时,老是把"蜜蜂""蜜糖"的"蜜"写成"密",这是什么原因呢?冬冬: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仅你会写错,班上的其他同学也经常写错,屡见不鲜。造成写错字的原因,主要是你对字的意思不理解,因而经常搞错,一时改不过来。  相似文献   

4.
丁丁:你这人真有意思,怎么现在才来?冬冬:我刚才看天有下雨的意思,所以晚来了一会。对不起! 丁丁:说句“对不起”就行了?你得意思意思。 冬冬:你怎么好意思?我不就是晚来一会吗?  相似文献   

5.
撤销与撤换     
正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真是个游玩的好日子。冬冬与当当来到了一座假山旁,它们时而拍照,时而爬山。突然,当当发现了一个古怪的句子,就惊讶地叫起来:"冬冬,快来看……"冬冬走过来一看,原来是个句子:木料糟了的都得撤销。当当笑着说:"我认为这个句子有毛病。"冬冬摇了摇头,说:"我不以为然。如果你能以充分的理由讲给我听,我一定信服的。"当当想了一会儿说:"‘撤销’与‘撤换’虽都有一个共同的‘撤’字,都表示除去的意思,但‘撤销’侧重于取消,就是没有了;而‘撤换’虽暂时除去,但马上还会换来一个新的。你说这里是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呢?"  相似文献   

6.
多义词在古代汉语里大量存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同一个“负”字(这里所谓字,就是指一个单音词。下同)在五个句子里,就有五种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文句子:就是他经常迟到。在意思上,上述句子与“他经常迟到”没有多大的不同;但是,在语气上,却迥然而异,第一句强调“不是别人,而是他经常迟到”。如果把这句子以英文翻译为:“He often comes late.”虽然它表达了原句的基本意思,但是,它没有着重指出“他”。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用这种强调的句型:“It is……that(或who)……”,即:“It is he that often comes late.”在用法上,介于it is及that之间的字,可能是名词、代名词或副词,也可能是片语(phrase)或从句(即附属子句)(subordinate clause),都是用来表示强调的语气。  相似文献   

8.
《书的故事》(省编11册)中同一个“就”字,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同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区别“就”字的不同含义的。现将课堂教学实况摘要如下:师,“鲁迅先生听了他们的话,就离开座位走过去”这一句中的“就”是什么意思?生:这个“就”是“马上”“立即”的意思。师:对!课文中还有三句含有“就”字的句子,看看这三句中的“就”字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这三句话是:第一句:卖票工人接过书,只见封面上题着“铁流”两个字,版式跟《毁灭》一模一样,就是厚一点儿第二句:“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吧。”第三句:“……他惊叫起来,‘哦,你就  相似文献   

9.
××: 上一次跟你讨论了推敲字句的问题,今天,还想就送个问题谈几点。文章的字句跟它所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上次说过,应当是一致的,也必须是一致的。此如,我们在课本里读到这样一个句子:“董存瑞是杰出的战斗英雄。”这些字学生是认识的,而学生如果知道一些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不管是从小人书里知道的,还是在电影里看到的,当他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些过去已有的印象就会立即涌上心头;他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种种具体英雄事例跟这句话联系起来,就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这句话跟那些事实是一致的。有的句子学生不懂它的意思,常常是由于他们没有某种具体的知识。比如,在课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大雪山上的空气非常稀薄。”这句话里的词一个个拆开来,比上一句容易懂得多;可是连成一句就不好懂。稀薄的空气是怎么一回  相似文献   

10.
教学第五册第29课《寓言二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说出下列句子中“白”字的意思,并按“白”字的不同意思口头造句.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学写作时,对“吗、吧、呢、啦”等语气词很不注意,认为它们只是些不起眼的语气助词,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先举个例子。有一次,日本有一家出版社计划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进日本的汉语课本。他们就文章中的“开船喽!”这句话向老舍先生提出问题:“句子里为什么用‘喽’而不用‘啦’?”老舍先生是这样回答的:“‘喽’字,是用来对大伙说的,‘开船喽!’是表示招呼大家的意思;而‘啦’字,多是对一个人说的,不一定有许多人在场。这里因为是对大伙儿说的话,所以就用‘喽’而不用‘啦’。”老舍先生的回答令对方连连点头。再看下面例子:1.那次爬山他去了吗?2.那次爬山他去了吧?3.那次爬山他去了嘛!4.那次爬山他去了呗!上述四个句子,因为在句尾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词,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句1表示疑问,那次爬山他去了没有?句2表示吃不准,那次爬山他可能去了,也可能没有去。句3说得挺有把握的,他肯定去爬山了。句4强调那次爬山,他去了,是明摆着的事实,无须多问。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话,由于用上了不同的语气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不同。因此,同学们在使用语气词的时候,要根据实际,准确选用,以完整、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语气词一...  相似文献   

12.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明。 “明”字在生活中的意思众多,但是,“明”字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明天是最美好的!初识“明”字,是在儿时认字时,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永远记住了它。那时,妈妈指着“明”字告诉我,只要太阳来了一次,月亮也来了一次,  相似文献   

13.
有位教师教学《村晚》时,对“山衔落日浸寒漪”句中“衔”的教学真可谓匠心独具。师:“衔”是什么意思?生:“衔”是指人用嘴含的意思。师:这里是这个意思吗?谁能联系上句想想它的意思。(请一学生朗读一、二句,教师随手板书)右图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生:太阳快要下山了,一半已经被山遮住了,好象被山含在嘴里。生:(恍然大悟)“衔”在这里是指“遮”的意思。师:对了。这里作者把山当作人来描写了。这堂课,教师不仅把“衔”字教活了,而且潜  相似文献   

14.
师 :詹天佑是怎么想的?生 :(读)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把它修好 ,否则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 :(出示句子)“总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 :这里指每次遇到困难都是这样想的。师 :(引读)遇到困难 ,他总是这样想……否则……(在学生接读时 ,教师在“中国人自己”“第一条”“一定”“惹”“中国工程师”下面加上“.”)师 :“否则”是什么意思?生 :不这样。师 :在这里指什么?生 :指铁路修不好。师 :(引读)修不好 ,会怎样?生 :(接读)不但……还……师 :“惹”…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基础训练4”第三道练习题是这样的: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每组里三个句子的关系。1.我叫他。他回来。我叫他回来。2.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3.我们请马老师。马老师讲一个故事。我们请马老师讲一个故事。以上每组句子里的第三个句子为兼语句。兼语句是汉语语法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它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谓语动词,前一个动词表示使令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16.
课间一笑     
“座右铭”“抓明天!”丁丁把这三个字写在纸上,贴在桌子上。宁宁见了,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丁丁说:“这是我的座右铭。”宁宁说:“怎么不抓今天,要抓明天?”丁丁说:“‘抓今天’已被作家姚雪垠当作座右铭了,为了避免重复,引起混乱,我用‘抓明天’,以示区别。”宁宁听后恍然大悟:“你天天松松垮垮,作业潦潦草草,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7.
晚上,妻在批改作业,她把一个作业本摊到我面前。这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写的日记。他只会根据老师的意思,写很简单的句子。这天,妻布置的作业是用“最”字说几句与亲人有关的话。这孩子的第一句话是:“我最爱妈妈。”第二句话,“我最( )爸爸!”原来写好的字又擦下去了,仅留下一点难以辨认的痕迹,用括号把感情隐藏起来。只有那又长又粗的感叹号,表明感情是多么强烈。妻想在括号里帮他填写一个字,我说:“这个字,他是不敢写还是  相似文献   

18.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教这段文字时,有两点感到特别别扭。一、从对文看,极不对称。请看下列词语。“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其身”、“其所为”。“其身”后面少了一个字。二、从翻译的角度看,“行拂乱其所为”多余一个字。“行拂乱其所为”是一个使动句。即“使其所为行拂乱”。“其”的意思是“他的”,“所为”的意思是“做的事情”,“拂”的意思是“颠倒”,“乱”的意思是“错乱”,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使他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由此可见“行”字未作翻译。事实上,“行”在这里是一个多余之字,加上它,反而不好处理。为了翻译通顺,我就干  相似文献   

19.
陈军 《语文学习》2021,(3):4-10
关于“句子”,这里讲的就是语言学里的一个常识,即胡裕树先生所说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1] 我理解,“运用”当是这句话的关键词,因为,在交流中,在对话中,在表达中……总之,在一切交际过程中,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才能体现“用”的灵动个性;也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显示表达者的认识成果和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六)表意不明1.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有的词语本身含有不同的意思,在句子中可能产生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子中的“和”字具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或表示“他”与“副经理”二人一起去存钱,或表示“他”一个人去存钱。这句话就有了表意不明的毛病。2.断句不确定性造成歧义:有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式,由此产生不同的意思。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分解为“几个”与“学校的领导”两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