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年文字可考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先人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发展了辉煌的教育。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学校则是人类社会和  相似文献   

2.
从学徒制体系转向学校体系是人类的第一次教育革命,伴随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我们正在经历着从学校教育到终身学习的第二次教育革命。我们的教育不时显现分数至上、恶性竞争、自我封闭、缺乏自由等现象,表明教育还处在"工厂式教育"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信任学生,相信新技术给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相似文献   

3.
从学徒制体系转向学校体系是人类的第一次教育革命,伴随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我们正在经历着从学校教育到终身学习的第二次教育革命。我们的教育不时显现分数至上、恶性竞争、自我封闭、缺乏自由等现象,表明教育还处在"工厂式教育"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信任学生,相信新技术给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相似文献   

4.
变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封闭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场所局限于狭小的物理空间;课程内容与学习资源缺乏选择性;教学和评价以教师为中心。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变革,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浅谈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莎 《成人教育》1999,(12):32-32
过去我们一般认识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它有几个主要特征:主要面向青少年.局限于人生中某个特定时期;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教育过程与开放的社会环境联系较少;教育形式单一,主要强调学校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就称其为“微观教育”。而宏观教育则强调或者说突出教育与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联系(不是仅强调教育的规模),是一个多样的、外放的、思辩的、综合的大系统,是面向人类、面向社会的教育,宏观教育大约萌芽于19世纪,当时以英国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带来了大工业生产,给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6.
家庭既是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发展的最小单位。人类有家庭,动物没有家庭;人类可以有几代同类一起生活;动物只能在幼小阶段跟随母亲,长大就独立自主,互不相干了。所以,可以说家庭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以前不会、将来更不会被学校教育削弱和替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进化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知识共享理念、知识生成与交互理念、精准个性化与智能化理念等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及影响"互联网+教育"技术环境发展的路径与功能特征,介绍了六个体现智力共享、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变革等蕴含"互联网+教育"推动创新发展特征的案例。本文从颠覆性技术是推动社会形态变迁的动力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社会形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态的观点,界定了智慧社会是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融合的社会,明确提出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相融合指向人的智慧启迪与培养的智慧教育时代是教育的第三次革命的认识。结合"互联+教育"现象所表现出的教育变革特征,结合未来发展走向,本文提出学习环境工程学会成为教育学二级学科,教育管理学将融入监测预警、干预调控、精准决策等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趋势。本文还特别强调了动态学习组织将替代班级授课制,传统的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要素结构会被多元化改变,学校的虚实融合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者精准画像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挑战及其对教育学理论继承、发展、创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智能社会的学校教育真的不需要知识学习了吗?今天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其狭隘的工具价值,而应将其置于宏大的人的意义之中。学校教育是建立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人类自身生产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续与发展的缘由和动力,知识学习是实现学校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我们今天最需关注的不是今后人类社会中学校教育和知识传授存在的理由和可能,而是现代教育及其知识传授的现代意义、现代形式和现代路径。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教育正规化政策的纠正,从课时安排、实用性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有效推动了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普及,也第一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探寻出了乡村学校教育与农村社会实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成为革命根据地普及教育、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和实施民众动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谁来教育我们?——道德涅槃与人类的眼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和文明问题。中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社会的变迁应该有相应的伦理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农耕文明下的德育偏于德性,工业文明下的德育偏于智慧,道德与智慧是人类之双翼或者双足,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养育我们的德性与智慧,改变我们的气质。我们将陆续刊福建师范大学毕世响教授对此问题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周晔 《基础教育参考》2009,(8):10-11,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作为一种资源更趋于多元和开放。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已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学校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逐步与世界接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特教学校在办学模式和功能方面也都随之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办学功能方面,不再局限于教育的单一功能,而是向着康复、服务方面的功能拓展。让特教学校的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服务更多的残障人士,在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中闪耀教育的人性与智慧之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意识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多需要回到生态文明教育层面上寻找出路,需要从机械行动转入思想建构。生态文明教育应拒绝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构建与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从社会任务转向关系自觉。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教育发现,我国学校中生态文明教育采用理念灌输式教育、教师讲授式教育和碎片化课程割裂了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打破了课程的连续性要求。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要以实践学习重建学生与自然关系,以经验对话激发学生与自然共情,以系统性课程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5.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3,(12):35-37
今天的学校已不再是一个远离社会生活的场所。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书本知识,一切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经验和技能,不管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都应该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适应与超越:科技发展的教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技术和教育三者的发展可以看出教育与科学、技术联系密切,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科技革命导致了教育的嬗变。现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相应的,教育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与科技发展相适应。而教育不能够被动的适应,必须应对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谢跃华 《湖南教育》2003,(24):54-54
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发展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提社会化、终身化的学校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形成,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逐渐被人接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进入了素质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手段和单一的技术学习,它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和社会紧密联系。体育改革要注重社会功能,为培养祖国栋梁和国际化人才作准备,充分发挥体育功能和体育教育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有力措施由于《体育法》的颁布实施和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各种体育法规制度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张保军 《中国教师》2010,(Z1):316-317
<正>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教育也是如此。社会的发展前进需要社会制度的创新。社会制度的创新革命,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阶段,进而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社会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都是一次社会制度的创新,都要伴随着一次革命。社会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这是对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基本方向的最准确的表述、对教育发展基本目标的最明确的定位。这一表述和定位,所反映和体现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与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思想一致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家们的共识;终身需要学习,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教育观、学习观。因此,江泽民关于终身学习思想的两次阐述,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的。在这种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里、终身教育的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阵地和构成,是实现培养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着力普及与强化“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诞生了“智能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现代先进生产力,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学习化社会”及与之相适应的“终身学习”等新的教育理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